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近期多款主打影像的手機已經或者即将釋出,而有些手機雖然不是主打拍照,但同樣強調自家有着不俗的影像實力,因而新浪微網誌上有關手機攝像頭的讨論一直方興未艾。在今天文章的開始,我想先問三個有關手機主攝“老生常談”的問題:

CMOS是不是越大越好?

像素是不是越高越好?

什麼樣的焦距最合适?

我們先簡單統計一下目前各家旗艦機型主攝都在用哪些CMOS:分别是小米12 Pro使用的IMX707、歐加系打磨已久的IMX766、iQOO 9 Pro采用的三星GN5、vivo X80 Pro采用的三星GNV、努比亞Z40 Pro采用的IMX787、榮耀Magic 4 至臻版可能采用的三星GN2(這裡我們先不提索尼、蘋果和夏普)。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可以看到,除了榮耀Magic 4 至臻版采用的疑似為小米11 Ultra同款的三星GN2達到了1/1.12"外,其他的主攝尺寸基本在1/1.3"到1/1.7"之間,尚不足以冠之“超大底”的稱呼。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就連曾經每代新機都會采用最新型索尼CMOS的華為也轉而在HUAWEI P50 Pro上采用了小尺寸CMOS多攝協同的“超級主攝單元”。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幾乎是一夜間,曾經鋪天蓋地宣傳超大底主攝優勢的廠商們不約而同地改變了宣傳政策,不得不說非常耐人尋味。

那麼,CMOS到底是不是越大底越好?

從光學層面看,更大的CMOS能帶來更高的通光量,進而能夠帶來更好的弱光和大光比HDR拍攝能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但是就像相機領域APSC畫幅、135全畫幅和120中畫幅長年以來的競争,市場最終選擇了綜合體積和畫質後的最優選135全畫幅一樣,手機主攝的選擇不僅僅需要考慮光學層面的優勢,還需要考慮手機内部堆疊的因素,也就是需要權衡好手機厚度與相機畫質的沖突。

去年釋出的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和今年釋出的榮耀Magic 4 至臻版雖說影像能力确實強悍,但是重量都接近250g,妥妥的半斤機;再加上超大底主攝光學模組的厚度,屬實和輕薄無緣的。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并且在去年我們評測小米兩款機型時還遇到了類似于歪軸和邊緣畫質下降的情況,在當時我們猜測可能是工程機配套的供應鍊對于這一尺寸的CMOS還沒來得及完美适配的緣故。雖說後來從零售版機型上看,這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該類CMOS調校難度之大。

相比之下,采用了1/1.3"主攝的vivo X80 Pro重量為215g、采用1/1.5"的OPPO Find X5 Pro(皮革版)重量為195g,顯然比上面那三台采用更大底的手機要輕上不少。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是以在我看來,手機的大底CMOS固然在光學層面有着明顯優勢,但考慮到内部堆疊和大多數使用者的握持體驗,主流産品的主攝CMOS大機率還是會固定在1/1.3"~1/1.5"的區間内。

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像素是不是越高越好?

這個問題其實是應該和上面的第一個問題放在一起讨論的。在2019年底,小米CC 9 Pro正式釋出,首發的108MP主攝引領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像素風潮。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但是放到現在來看,小米CC 9 Pro采用的這顆HMX在色彩和速度方面與目前的主流CMOS IMX766有着明顯的差距,并且在手機使用者主要以記錄、分享為主要使用場景的情況下,108MP的高像素着實有些許浪費。

而目前這批50MP級别的主攝一方面支援最高8K規格的視訊拍攝,另外一方面又能像素四合一輸出12MP的照片,也就更易于存儲和分享。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是以時至2022年,諸多廠商最終選擇了50MP和64MP的主攝分辨率,小米在自家的影像旗艦上也是依次選擇了OV48C、三星GN2和IMX707三款CMOS,是以我認為主攝CMOS的像素在50MP左右應該是較為理想的狀态。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但是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三星今年推出的50MP CMOS JN1。這顆CMOS僅有1/2.75"的小底,是以畫質也隻能用勉強能看來形容,其性能在我看來僅次于湊數鏡頭,實在是一言難盡。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是以這個問題最終會和第一個問題放在一起,在我看來在CMOS尺寸固定在1/1.3"~1/1.5"區間内的前提下,采用50MP或者64MP的像素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情況。

那麼再來看看第三個問題,選擇什麼焦距最好?

同樣是由于手機内部的空間寸土寸金,作為相機小型化領域急先鋒的手機廠商在堆疊光學模組的鏡片時也十分激進,是以一般手機廠商都會把24mm作為兼顧體積和視角的最優解。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在經過了手機影像多年來對使用者習慣的培養後,手機使用者已經普遍适應了24mm主攝的透視,配套的供應鍊也優先圍繞24mm進行相關的設計。

但是!作為一名職業攝影師,我其實真的很讨厭24mm的視角。是以在努比亞Z40 Pro的釋出讓我眼前一亮,從我的實際拍攝體驗看,35mm的主攝在使用時也明顯體驗更好。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不過也正是因為采用了相對更長的焦距,努比亞隻能選擇尺寸僅有1/1.7"的IMX787,這也導緻該機相比采用了更大底的vivo新機在主攝的畫面HDR和細節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當然會有人提出,為什麼主攝不考慮50mm?在目前手機厚度的限制下,50mm大機率隻能用僅有1/2.75"的JN1作為主攝,這樣看來并不會和主攝的24mm或者35mm沖突,是以至今沒有出現主攝選擇50mm的手機。

是以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應該分為兩種情況。

像我這樣的攝影師,或者是長期使用相機拍攝的攝影愛好者,相對而言肯定會更偏向于35mm的主攝。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而對于普通使用者來說,他們對于透視上的變化并不會有那麼明顯的感覺,是以對于這些人來說選擇24mm還是35mm并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相比之下,他們可能會更在意HDR等方面的差距。

那麼最後是選擇24mm還是35mm呢?這個問題不如打開一下思路。

我又想要35mm的透視,又想要主攝有着更好的畫質,那麼為何不考慮主攝采用1/1.12"~1/1.3"的24mm大底,同時學習努比亞提供專門的人文街拍模式,在24mm的基礎上進行數字裁切,提供35mm視野的選項呢?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要知道如果主攝尺寸為1/1.12"、24mm視角,在裁切到35mm視角時仍然提供了約1/1.63"左右的感光面積,進光量相比IMX787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如果主攝尺寸為1/1.3",裁切後還有1/1.9"的感光面積,和1/1.7"相差也并不多。更何況使用者還一下子有了24mm和35mm兩個選項。

關于手機主攝的三大“老生常談”

是以我至今還是無法了解,為什麼這麼多手機廠商甯可在24mm主攝的基礎上提供一個畫質下降嚴重的2x裁切,卻不願提供一個明顯綜合畫質和透視更實用的1.5x裁切,同時再配一顆高素質的2x光學鏡頭呢?

總的來說,我認為目前手機主攝最理想的狀态應該是CMOS尺寸約為1/1.3"~1/1.5",像素為50MP,并且在主攝為24mm焦距的基礎上提供35mm的數字裁切,這樣既可以保證手機的輕薄,也能擁有不錯的光學素質,再加上配套算法的疊代,豈不是美滋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