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人心計》到死都沒有得到原諒的劉啟,是窦漪房最大的“恥辱”

劉啟病重,太醫說他命數已盡,熬不過辰時了,臨死前他請求再見母後一面,然而窦漪房卻無情地拒絕了這最後一次見面,理由是她認為是劉啟殺死了劉武。

劉啟等不到母後的到來,隻能讓人擡着病榻趕到窦漪房的寝宮,再晚一刻,他可能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母後了,劉啟拼着最後一口氣解釋說自己真的沒有殺劉武,讓窦漪房原諒他。

劉啟想把虎符交給窦漪房保管,可是懸在半空的手,始終沒有得到母後的回應,就像他那麼多年對母愛的渴望那樣,從來沒有得到過母後的回應。

明明是被誤解的那個,卻為了那點少得可憐的母子親情,主動地求原諒,劉啟的一生,最大的悲劇就是遇到一個窦漪房這樣的母親,從小到大,不管做什麼,都會被窦漪房毫不留情地冤枉,懲罰,責罵,疏遠,這是最後一次了。

窦漪房這一生,活得很幸福,她擁有劉恒完整的愛,擁有呂太後、薄太後那樣至高無上的權利,為此,薄太後還嫉妒了窦漪房一生,直到臨死前才原諒她,然而窦漪房的這一生,作為母親這個角色,卻是遠遠不及兩位太後,她無比地失敗。

缺席的母愛

劉啟和館陶都是在代國時出生的,當時窦漪房還隻是代王劉恒的一個美人,并沒有很高的名分,窦漪房每天所做的事情,不是陪伴代王,就是守着孩子,在那段日子裡,劉啟和館陶的童年時光,是美好而幸福的。

然而一切的改變,從代王平亂成功,登上皇位開始,窦漪房作為劉恒的王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後宮之主,她大愛天下,把精力分給身邊有需要的每一個人,卻忽視了那對不會表達需求的兒女。

館陶和劉啟都有了自己的宮殿,有專門的人負責照顧生活起居,也有專門的師父,窦漪房給劉啟和館陶找的師父,是剛正不阿的周亞夫,每天逼着他們學習,抄寫,逼着劉啟練武,連窦漪房的生辰之日,都被周亞夫以抄書為理由,關在屋子裡不讓出來玩。

這樣的做法,大大地扼殺了孩子們愛玩的天性,但館陶和劉啟,最需要的不是玩,而是母親的陪伴,窦漪房與劉恒鬧沖突,薄太後趁機給劉恒賜美人那次,窦漪房因為受了刺激昏迷了一天一夜,館陶和劉啟就安安靜靜地一直守在窦漪房的床邊。

直到那時候,兩個孩子的天性和資質,都還是很好的,和窦漪房的感情,也還很深厚,可是随着窦漪房的忽視,館陶在沒有一個合适的人教育的情況下,逐漸變成一個愚蠢而任性的人,身上沒有一點窦漪房和劉恒那聰明善良的影子。

館陶到了最後,甚至連自己的母親都要陷害,為了自己的利益,她已然沒有了良知,窦漪房對這個女兒也很失望,最後館陶還親手把自己異母同父的弟弟劉武殺害了,這讓窦漪房誤會了劉啟一輩子。

其實後天教育和環境比先天性格更重要,慎兒沒有窦漪房善良,也沒有窦漪房聰明智慧,但是她的兩個孩子,王姪在雪鸢的姑姑莫離身邊長大,被善良的莫離教的既有智慧,又心存善良,成為下一代賢後,而劉武在窦漪房的關愛下長大,雖然遺傳了慎兒的沖動直接,但骨子裡受到的卻是窦漪房的影響,在沒有被哥哥“針對(栗妙人的計謀)”之前,他是一直保持善良的。

館陶的本性不壞,若是窦漪房能夠多給館陶一些陪伴和教育,館陶不一定會比王姪差,館陶最後把刀刃伸向自己的母後,這也是窦漪房教育失職的報應,館陶是出嫁女,窦漪房對她的影響不算很大,但作為兒子的劉啟,卻是被窦漪房傷了一輩子。

