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年3次“變道”創業:小康股份借賽力斯建構新能源造車賽道

1%、5%、19.3%——這三個數字分别對應2015年、2020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從2005年到2015年,用時十年才突破1%;從1%到5%用時近5年;而從5%飙升至近20%,僅用了一年。在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汽車行業“新四化”浪潮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

當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浪潮奔湧而來,比亞迪、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先行者”脫穎而出。但新造車戰場上群雄割據,格局未定,于新入局者而言,依靠出色的産品競争力、成熟的營銷體系和管道建設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等諸多因素的加持,不乏有後來者居上直至成為頭部梯隊一員的可能。

近年來,頭頂“華為汽車概念股”光環,因旗下新能源品牌賽力斯聲名鵲起的小康股份一時風頭無兩,基于核心技術的加持以及與華為深度合作,依托全新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小康股份吹響了進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号角。

新能源車業務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4月29日,小康股份釋出2021年報以及2022一季度财報。公告顯示,2021年小康股份全年實作營業收入167.18億元,同比增長16.89%;汽車整車銷售收入144.19億元,同比增長18.13%。

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為小康股份新的業績增長引擎。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共銷售4.14萬輛,同比增長104.39%,收入同比增長128.8%。新能源汽車銷量及收入規模均呈倍數增長,覆寫了整車銷量的微弱降幅。

增長勢頭仍在繼續,今年1-3月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合計1.42萬輛,同比增長207.43%。得益于新能源汽車業務的亮眼表現,今年1-3月小康股份營收同比增長56.03%至51.31億元,為全年業績穩健增長奠定了基礎。

利潤層面,小康股份2021年仍存在戰略虧損。小康股份表示,雖然2021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銷售尚處于爬坡階段,固定資産、無形資産攤銷增大,研發投入、人工成本、營銷管道建設費用的持續增加,導緻該業務闆塊影響到淨利潤。

事實上,押寶賽力斯、處于轉型關鍵階段的小康股份目前仍處于打造品牌的投入期,要談賺錢似乎為時尚早。造車新勢力高管放言“造車需要儲備的資金門檻,幾年前我說是200億,現在沒有400億可能幹不了”;特斯拉曆經16年才實作盈利;小米投百億造車……要想在日漸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中奪得一席之地,車企的持續投入愈發重要。

當汽車産業的核心價值從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向着電池、晶片、車載系統過渡、進化,當停售燃油車被提上日程,如何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實作技術上的探索與突破成為擺在所有品牌面前最為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從一根彈簧起家,到進軍傳統燃油整車制造,再到新能源智能汽車制造轉型,小康股份三次創業變道,不斷探索。

财報顯示,2021年小康股份研發投入達19.49億元,占營收11.66%。小康股份擁有10餘年整車制造完整的核心工程能力,自建三電生産線,實作産業鍊核心環節高度自主可控。

近6年累計研發投入近100億元,培育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電控、電驅等核心技術。

比如首創多電機驅動平台,自主研發電控內建技術,高安全、高倍率、長壽命電池系統,以及符合中國國情的智能增程技術,目前擁有專利技術近3000項,其中發明專利157項。又如成功研發出純電驅增程平台(DE-i),CTP模組設計電池PACK中的每顆電芯都采用了獨立防火封裝技術,為使用者解決對電池安全的焦慮。

此外,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小康股份打造了工業4.0标準的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年産能10萬輛,超1000台機器人協同運作實作高度自動化,關鍵工序100%自動化。與此同時,按照智能數字化柔性汽車整車工廠标準建設的全新的第二工廠也已基本建成,預計今年投産,屆時産能将會增加10萬輛/年。更高的生産效率将進一步助力大量在手訂單的加速傳遞,等待排産的準車主有望盡早“喜提愛車”。

小康股份官方在今年1月的投資交流會上透露,2022年新能源車型的目标是“月銷過萬”,并“希望在兩年時間内實作别人五六年實作的銷售規模”。

在此目标激勵下,小康股份加碼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今年1月,小康股份釋出公告稱,拟在A股市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71.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将重點投入電動化車型開發及産品平台技術更新項目,包括開發6款電動汽車車型(3款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和3款實用型電動汽車)、DE-i平台更新(混合動力高效機電耦合系統開發、高效增程/混動專用發動機開發、高效增程器動力總成開發)以及産品技術研發更新建設(智能座艙、智能網聯、自動駕駛、電子電氣架構等)。

