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作者:泰林說

1989年7月4日一大早,美軍駐荷蘭空軍基地的兩架F-15奉命緊急起飛,攔截一架侵入北約成員國領空的米格-23!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冷戰時期,這是非常罕見的事件。

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都陳重兵于“鐵幕”(當時東德和西德的邊界線)兩旁。(見下方示意圖)

美軍在英國,荷蘭,尤其是聯邦德國(西德)不僅陳有重兵。而且在西德境内布置了許多的類似陸基的戰斧那一類的戰術核飛彈。

而鐵幕的另一方,蘇聯也在波蘭,民主德國(東德)等地駐有重兵。

北約國家,尤其是美國,經常派偵察機窺伺蘇聯的重要軍事基地。而蘇聯人當時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洲際飛彈。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是以,冷戰期間,很多空中的摩擦,都是北約方面的偵察機被蘇聯的各種型号的戰鬥機攔截,或是地空飛彈打下來。像蘇聯軍機在鐵幕這樣敏感的地方入侵北約的情況,非常少見。

是以,當天早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設在西德漢堡的警戒雷達站突然在雷達螢幕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亮點時,所有人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來。

關鍵是,這個亮點,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一架軍用飛機在雷達螢幕上飛出了心電圖的感覺。估計北約的雷達兵心裡免不了吐槽:兄弟,别忘了你是架戰鬥機!嚴肅點好不好?

盡職盡責的雷達兵緊張地報告,發現目标,方向60,高度600米,航速300節(1節=1.852千米)。

指揮官問這是個啥飛機?

雷達兵根據經驗報告是架米格-23!

這架戰鬥機從波蘭的蘇聯空軍基地起飛,飛越了波蘭,飛越了東德,7時40分飛過了鐵幕,飛進了西德領空。

由于是超低空飛行,是以,漢堡的雷達站直到這架蘇聯人的飛機飛到了漢堡上空,才發現了他!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北約的軍事指揮官們更緊張了,要是這架飛機攜帶了核彈,那麼,20秒内,德國的第一大港口城市漢堡或者是第二大港口城市不來梅就可以在地圖上抹去了。

美軍駐荷蘭的第32戰鬥戰術機中隊的兩架F-15就是在這樣的擔心之下,奉命緊急起飛攔截這架不告而入的“惡客”。

北約的指揮官們是真急了,指令兩架飛機以2馬赫,也就是兩倍音速的速度,沖向不來梅,務必不能讓他得逞!

再看那架蘇聯人的米格-23,那叫一個悠閑。

在西德的上空,也沒停留,又溜達到了荷蘭的上空!

兩架F-15倒是省事了,占好了攻擊位置,等着那架米格機溜達過來。

來了!美軍的兩架F-15立刻氣勢洶洶地向米格機沖了過去,看你還往哪裡跑!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兩架美國軍機的飛行員感覺自己的血都要燃燒起來了,用咱們今天的話說,上頭了!

當他們看到米格戰機尾翼上的那顆紅星的時候,就覺得今天這事,差不多了!

位置太好了!飛行員的手指放到了飛彈發射按鈕上!

唉?

這是什麼情況?

怎麼這架米格戰機連座艙蓋都沒有?敞篷的?

2位美國飛行員立刻對這位開敞篷米格機的蘇聯飛行員敬佩萬分,非常好奇。

再仔細一看,哪有什麼蘇聯飛行員?機艙裡空無一人!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居中者為米格-23

什麼時候,米格機也變成無人駕駛飛機了?

萬幸的是,離近了,也看清了,不止沒人,這架米格機也沒挂彈。

這就好說了,2位美國飛行員把心放下了一半。

趕緊彙報吧。美軍飛行員把情況跟上司們一說,美軍的指揮官都懵圈了,這,搞得什麼鬼?

趕緊讓飛行員再看仔細點。

正在這時,那架米格機仿佛聽到了美軍飛行員和指揮官們的對話,竟然掉頭向他們飛了過來!

來,我讓你看個清楚!

這可不得了!2個美軍飛行員趕緊做出規避動作,我閃!惹不起,我們還躲不起嗎!