窦漪房對劉啟的教育,和現在很多家長很相似,就是給孩子找一個自己認為很好的師父,然後撒手不管,把一切都交給師父去管,自己樂得自在,一心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殊不知,孩子的成長,并不是有吃有喝有老師教育就可以了,他們更多的是需要情感的關懷,和價值觀的灌輸。

慎兒生下劉武後,劉啟看到父皇母後的注意力都放在劉武的身上,對他和館陶的關心更比從前要少了,對于這個奪走父母的愛的小弟弟,劉啟心中是有怨恨的,當慎兒問他喜不喜歡弟弟的時候,劉啟毫不掩飾地說“不喜歡,恨死他了,巴不得他早點死掉”!

這句話劉啟不過是嘴上說說,卻被慎兒拿來做把柄陷害劉啟,讓劉武落入河中,然後說是劉啟推下去的,窦漪房聽完之後,不分青紅皂白就跑去責怪劉啟,劉啟被吓得躲在桌子下面,窦漪房不聽解釋,一巴掌打在劉啟的臉上,質問到:

為什麼要傷害你弟弟,你們是同一個父親生的,是手足,你師父沒有教過你,要對自己的兄弟好嗎?

這不就是典型的孩子不好,就怪老師的思維嗎?作為一個母親,不關心自己孩子的感受也就罷了,在事情發生時,沒有經過任何的調查了解,也不聽解釋,就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這對于一個被冤枉的孩子來說,心靈上要遭受多大的傷害啊!

窦漪房從來不了解自己的兒女,她不知道為何劉啟會無緣無故地對劉武生出恨意,她更是不相信自己兒子的善良,劉啟不是那種心狠手辣的人,他絕不會對自己的弟弟下手,說那樣的話,不過是為母後感到委屈。

因為慎兒和劉武,劉恒和窦漪房産生了沖突,劉啟告訴窦漪房:

我恨她,是因為他,父皇就不來母後這裡了,我常常看到母後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哭,我心疼母後,我恨他,我恨他,我是你的兒子,為什麼你總是不相信我,為什麼你總是幫着别人來打我呢?我恨你!我恨你!

窦漪房作為一個大人,沒有安撫孩子的情緒,反而讓孩子替她操心,何其可悲,過後還要傷害自己的孩子,又是何其可惡,這不是一個母親做得出來的事情!

天下母親,都是拼命護住自己的孩子的,而窦漪房為了自己的賢後名聲,每次都以犧牲自己的孩子為代價,來彰顯自己的賢名,劉啟是以被氣得逃出了宮外,九死一生,差點丢了性命。

劉啟回宮後,主動原諒了窦漪房,母子和好,窦漪房承諾以後再也不會這樣誤會劉啟了,但是她的承諾,就像那沒有重量的蒲公英一樣,經不起一點微風的吹打。

劉恒為了制衡吳王,把吳王世子接到宮中當人質,給太子劉啟當伴讀,在家被父母寵愛的劉賢,全身上下的優越感,讓劉啟覺得很自卑。

劉賢渾身上下都是他母親親手幫他準備的,精心制作的香囊,親手繡上精美繡花的汗巾,每年生日,他的母親都精心給他準備禮物,而劉啟回憶自己的成長,似乎母後從來沒有親手為他做過什麼,劉賢問劉啟:

你母親從來沒有為你做過什麼嗎?她不會不喜歡你,喜歡别人吧!