今天,小康人正在一起開創公司曆史上的第三次創業——将小康從傳統汽車生産商打造成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全球智能汽車品牌企業。而這,正是全體小康人的共同願景。

小康集團輪值董事長張正萍在内部信中表示,“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是小康集團今後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的未來實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智能生态戰略轉型的核心立足點。沒有壯士斷臂、刮骨療傷的決心,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完成轉型。”

牽手華為打造跨界合作新範本

過去百年間,傳統車企用底盤、動力總成等機械領域的積澱建立起了技術的護城河,但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汽車從産品到生态全面重塑,資本賦予高端智能電動汽車新的動力和無限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軟體定義汽車”趨勢的顯現,汽車行業的發展邏輯有了深刻變革,新能源汽車競賽逐漸進入比拼安全、高端化、智能化的下半場,面對特斯拉、“蔚小理”裹挾着網際網路思維與技術革命輕裝上陣,負重前行的傳統汽車制造商開始與科技巨頭們跨界合作,加快研發的速度、節約成本以及降低風險。

作為小康股份在新能源賽道加速奔跑的排頭兵,賽力斯牽手華為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AITO,開創了新能源汽車企業與ICT科技企業深度融合的先河,突破了以往的主機廠——供應商合作模式,打造了一個華為深度參與、全鍊路深度賦能的新模式,并為AITO汽車在生産、研發、銷售等各個環節帶來了全新價值。

在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看來,華為與小康優勢互補。

一方面,小康賽力斯合作意願度高,戰鬥力非常強,有玩命幹活、拼搏的精神;

另一方面,小康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擁有較強的整車設計和制造能力,在重慶的兩江工廠也是國内屈指可數的智能化工廠,

同時在純電驅增程器技術的研發方面有着豐富經驗,這正好吻合華為當下出于國内實際用車場景作出的技術路線選擇。

從去年12月初AITO新品牌釋出,到當月底首款智能豪華電驅SUV車型AITO問界M5亮相,再到今年3月開啟傳遞,僅用時3個月,AITO把汽車新品牌從釋出到傳遞這一看似漫長的周期壓縮到了更短。

作為首款搭載華為最新鴻蒙生态(HarmonyOS)座艙的車型,問界M5在開啟傳遞的一個月内,新車産銷分别為3465輛和3160輛,這一資料也讓賽力斯産銷邁上新台階。

5月4日,小康股份釋出産銷快報顯示,今年4月賽力斯銷售3439輛,同比猛增1248.63%,環比增長8.83%;今年前四個月,賽力斯銷量達8483輛,增幅為1211.13%,展現出較強的增長勢頭。

為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小康股份加速産品布局。根據規劃,AITO品牌今年将推出一款中大型電動SUV,2023年推出一款全尺寸電動SUV,這兩款車型均有增程式電動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兩個版本可供選擇,此外2023年将推出一款緊湊型純電動SUV。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疫情一度讓汽車産業按下暫停鍵,而原材料價格上漲、晶片短缺等不利因素加劇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小康股份表示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積極采取措施最大程度保證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供應,盡最大努力将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保證生産經營的穩定性。此外,控股子公司與甯德時代已簽訂2022年至2026年期間産能保證協定,穩定公司動力電池供應鍊,為公司新能源汽車傳遞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抵禦風險,小康股份還制定并實施關鍵零部件本地化建廠政策及産品內建化供應政策,推進供應商生産本地化及産品內建化,提升産業鍊的效益與效率。随着疫情有效防控,越來越多的供應鍊企業已經逐漸開始複工複産,相關影響還會進一步減弱。

行至當下,汽車行業的競争發生了深刻變化,大衆、通用、BBA等傳統巨頭打響反擊戰,本田、豐田等日系頭部玩家加速電動化轉型,特斯拉一騎絕塵,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收割市場紅利,傳統車企孵化的創二代們整裝待發,博弈與厮殺将愈發激烈。

“小康的三次創業,也是三次面對曆史的抉擇,每一次都不是人雲亦雲、亦步亦趨,是我們敢于抓住時代潮流,踏對發展節奏,大膽創新的結果。我們事業的成敗與否,隻能由競争和創新的結果來決定。什麼是創新驅動,求生求變就是創新驅動。”張正萍在内部信中強調。

可以肯定的是,在消費需求進化和技術疊代更新的過程中,小康股份堅持核心技術引領,以開放态度跨界合作強強聯合,這一發展路徑對中國品牌的加速轉型将發揮先鋒與示範效應。

*本文僅供參考,投資需謹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