天天看點

Web3.0:開放、隐私和共建三大标簽颠覆網際網路附下載下傳:智東西内參

Web3(也被稱為Web 3.0,又寫為web3)是關于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概念,主要與基于區塊鍊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币以及非同質化代币有關。在Web3.0中,使用者為滿足自身需求進行互動操作,并在互動中利用區塊鍊技術,進而實作價值的創造、配置設定與流通。這樣的整個使用者互動、價值流通的過程就形成了Web3.0生态。相比Web2.0的平台中心化特征,Web3.0緻力于實作使用者所有、使用者共建的“去中心化”網絡生态。

本期的智能内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和東吳證券的報告《Web3.0時代:開放、隐私、共建》和《Web3.0初探:一個基于區塊鍊技術、使用者主導、去中心化的網絡生态》,揭秘Web3.0生态的主要要素和特點。

來源 國盛證券和東吳證券

原标題:

《Web3.0時代:開放、隐私、共建》《Web3.0初探:一個基于區塊鍊技術、使用者主導、去中心化的網絡生态》

作者:宋嘉吉 任鶴義 張良衛 周良玖

一、Web3.0:使用者主導的網絡生态

Web1.0時期,内容由網站提供(PGC),使用者隻能被動地浏覽文本、圖檔及視訊内容,無法參與創作中。

Web2.0時期,出現了部落格、視訊平台、論壇社群等網站模式,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創作上傳内容(UGC),分享并接受他人觀點。

這一切在 Web3.0 時代将發生深刻的變化:Web3.0 世界将充分開放化,使用者在其中的行為将不受生态隔離的限制,甚至可以認為,使用者可以(基于基礎邏輯)自由暢遊在 Web3世界;使用者資料隐私将通過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儲等手段得到保護;Web3 世界,内容和應用将由使用者創造和主導,充分實作使用者共建、共治(DAO,去中心化治理),同時使用者将分享平台(協定)的價值。

▲WEB3.0與2.0的主要差別

除了完全不同的網際網路模式和使用者體驗,Web3 将帶來新的流量入口範式。Web2 時代占據使用者注意力的流量入口模式将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

在以區塊鍊為代表的分布式技術推動下,從去中心化點對點賬本實驗到去中心化智能合約平台,催生了無數的新型應用(Dapp),慢慢 DeFi 形成了數字世界裡的“金融服務”,而 NFT 加速了資産上鍊。我們看到,傳統世界(線上和線下)之外,使用者越來越接近一個相融相生的數字世界。至此,人們呼喚一個全新的網絡世界——元宇宙,即可信地承載個人的社交身份和資産,社群将擁有更強大的主導權。

Web 3.0 技術堆棧主要可分為三層:協定層、應用層以及網絡基礎層。這一切主要是基于區塊鍊建構的(當然協定層也可以有鍊下的輔助部分)。從應用角度看,Web 3.0 則涵蓋 DAO(及工具)、隐私、應用、存儲和資料、遊戲、創作者經濟平台、社交等幾乎覆寫 Web2.0 的大部分領域。

伴随着加密貨币行業的蓬勃發展,近兩年湧現了大量的 Web3.0 應用,當然,這些應用最終也許大部分都是過渡期産品。甚至有些應用在經濟模式、解決使用者痛點方面存在着缺陷,并未展現出比 Web2.0 更真實需求。

無論如何,Web3.0 生态已現雛形,在不斷的應用探索中,将一步步揭開 Web3.0 的面紗。

▲Web3.0 生态圖景

Web3.0生态組成子產品:1)使用者身份:使用者使用錢包,掌握多個虛拟化身,參與Web3.0網絡生态的互動。2)使用者互動:通過區塊鍊技術進行使用者互動,進而實作價值的創造、配置設定與流通。3)使用者組織:使用者形成自治組織,在協作中為Web3.0生态創造各種應用、工具、協定等。4)底層支撐:區塊鍊從技術層,分布式存儲從資料層,共同為Web3.0提供底層支撐。

使用者通過虛拟化身參與網絡世界的互動,Web3.0中,虛拟化身的集合就是使用者身份,該身份真正為使用者所有、使用者掌握,也被稱為——去中心化身份DID(Decentrliazed Identity)。相比起Web2.0時代的使用者身份,Web3.0的使用者身份在身份控制、開放性、安全性、隐私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別。Web3.0生态的使用者身份是去中心化的,其表現形式和使用方式有如下特征:

1)去中心化:DID作為使用者身份集合,完全掌控在使用者手中,并不由任何一個機構完全掌控。任何一個機構對使用者身份的認證,都隻是集合之中的一個元素。

2)表現形式:使用者把各機構頒發給自己的身份認證資訊,存儲在使用者完全掌控的區塊鍊位址上,這個區塊鍊位址往往也是使用者的錢包位址。

3)使用方式:通過錢包進行web3.0上各應用的登陸。使用體驗與web2.0時代的微信登陸類似。差別在于,DID是使用者所有、使用者掌握,而微信會受平台限制。

1、三大标簽,開放、隐私和共建的世界

Web3.0 的開放性展現在:

1) 使用者在某個網際網路應用“領域”中的準入充分自由、門檻低;例如,使用者往往利用一個區塊鍊賬戶位址就可以登入鍊上的應用,無須注冊許可,操作便利;

2) 使用者行為不受第三方主體限制、網際網路應用打破原有的所謂生态内、生态間的界 限和隔閡,在複合代碼運作邏輯的原則下,應用之間具有高度的組合性和複合性;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所謂 DeFi Lego,任何應用都可以對底層基礎協定(如 DEX)做調用或聚合,以及合成資産平台将現實世界資産映射到鍊上(無交割關系), 這等于打破了所謂線上線下和虛拟與現實的界限。

3) 另外,Web3.0 内部基于不同基礎設施的應用之間可以被“跨鍊”協定解決互聯互通;是以,使用者在 Web3.0 世界多個應用的行為可以生産類似社交關系圖譜,進一步提升資料價值的挖掘潛力。

舉一個遊戲應用的比喻,使用者可以不受第三方限制、很友善進入一個遊戲世界;使用者可以将自身喜歡的角色/形象自由植入到遊戲中去,甚至可以使得角色跨平台/領域行動,而 Web2.0 時代,如王者榮耀這類遊戲,你無法決定角色的選擇,更不能将喜歡的孫悟空殺進魔獸世界——這方面的連通平台并不難,隻是因為控制權并不在使用者手中。當然,你也可以交易角色皮膚等裝備(借助 NFT),甚至基于其他 DeFi 協定建立複雜的遊戲裝備衍生品市場。總之,跨應用平台、跨虛拟與現實地完成 Web3.0 的生存方式。

隐私:資料所有權和價值的轉移。資料隐私已成為全球監管的焦點問題,現行的解決方案一是強化法律保護,讓使用者意識到盜用使用者資料是違法行為;二是引入隐私計算,通過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執行環境等技術,保證資料在使用過程中是明文不可見的。在 Web3.0 時代,使用者将傾向于用更徹底的方式保護個人資料隐私,進而引發資料所有權和價值的轉移。随着應用的去中心化,鍊上資料可查的情況下,使用者行為、産生的資料乃至應用協定亦需得到隐私保護。隐私保護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礎區塊鍊平台隐私保護、存儲資料隐私(分布式存儲)、使用者私鑰管理、匿名協定等多方面。

DAO:共建、共治和共享價值的網絡世界。Web3.0生态的建設,諸如應用、工具、協定等,都離不開協作,使使用者有序協作的組織形式就叫做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全稱去中心化組織,使用者因共同的目标而組織形成,利用區塊鍊技術和智能合約程式,進行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進而實作能保證公平的社群自我治理形式。使用者在 Web2.0 網際網路應用中的内容創造是多方面受限的(受平台稽核限制、跨平台限制),在社群治理方面的限制更甚,是以也就限制了使用者在創作者經濟共享方面的價值捕獲。Web3.0 開放性原則将打破這些限制,同時區塊鍊的激勵機制将内容經濟的價值有效地回報給創作者。

區塊鍊技術是DAO形式得以确立的核心技術基礎。組織規則通過區塊鍊智能合約進行編寫,由程式保證執行。同時規則存儲在區塊之上,不可輕易篡改。DAO的建立過程中,同樣會産生價值的創造、配置設定與流通。DAO在使用者互動中建立,并在互動中持續的創造價值。DAO通過發行項目代币和NFT對價值進行配置設定,使使用者享有DAO的治理權及收益權。DAO代币、NFT也能在DeFi中流通。

DAO作為Web3.0時代的組織形式,與傳統組織形式在組織結構、組織規則、權利歸屬等方面有較大差別。DAO具有以下優勢:組織權利通過組織代币的形式向全體組織成員進行分發,由此實作社群自治、權益配置設定,進而極大地激發組織成員的參與度、積極性,對推動web3.0社群項目的建設有重要作用。