這句話徹底刺痛了劉啟,作為一個天之驕子,他卻活得連個普通人都不如,生日那天,劉啟苦苦等待母後能夠來看他一眼,情緒低落地等到了深夜,而他的母後,此刻正守在那個他恨得弟弟身邊,劉啟失望至極。

極度缺乏安全感

在劉賢熱諷冷刺的刺激下,劉啟心性發生了變化,有了很大的怨氣,此後,劉啟再也不渴望母後的寵愛,他開始主動疏遠母後,既然那麼渴望都得不到,那就索性不要了,母子之間真正的隔閡,就是從此時開始,持續了一輩子。

而此時此刻,窦漪房卻還不知道為什麼劉啟會有這樣的變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她就是這樣,從來不會真正地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自以為是地“為他好”。

劉賢是個典型的纨绔子弟,放蕩不堪,他的到來,讓原本本性善良,性子耿直的劉啟,開始走向“報複式”放縱的極端,劉啟居然開始享受做壞事的快樂,他讨厭做那個被别人要求的太子。

劉賢帶着劉啟去偷看窦漪房為窦長君選擇的未婚妻洗澡,被發現後被劉賢反咬一口,這是劉啟第二次被自己最親最信任的人冤枉,再一次不聽解釋,不調查真相,就把劉啟關入黑暗的暴室,劉啟痛苦地質問:

母後,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我到底是不是你的兒子,你為什麼不相信我,你為什麼不為我求情,為什麼?母後,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窦漪房作為一個母親,真的是太失敗了,若是換做呂太後,誰要傷害她的兒子,她就敢和天下人為敵,更是舍不得兒子受半點委屈,薄太後也是如此,當初為了自己的兒子,不惜把臉劃破,也要護住兒子的性命!而在窦漪房眼中,什麼都比她的兒子重要,這就是她所謂的“大愛”。

劉啟看不慣劉賢無底線的“賤”,想出出氣,誤殺了劉賢,吳王找到皇宮要讨一個說法,窦漪房生出一個“妙計”,把劉啟推出去交給吳王,讓吳王自己處置,她要和吳王賭一把。

劉啟躲在薄太後的宮裡,此時此刻,他信任的人,唯有這個沒有什麼權利的皇祖母了,窦漪房跑到薄太後的宮殿,把劉啟騙出來,她告訴劉啟:

啟兒,你出來,母親願意跟你承擔所有的一切,你有錯,母親願意替你去背,替你去扛,你若沒有錯,母親一定還你個公道,你是母親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全天下沒有一個母親會害自己的孩子!

劉啟再一次相信了窦漪房,大殿之上,窦漪房親手把害怕得哆哆嗦嗦的劉啟,推到吳王的刀下,不顧劉啟掙紮,劉啟那一刻的絕望、無助、信任的崩塌,充滿了渾身上下的每個細胞,雖說窦漪房是用計謀,可那麼小的孩子,懂什麼是計謀。

天呐,這是什麼母親,且不說這種賭注有可能賭輸,劉啟可能會丢了性命,光是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一把大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要砍死自己,即便不死,留下的心理陰影也是一輩子都無法抹平的,這對于一個成年人都是難以應對的,窦漪房居然狠的下心來。

從此以後,劉啟對窦漪房最後一點的信任也沒有了,無論窦漪房為他做什麼,他都會下意識地覺得,窦漪房是要害他,從前的他,是相信“虎毒不食子”這個道理的,但當他被母親親手推到吳王的刀子底下那一刻,他再也不相信了。

劉啟十八歲的時候,窦漪房和薄太後幫劉啟安排婚事,選了一個賢惠善良的良娣薄巧慧,但是劉啟卻從來不用正眼看她,因為她是母親安排的,他喜歡的是一個出生卑微,性子直爽的小宮女。

窦漪房費盡心思地教巧慧如何抓住丈夫的心,她不知道的是,劉啟不是劉恒,用她所教的手段根本不可能讓劉啟真正的喜歡,巧慧也不是個有天賦的,短暫的喜歡過後,換來的是冷落。

無休止的誤解

劉武被封了梁王,很小的時候就被派往封地了,宮裡隻有劉啟一個皇子,又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他對窦漪房的戒心和怨恨,也漸漸地被時間稀釋了,然而,劉恒的病危,又再此把好不容易修複一點的母子親情,再次撕開。

