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幾個學習小妙招,簡單易上手,效果很神奇,還不快來試試?

前幾天常爸發了一篇推文,“批判”了一下網上時不時就會風靡一陣子的“學習風格論”(測測孩子的學習風格是視覺型還是聽覺型?僞科學妖風又刮起來了),又預告了接下來會給大家介紹一些簡單易上手的學習方法,居家學習期間,正好操練起來!

這不今天就來了!

今天介紹的這些方法,沒有複雜的流程,也沒有各種注意事項,但都有科學理論支援,能夠禁得住考驗和檢測,并且,效果是顯而易見地好!

有一些或許我們之前聽過,但也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是以然,或者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家長們快來學一下,然後和孩子們用起來吧,有好的學習方法加持,讓學習效率加倍!

1

差生文具多?

No,這個鍋文具可不背

“人菜瘾還大,差生文具多”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吧?

估計有不少家長還用這句話“教育”過自己的孩子。在潛意識裡,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一旦被五花八門的文具迷住雙眼,心思就更沒辦法專注了,成績也就更加“慘不忍睹”了。

(五花八門的文具,規模堪比小型文具店,都要堆成小山了)

但今天常爸要給文具多的孩子們“正名”:五花八門的文具可不一定就能拖孩子成績後腿!

比如,在我們小時候就很普遍的彩筆和熒光筆,就是能幫孩子記憶的小神器。

這就是今天常爸要介紹的第一個“小而美”的學習方法:巧妙應用熒光筆/彩筆,讓記憶效果加倍。

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目前,顔色已經被證明能夠通過提高大腦的注意力水準來影響記憶表現。有實驗結果表明,彩色學習材料可以誘導學習者産生積極的情緒狀态,激活大腦集中和處理資訊,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不過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顔色都有助于記憶。

在學習材料中使用暖色,可以創造一個積極和激勵的學習環境,它不僅幫助學習者對内容産生積極的感覺,還促進學習者更多地參與學習材料并與之互動,進而提升記憶效果。

2015年的一項研究證明

當物體是紅色或黃色時,顔色與記憶中的物體結合更強烈,而當物體是藍色或綠色時,顔色與記憶中的物體結合更差。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别設定四種條件(A-單詞,B-圖檔,C-視覺化場景,D-随機學習)。參與者被要求記住每個樣本以及每個樣本的顔色,以進行随後的記憶測試。

測試後發現,參與者正确分類紅色和黃色樣本的機率比藍色和綠色樣本要高。也就是說,當物體是紅色和黃色的時候,更容易被記住。

不過,不是要推薦你用熒光筆一股腦地什麼都畫上,否則什麼都成了重點,也自然無法收獲好的記憶效果。

總結:在學習材料中使用紅色黃色等暖色筆,能幫你記得更牢。建議隻塗重點部分,比如用紅色筆記要點,黃色高亮重要資訊。

另外要提醒大家,高效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是“主動回想法”,是以隻用熒光筆來高亮課本的重點内容是一種低效學習方法,更好的辦法是将這些小工具用在自己主動回想後整理的學習材料上。

2

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習前運動是好事兒!

孩子居家的這段時間,學習和運動,可以說是家長最操心的兩件事兒了。

畢竟成績和身體,哪個都不能耽誤,為了協調好這兩方面,家長也是煞費苦心,既要操心孩子上網課,又要在課餘,給孩子選擇合适的運動場所。

但你可知道,學習和運動,其實并不是孤立的嗎?學習前高強度運動2分鐘,能夠助力效率提升!

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中到高強度進行2分鐘到1小時的有氧運動,能提高長達兩小時的注意力以及學習和記憶功能。

瑞典延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于科學家們在2009-2019年期間進行的13項關于運動對18-35歲人群影響的研究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運動,再加上短暫的恢複期,可以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工作記憶。

是以,說兩分鐘可能誇張了一點,但确實不需要每天出門打球,也不需要去遊泳館訓練一小時,隻需要孩子在開始坐下來學習前,下樓跑幾圈,再回來學習,就能效率翻倍了,你說神不神奇?

