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斌簡介:
中國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萊陽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多年來從事玉石雕刻、壽山石雕等藝術創作,擅長動物、昆蟲、人物的雕刻。其作品因材選題,因材施藝,不斷更新設計理念,以傳統為基礎, 吸取了繪畫、雕塑等現代藝術,融彙北方的大氣與南方的細膩,自成一系,作品線條流暢,構思巧妙,思路開闊,具有清俊文雅風格,不失時代氣息。尤其在俏色運用上,更是生動真實,貼近自然。符合現代大衆審美觀,具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壽山石巧色俏雕《五毒》《春天的故事》《富甲天下》萊陽玉《三聖圖》《路路通》《趣》《連得貴子》《路路清廉》等分别在‘青藝杯’‘玉華獎’‘玉星獎’‘天工獎’‘百花獎’等多項全國比賽中入選并獲獎。
薛斌是個路癡,這是圈内朋友公認的。
出門購物,返程回家走錯路,于他這都是尋常事。我印象深刻的,說他在福州時,有一次,騎自行車去樟林夜市,回來時迷了路,便朝着自以為正确的方向一直騎下去,直到天明,才發覺走反了方向,已經從晉安區到了馬尾區的另一頭。記得當時在座的許多人都報以善意微笑,我很正經地對他說了一句:“其實,你是被狐狸精迷住了。”他憨憨地笑了,彼此都沒做過多解釋。
這是幾年前的一次聚會,也是薛斌給我的最初印象。後來,和他有了幾次交集,對其了解更添幾分。他是位從事玉雕的藝術家,但身上絕無藝術家的高冷範,就是一親切樸實的鄰家大哥形象。而每次與他見面,我都想告訴他一個故事,一個關于狐狸精的故事。
記得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村子裡也總是流傳着誰誰被狐狸精迷去了三魂七魄,聽得我心裡慌慌的。父親寬慰我:狐狸精的幻術是迷不住正常人的,除非這人骨子裡就生成幾分癡,能被狐狸精拿捏住命門。
這便是我沒有對薛斌講完的故事:你骨子裡的這份癡情,招惹了一隻名叫“藝術”的白狐,趁着你癡迷藝術神魂颠倒之際,一舉将你拿下,她用藝術的璀璨光芒誘惑着你,在漆黑的長夜裡不知疲倦地奔跑下去。
我一直這麼以為:大千世界,人分多種,才情各有不同。而當一個人,将所有的心思專注于一點,所謂執念,那麼其他方面便被忽略不計,包括正常人眼中的基本生活能力,比如認路能力。
薛斌執念于藝術,半生修為,都沒有走出藝術設下的圈套。而他,也心甘情願地待在這一領域,做一個執迷不悟的“書生”。
他從小習練繪畫、書法,基本功紮實。曾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雕塑專業。也是在美院進修的時候,他開始接觸玉雕。彼時,純屬業餘愛好,不過是在藝術領域内的把玩欣賞。雕刻好的小玩意兒,每每被他送給了朋友。
然而,這所謂的業餘愛好,在今天想來,不都是藝術白狐施展的幻術嘛。不知不覺,藝術吸引着薛斌在雕刻的路上走了很遠,遠遠地把一些業内人士甩在身後。而薛斌尚且懵懂不知。或許,幻術始于更早,在家鄉萬第河邊,玩泥沙石頭長大的薛斌,根本不會知道,這些石頭本是白狐用以誘惑他的第一物事。而他輕而易舉着了道,在尚未真正從事玉雕藝術之前,他便先行奔走在尋找石頭的旅途。
後來薛斌去了福州,厚重的玉雕文化吸引着他遠離家鄉,客居福州。他拜名師學藝,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飛、玉石雕刻大師鄭繼。德高望重的林飛老師對薛斌寄予厚望,悉心傳授。三年學習期滿,成立了福州森雅齋薛斌工作室。他把家鄉出産的玉石帶去南方,一系列烙上薛斌印記的萊陽玉雕刻作品,帶着他的靈思和精妙刀法,沖進了高手雲集的玉雕界。
談及創作過程,薛斌說:“給石頭相面,在與石頭無聲的交談中,賦予毫無生氣的頑石以生命,這是一位創作型雕刻師的必經之路。沉迷創作,廢寝忘食,失聲失語是常事,仿佛被困在無邊的黑暗中,百尋不得出路。”
所謂“一相頂九功”。無數個日夜,薛斌對着那些冷冰冰的石頭,想要看出石頭中孕育着的生命迹象。直到某一刻,靈光閃現,仿佛石破天驚,石猴誕生。這時,薛斌要做的就是拿起他的刀,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走刀,将不必要的部分剔除,巧妙運用石頭的顔色與形狀,逐漸呈現生命的鮮活。作品完成的刹那,他俨然一位剖腹産名醫,小心翼翼地托舉着新生命,這一刻神聖莊嚴。
這樣刀法精湛、才氣動“白狐”的薛斌被業界矚目是遲早的事情。他的雕刻作品入選了很多玉雕展覽,并數次獲獎。其中,“天工獎”是中國現代玉雕、石雕作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獎項,薛斌曾連續三屆獲得該獎項,享譽業界,成為著名的雕刻工藝美術師。
去年冬天,走進薛斌的部落格。一塊塊萊陽本地出産的玉石,在他魔法般的刀下,靈動起來:蠍子翹尾,泥螺銜沙,蟾蜍望月,飛蛾采露,宣洩着生命的律動;而老者神态安詳,笑佛憨态可掬,透出洞曉一切的玄機;而狐仙線條柔緩,夏娃靈動舒展……一幅幅妙趣橫生、韻味十足的作品,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場,人置身其間,不免心旌搖晃。
忍不住微信私語薛斌,“有機會給你寫篇小文”。便是這篇印象的初衷,同時,緻敬所有認真活過,甘願被“白狐”左右的人生。
作者簡介:
張麗娟,日語翻譯,自由撰稿人,祖籍龍口,現居萊陽。散文和詩歌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雜志,并有作品獲獎。翻譯出版中原中也詩集《山羊之歌》、小津安二郎電影劇本合集《小津安二郎經典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