米格-23不是第一次“單獨”行動了,他還曾在美國本土立過功勳。

米格-23,挺漂亮的。是我上上上一篇圖文《1976年,蘇聯飛行員駕飛彈都追不上的戰鬥機逃往日本,蘇聯賺翻了》裡面說的米格-25飛機的設計者米高揚親自主導設計的。

這種飛機,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翅膀的角度會變,不過,是手動檔的。飛行員要想脫離自動駕駛,自己确定機翼角度的話,有四個檔位可以選擇,隻不過得手動挂檔。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後掠翼狀态

簡單說,就是平飛的時候,翅膀幾乎和機身成直角,而起飛或爬高的時候翅膀就變後掠翼了。

另外一大特點,就是不太像以前的米格機那樣進氣道在機腹,而是放到機艙兩邊,翼根下面了。

給大直徑天線的火控雷達讓出了位置,實作了超視距作戰。

這款米格機,高空能達到2.35倍音速,低空能達到1350千米每小時。水準加速性能挺好,低空突防,高速攔截,打了就跑。

對地攻擊挺突出的,載彈量可以達到3噸。航程達到了2900千米。是蘇聯當時比較優秀的對地攻擊重型戰鬥機。

美西方在得知米格-23的各項性能之後,直接給他起了個外号叫:鞭撻者。

美國人通過各種管道,搞到了米格-23,并做了大量的測試。

他們認為,米格-23的垂直機動性和超視距作戰能力,應該比早期的F-16A要好一些。但是水準的機動性,好像略有不如。

不過,對米格-23可變後掠翼的操控還必須通過手動擋來實作,無論是蘇聯的飛行員,還是測試的北約的飛行員,都表示太燒腦。

空戰本身就是個立體的複雜的活動,還得根據情況手動改變機翼的角度。無論對誰都是一種挑戰。

尤其是,美國本土的一支神秘的空軍部隊:入侵者。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第64入侵者中隊

這支部隊的飛行員,說俄語,穿着蘇聯飛行員的制服,開着各種蘇制戰鬥機,部隊的編制完全和蘇聯的空軍一緻,遵守的也是蘇聯的作戰條令。甚至吃飯都和蘇聯空軍的食譜保持一緻。

并且這支隊伍,從來不和其他美國空軍的人有任何交流。

他們就是作為美國空軍對抗作戰假想敵出現的,駐紮在内利斯空軍基地的“入侵者”中隊,他們都是美軍飛行員中精銳中的精銳。

1984年,其中的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副司令級别的,羅伯特·邦德中将。親自測試一架米格-23,結果,蘇聯的米格機單獨立功,讓這位中将飛行員摔地降落了。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羅伯特·邦德中将

按美軍一貫的風格,這麼糗的事,原因就不公開了。據說是米格機在空中,失控了。

這算是米格-23遠渡重洋在美國本土立了一功。

這架無人駕駛手動檔敞篷米格-23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波蘭北方,有個城市叫利沃布熱克,那裡有蘇聯的一個空軍基地。

1989年7月4日早晨7時18分,蘇聯一級飛行員42歲的斯庫裡金上校,登上了心愛的米格-23戰鬥機,滑向跑道。

當天也沒有敵情,斯庫裡金上校的飛機上除了23毫米的機炮裡有100多發炮彈,其餘的啥飛彈都沒挂載。

天氣晴朗,一切正常。飛機翅膀向後一掠,順利起飛。

可是,到了150米高度的時候,斯庫裡金上校就聽到發動機傳來“嘭”的一聲響。爆炸了?

雖然沒見有火光,但是斯庫裡金上校發現發動機的推力确實是下降了,飛機有下降的趨勢!

他趕緊向地面指揮塔報告:發動機故障!飛機失去動力!

地面塔台立刻指令他馬上跳傘!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飛行員彈射逃生示意圖

跳傘的安全高度,最低是300米,而此時的米格機才150多米,而且還在下墜!每耽誤一秒鐘都有可能産生無法估量的後果。

斯庫裡金是蘇聯一級飛行員,在得到地面塔台的指令後,第一時間就發動了彈射跳傘裝置。機艙蓋彈開的同時,他就和座椅一起彈射成功,降落傘打開,此時距地面隻有100米!

很幸運,他成功降落了!

戰士寶貝自己的武器,飛行員愛惜的是自己的飛機。斯庫裡金眼睜睜看着自己的飛機孤零零向波羅的海的方向飛去,心疼得不行。

他判定,這架米格機最終的命運,就是葬身波羅的海了。

再看這架米格-23,一開始還有點懵圈的感覺:人呢?沒人管我了?