▲傳統組織 vs DAO

目前的DAO主要是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鍊網絡上。這是由于以太坊建立了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平台,DAO需要依賴于智能合約使治理規則程式化,進而保證DAO可以按照其編寫的規則運作。客觀上來講,DAO仍處于發展雛形,具備許多不足:1)依賴于程式,可能存在bug;2)預設規則,執行缺乏靈活性,不太适合對複雜情況的處理;3)DAO治理模式不夠完善,存在治理漏洞。目前時點,由于DAO存在的不足,還無法完全依賴于程式的自動執行,是以目前大多數DAO的治理方式采取鍊上治理+鍊下治理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區塊鍊上智能合約程式設計,完成大多數簡單化、高重複性、調用頻繁的規則執行設定,同時通過設立執行委員會、DAO使用者投票等方式開展複雜化規則治理。

▲DAO治理方式實踐

2、Web3推動“現實世界”與“虛拟世界”的融合

Web3.0 時代,元宇宙将是一個極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網絡形态。Web2 時代,人們習慣以“虛拟世界”和“現實世界”來作為線上線下世界的界限。構築在 Web3 基礎上的元宇宙,将是所謂“現實世界”和“虛拟世界”的深度融合。

Web2 時代的網際網路存在着明顯的生态界限(這是由于中心化公司運作方式下的結果),一家網際網路巨頭控制住生态的核心準入,跨生态的應用是比較少的——例如線上支付工具跨生态的限制、重要網際網路應用入口之間超連結的屏蔽。所謂的網際網路應用,其實被限制在不同生态局域内的活動。而 Web3 時代的元宇宙世界,Web2 時代的“鴻溝”和界限将被打破。

除了上面章節提到的跨鍊應用解決了基于不同主鍊生态之間的融合之外,元宇宙世界與所謂的“現實世界”将不斷融合。例如,一個元宇宙中的主體,除了在 DeFi 市場從事經濟活動,也可以持有現實世界的資産權益。也就是說,元宇宙中的資産,并不存在“虛拟世界”賬戶與“現實世界”賬戶系統之間的隔離,元宇宙将是“現實世界”與“虛拟世界”的融合形态。一般會認為,元宇宙的世界雖然由使用者共建,不同應用之間可以自由地通過各種手段打通融合,但元宇宙的虛拟世界無法與現實世界的資産賬戶打通,因為現實世界存在生态之間的隔離,是以“外部的元宇宙”更無法打入目前 Web2 時代的生态。

二、政策、監管和全新流量價值

2021年,政府出台相應政策大力支援Web3.0相關産業的發展。十四五規劃多次提到要大力發展區塊鍊技術,同時要加大對沉浸式視訊、虛拟現實、8K高清視訊等元宇宙相關技術的發展建設。國務院、各地政府競相出台政策檔案,大力推進本地元宇宙相關産業建設。與此同時,政府對虛拟貨币實施嚴格監管。2017年央行便釋出公告,指出虛拟貨币不具有法币功能,需注意相關風險。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釋出通知,嚴禁新增虛拟貨币“挖礦”項目,同時加快存量項目有序退出,全面禁止了“挖礦”行為。區塊鍊技術應用逐漸在金融、物流、數字版權、保險等領域落地。在金融領域,使金融交易成本下降的同時提高快速完成交易支付。在物流領域,可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産和運送過程。在數字版權領域,可以對作品進行鑒權,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在保險領域,通過智能合約應用,實作保單自動觸發。

▲政策引導、鼓勵行業健康發展

Web3.0帶來的監管挑戰無疑是巨大的,開放、隐私和共建的背景下,并非意味着Web3.0應用不需要監管。但毫無疑問,由于 Web3.0 應用業務模式的巨大革新,監管方式勢必會産生大的變化以适應新事物的發展業态。

是以,Web3.0 時代,監管将呈現以下發展趨勢:1)對于溝通Web3.0和Web2.0兩個世界的通道/業務,将首當其沖,尋求适合的監管模式,以适應Web3.0的發展:

2)隐私和匿名方面,有可能存在底層實作KYC,應用層實作适度匿名:對于分布式網絡帶來的隐私和匿名功能,一方面存在隐私和匿名的需求,另一方面,并非隐私和匿名意味着會完全忽視監管。在現實世界中,監管必定存在,Web3.0 亦将探索中與監管的融合之道。一種似乎可行的辦法是:在區塊鍊網絡底層實作監管,意味着底層賬戶将存在着 KYC 等監管限制,而在中間協定層和應用層實作适度匿名。當然,監管的手段也是靈活的,使用者 KYC 等資訊可以存儲在由監管參與的多簽網絡中。