是以,再也不用發愁怎樣給孩子擠出大塊時間來運動了!在網課的間隙抽空鍛煉一下,即便不能下樓也可以在樓道跳跳繩,在家裡《本草綱目》或者玩玩靜音球,既能增強體質,還能讓學習效果加倍,一舉兩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必須是有氧運動。

這項研究集中在中度到劇烈的步行、跑步和騎自行車。但是任何能提高心率的運動,比如說跳繩、俯卧撐和蹲跳,隻要能達到最大心率的60- 70%,都是有效的。

總結:學習前有氧運動兩分鐘,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跳繩、蹲跳,在樓道裡就能完成,友善省事,還不會擾民。

3

多線作戰提高效率?

No,恐怕會得不償失!

記得常爸上學的時候,國小數學裡曾專門講過華羅庚的“統籌方法”,穿插進行不同任務,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現在考試時也有數學題專門考察“統籌方法”)

實際上,把“統籌方法”這個數學概念引入到生活中,确實會讓大家感覺同時進行多項任務的人,比一次隻能完成單一任務的人更高效,更有優勢。但是,在學習上真不推薦用這個方法。有研究表明,多任務處理實際上會降低學習效率。

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三組參與者(無分心組、低分心組和高分心組)在觀看視訊講座的同時做筆記,并完成兩次課後評估。

結果顯示,無分心組的學生寫下了62%的更多資訊,做了更多細節的筆記,能夠回憶更詳細的資訊,并且比低分心組和高分心組的學生成績高1.5分。

這裡說的多任務處理,包括嘗試在同一時間做多件事,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快速切換,或試圖快速地一個接一個地執行任務。比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可能會找各種理由上個廁所啊,吃個蘋果啊,修一下自己剛搭好的樂高啊……

或者更常見的:先背十分鐘單詞,接着再做十五分鐘手工作業,再去給花花草草澆澆水,最後再回來背十分鐘單詞……

而事實上這樣很不利于學習,正确做法應該是,避免多線作戰,一次隻搞定一個問題。

居家學習這段時期,不少家長想着讓孩子借此機會“彎道超車”,想讓孩子多線作戰,早點完成功課,還有餘力多學其他的内容。但其實頻繁讓孩子切換狀态,并不科學。建議孩子先一心一意背完今天的單詞,再進行下一項任務,這樣一個一個來,有條不紊,效率更高。

總結:一心多用”不可取,多任務處理會降低學習效率。學習時最好一個任務一個任務來,不要多線作戰。

4

難啃的大項目分散來做

勝過長時間堅持

這一點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分布式學習”,專門适用于那些難啃的燙山芋。

有句俗語,叫“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大概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與其在一項耗時較長的學習項目上死磕,不如把它拆分成幾個小的部分,放在不同的時間段來學習。

2011年,研究者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參與實驗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參加為期6個月的課程,另一組參加為期2個月的課程。兩組學生學習同樣的内容,差別是第二組因為學習時間短,是以學習任務更為集中。

結果顯示,在最後的測試中,學習時間為6個月的學生,表現都優于學習2個月課程的學生。

是以,把一個耗時較長的學習任務拆分成幾個小的部分,在不同時間段來學習,讓每一次的學習有更大的時間間隔,更有助于記憶和掌握知識。

我們就以背單詞為例吧。單詞可以說是最典型的“長線作戰”科目了。如果用一兩天時間突擊背單詞,保準什麼都記不住,腦袋還會嗡嗡的。反之,把單詞任務分散到每天,日積月累,成百上千的單詞也就輕輕松松記下來了。

(說到背單詞,常爸最有發言權。常爸研發團隊研發的《劍橋少兒英語詞彙百科L1-L3》,利用分散式學習方式,結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輕松記住KET單詞,再也不難了)

這個方法也适用于背古詩詞。有的家長為了快捷高效,給孩子買一些類似于《30天學會唐詩三百首》的書籍,暫且不說這樣能不能記住,就算記住了,效果也不會好。

同樣的思路,也可以用在考前複習上:把複習的時間提前,戰線拉長,效果會比臨陣突擊好很多。

總結:面對難啃的科目,每天在上面花一點時間,比集中的長時間學習更有效,能讓孩子更深入地學習資訊,并能長期記住更多資訊。考前複習也是一樣,把複習周期拉長,比臨考前幾天突擊效果要好得多。

怎麼樣,今天的幾個學習方法,是不是簡單易上手,分分鐘就可以操練起來呢?

其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類似,重點都在于堅持。哪怕看上去普通,但堅持下來,就能給孩子的學習無窮的助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