眼看着這架米格機就要一頭栽進大海,他開始“自救”了。

晃晃悠悠的,這架飛機自己爬升到600米,改平,自己把翅膀調整到平飛的“十字”翼狀态,然後,就自行飛越了波蘭,當時的民主德國,然後是當時的聯邦德國,再然後,就和那兩架F-15飛行員在荷蘭上空相遇了。

後來蘇聯方面分析,大概是飛機的飛行系統,有“虛焊”的地方,飛機一起飛,焊點松了,發動機沒了推力。

結果,斯庫裡金那一下彈射,座椅彈射火箭的推力相當于狠狠地拍了一下飛機,讓飛行系統的焊點又接觸上了。

這一接觸,飛機自檢,發現沒人管他了,自動轉入了自動駕駛狀态。

這就跟咱們以前用的老電視機一樣,不出圖像了,拍拍就行。

大陸的老雷達兵也回憶,以前的雷達,是電子管的,時間一長就容易壞,但是也容易修,自己換個新的電子管就行。

現在可不行了,都是內建電路。必須專業人員修理了。

是以,這架米格機不是像美西方戲稱的那樣,錯把伏特加當成航空油,很可能是因為“拍了拍”,變成了手動檔無人駕駛敞篷款的米格-23.

到底是馬上擊落,還是看看他到底能飛成什麼樣呢?美軍面臨兩難選擇。

在北約成員國,尤其是美軍的心目中,蘇軍的戰鬥風格,還是比較彪悍的。

海裡有1970年蘇聯的K-108核潛艇撞傷美國“南歐鲭(qīng)魚”号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瘋狂的伊萬”這種撞傷撞沉美軍潛艇的戰績。當時的K-108号潛艇螺旋槳壞了一個,眼看就要沉到海底去了,蘇聯艇長果斷指令開倒車,最後奇迹般地浮上了海面。

空中則有蘇聯的蘇-27,在1987年巴倫支海上空,用尾翼把挪威的P-3B偵察機的一個發動機艙劃開一個口字的“巴倫支海手術刀”的輝煌戰績。

人的名樹的影。今天蘇聯空軍人沒來,但是飛機來了。

雖然沒人駕駛,但就是看着打怵。

怎麼辦?

經過請示,北約的指揮官們大概覺得這是個難得的觀測米格機性能的機會,下令兩架F-15伴飛跟蹤,看看這架米格機能飛成什麼樣。如果飛機有墜毀在人煙稠密地區的趨勢,那麼立刻将其擊落。

指揮官下這種指令,可忙壞了荷蘭和比利時的空軍們。

統統一級戰鬥準備,因為按照航向,這架飛機越過了荷蘭,就該到比利時上空了。

啥叫一級戰鬥裝備?齊彈滿油,駕駛員就坐在機艙内待命。

然後,先是荷蘭的空軍松了一口氣,這架米格機,穩定地穿越了荷蘭上空,進入了比利時。

這下子,法國空軍也開始緊張起來,按航向,過了比利時就該到法國上空了。

估計法國人心裡也會吐槽:我現在不是北約成員國哈,你們北約放華約的戰鬥機過來,到底算是北約欺負我們,還是華約欺負我們?

比利時人和法國人正在緊張的時候,那架米格-23終于支撐不住了。這架從波蘭起飛,橫穿五個歐洲國家,航程900公裡,飛行時間七十多分鐘的戰鬥機,終于“逛”夠了,機頭猛然一低,最終墜毀在距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西80公裡一個小村莊的房子上。

1989年,美軍機瞄準蘇聯米格23,飛行員手指卻停在了飛彈發射鈕上

墜毀在比利時的米格-23

房子裡有一位無辜的比利時青年不幸死亡,才18歲。

最終,在蘇聯方面強烈的要求下。由比利時的工程師把這架米格-23拆解成大塊,送還給了蘇聯人。

不過,比利時工程師在拆解過程中,對米格-23做出了很高的評價。他們認為,這架飛機,隻靠兩個人,幾個扳手和一把螺絲刀,就能拆得開。

說明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飛機設計的簡潔性上,确實值得稱道。

戰争永遠充滿了各種意外。

小說家懷特說過這樣一句話:直到炸彈真的掉下來,人們才相信有炸彈。

《孫子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看起來荒唐可笑的“無人駕駛”戰鬥機橫穿歐洲五國的事件,最終也是以一個普通老百姓丢掉了寶貴的生命最為悲劇結尾。

我們不懼怕戰争,但是,我們要認真地對待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