▲關于隐私和匿名,一種可能的監管方案

3)DAO治理過程中,勢必會引入監管作為治理一方:DAO 是 Web3.0 世界運作的重要的治理機制,但理想的的 DAO 方案似乎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往往在需要仲裁、追讨被盜資産等問題發生後,現實社會政府機構和監管機構往往有着非常現實的作用。例如在 DeFi 系統經常發生的黑客攻擊事件、以及其他難以預料事件導緻的損失發生時,完全依靠 DAO 是不夠的。這時候往往要借助現實社會政府和法律等手段解決。例如,當 DeFi 項目發生風險時,僅僅依靠社群的去中心化治理未必能夠敦促開發團隊保護或追回使用者的加密資産。相反,在危機發生時,真正能夠威懾到攻擊者的,還是現實社會中的中心化機構和法律威懾。例如,當黑客的部分個人資訊暴露以及部分資産被中心化機構所當機時,黑客才願意與開發團隊談判并承諾退回被盜的資産。

網際網路重要的流量(入口)價值,在Web3.0時代會是怎樣的範式?Web2.0 争奪使用者注意力和資金流量,進而實作流量價值變現。Web3.0 時代,流量入口價值依舊重要,但絕不局限于此。

例如,推動“DeFi Summer”的最大功臣之一的 Uniswap,從面向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同樣想 Web2.0 一樣的流量入口——使用者利用其 DEX 協定完成交易兌換功能,使用者支出的手續費作為協定(平台)的流量變現(其中一部分回報給 LP),站在這個角度看,Uniswap同 Web2.0 其他應用沒什麼本質差別。但作為基礎 DEX 協定,Uniswap 可以被其他協定調用,産生複合性特點(即所謂的 DeFi 樂高)。最典型的如收益機槍池、交易聚合器等應用,使用者在這些應用上完成 DeFi“挖礦”收益、交易兌換功能,其背後往往是調用Uniswap 等 DEX 協定,而這些協定對使用者來說是隐藏在背後的,而且中間可能隔了多個協定調用過程。但對于 Uniswap 基礎協定流量變現來說,效果是一樣的。

由于Web3.0世界的開放性,這些調用不存在授權許可和生态界限等問題,完全是開放的。是以Web3.0的流量價值範式将呈現出開放化特點。另外,Web3.0流量價值還與協定調用的次數強相關。

目前我們看到的衆多社交(微信、微網誌)、娛樂(Steam)、金融(東方财富)等平台都是Web1.0向Web2.0演進中的受益者,未來向Web3.0演進形态是怎樣的?

Web3.0 充滿了想象力,其最終的落地形态現在并不能清晰判斷。但其趨勢已然出現苗頭。在向 Web3.0 演進過程中,有很多 Web 2.0 和 Web 3.0 混合的形态的産品出現。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和 Metamask 錢包。Opensea 的收入依靠 NFT交易手續費,這類似傳統的電商或者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

Metamask 錢包有嵌入如Chrome等PC浏覽器插件和手機app形式,作為重要的使用者入口,Metamask內建了swap聚合功能,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其調用 DEX 協定完成代币兌換,則額外付手續費給Metamask 平台。這兩者都是典型的 Web 2.0 産品。但使用者在這兩個平台上操作則是 Web3.0 世界的典型産品或功能。

Web2.0 時代,各類 APP 成為應用的主陣地,催生了買量、刷機等生意,使用者的大量時間、資料被捆綁在頭部 APP 中。而現存的 Web 3.0 應用,在 PC 端主要以 web 浏覽器方式通路。手機端為 web 浏覽器通路,錢包 App 也可以作為入口,但仍以 web 方式通路具體應用。不同于 Web 2.0 時代廠商喜歡開發獨立的移動端 App 和 PC 用戶端,Web 3.0也許将打破這一現象。App 和用戶端對于使用者行為資料收集可能更為友善、也友善核心廠商對生态應用的管理(類似 appstore 那樣的應用商店稽核和管理),這一點在注重隐私和開發的 Web 3.0 時代将改變。也許 Web 3.0 正如其名字一樣,web 将作為一切應用的基礎。

智東西認為,Web3.0時代,使用者将享有真正的資料自主權,屆時,網際網路的面貌必定煥然一新。但是,極大自主權的背後也伴随着風險,未雨綢缪的政策制定或許更加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