劉啟作為太子,因為“收受賄賂”的事情被貶到了皇陵,皇上病危,窦漪房不敢召回太子,為了穩住宮中局勢,她派人連夜加急把梁王召喚了回來,劉啟與窦漪房,母子之間原本就缺乏信任,劉啟一向認為他的母後,更疼劉武一些,現如今沒有溝通,窦漪房直接這樣做,劉啟難免心生誤會,他以為窦漪房要架空他這個太子,立劉武為新皇。

在館陶公主、栗妙人和薄良娣的誤導下,劉啟也相信了窦漪房要立劉武為新皇的事情,這一次,他對自己忍讓了幾十年的母後,伸出了“利刃”,逼着窦漪房交出虎符,此時此刻,劉啟都還不忍心傷害窦漪房,他雖然參與“逼宮”,也隻是為了确認窦漪房自己是不是如他們所說的那樣。

劉啟的眼裡,透露出來的,是再一次的失望,此時劉武帶兵闖宮,三個子女齊聚一堂,因果報應,都在這一刻一一呈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無論是什麼樣的關系,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就要種下什麼樣的因。

窦漪房能夠讓自己兩個親生兒女對她刀兵相向,是她做母親的失職,能夠讓一個别人生的兒子拼死保護她,不惜搭上性命前途,也是她種下的善因,但是把太多的愛分給别人的兒子,為了做好後母,把自己的孩子忽視,這樣的做法依然是錯誤的。

劉啟能夠登上皇位,是在一種“逼宮”的情況下完成的,劉啟這一生,不斷地在确認自己是不是窦漪房的兒子,确認窦漪房心中對他有沒有愛,窦漪房把劉啟叫到佛龛面前,讓劉啟承認錯誤,劉啟卻問窦漪房:

在母後心中,我還是您的兒子嗎?母後還像以前那樣,一如既往地愛我嗎?

聽到窦漪房的肯定,劉啟放下了怨恨,他心思單純,因為極度缺愛,總是容易被一點點的愛就打動,他下跪求得窦漪房原諒,可轉而換來的是,窦漪房用“放過武兒,不計較他帶兵入宮”為條件,才讓劉啟登基。

劉啟心中雖然對劉武心懷怨恨,但是從未想過要骨肉相殘,隻要劉武安分守己,他也可以讓他一生平安富貴,對窦漪房的承諾,他遵守了一輩子,而窦漪房對他的誤解,也是持續了一輩子,她這輩子,一點都不了解這個兒子。

劉武被栗妙人設計騙進了宮裡,窦漪房把所有的錯誤都推到劉啟身上,劉啟答應窦漪房,把劉武平安地送回封地,再也不用入京,可是劉武并沒有從此安分,他在梁國私立法度,通敵叛國,還私自做了龍袍,沒有一個做臣子的本分。

窦漪房讓劉啟放過劉武一條性命,這一次,連館陶都抱怨窦漪房偏心,親生的不當回事,别人生的當個寶,館陶起了壞心,派人害死了劉武,窦漪房得知消息後,再一次不聽劉啟解釋,堅定地認為是劉啟容不下劉武。

劉啟的身體當時已經很虛弱了,已經命不久矣,他不希望帶着遺憾離開這個世界,更是不希望母後再誤會自己一次,他拖着病體祈求窦漪房聽他解釋,窦漪房拒絕見面,最後劉啟隻能祈求窦漪房原諒,可到死,窦漪房都沒有用正眼看他一眼。

劉啟作為一個太子,身上背負的是江山社稷,自然從小要和别人過不一樣的生活,他需要有責任有擔當,才能擔起一個國家,可是窦漪房對他,太過冷漠,劉啟死前說過最遺憾的一句話是:“我記憶中,母後從來沒有抱過我”!

這句話包含了太多的東西了,窦漪房作為一個母親,缺席了孩子成長和陪伴,最後把自己的孩子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淵,連死都死的不那麼安心,當她知道自己誤會了劉啟時,内心很痛苦,可是早已為時已晚。

劉啟這一生,最大的悲劇是攤上一個窦漪房這樣的母親,而窦漪房這一生,最大的恥辱,是沒有做好一個合格的母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