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開工第一天,鴨老師差點被堵在路上。

不過,最近鴨老師發現,身邊騎機車通勤的人變多了,其中不少都是女生。
怪不得在4月底時,A股一片綠中隻有摩托闆塊逆勢飄紅。鴨老師本來以為這是人人争當外賣配送,結果卻是要成為靈魂騎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以女性使用者為主的某紅書上,關于機車的筆記就超過44萬條。
俗話說,四輪是人生,兩輪是夢想。年輕一代的消費人群,也開始追逐速度激情與夢想?
根據中國機車商會的統計,在剛剛過去的三月份,全行業二輪機車産銷141.35萬輛和138.39萬輛,産銷量環比增長55.83%和48.10%。其中,大排量、休閑娛樂機車的銷量保持增長。
而根據公安部的資料,今年一季度,國内機車新注冊登記271萬輛,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152%。2021全年機車新注冊登記1005萬輛,比2020年增加179萬輛,這一數字在近三年保持着快速增長。
一方面,從2019年起,機車相關政策有所放松,免稅免檢等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機車銷量的回升。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公共交通受到較大影響。而機車快捷靈活,也能應付較遠距離的通勤,成為一些上班族的通勤新選擇。
在燃油機車中,一般排量小于250ml的為小排量,而這也是中短距離通勤的主力,售價從幾千到上萬元人民币不等。
更為重要的是,比起單純的交通載具屬性,這一兩輪載具更是形成獨特“機車文化”,成為當下年輕人休閑、社交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車型,機車一般分為跨騎車、踏闆車、彎梁車以及三輪機車。
跨騎車是機車中主流,2021年兩輪摩托的銷量中,跨騎車銷量占比45%,可以說占據了摩托市場的半壁江山。
而像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日》中的Vespa摩托,就屬于踏闆車。如今各種赫本同款的踏闆摩托也受到女孩子們的喜愛,吸引了許多女性摩友。
對許多中國的年輕消費者們,機車已然變成一種大玩具。平日工作累了,就在周末去郊區跑山。即使不追求速度與激情,也可以騎着摩托旅行、拍照、打卡,将騎摩托變成一種休閑方式。
更不用提圍繞着機車還形成了車型選擇、改裝、配套裝備乃至服裝搭配等細分領域,每個領域都有着龐大的交流圈子,使得機車帶有了社交貨币的屬性。
同時,伴随着機車行業電氣化的轉型,機車的消費選擇也更加多元化。本田、寶馬、川崎、杜卡迪等傳統燃油機車巨頭也紛紛殺入電動摩托賽道。有研究報告預測,2026年全球電動機車市場規模将達到69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5%。
當然,騎摩托一向被戲稱為“肉包鐵”,每年都有摩友因駕駛不當而緻傷緻殘緻死,騎摩托的刺激與風險并行。而目前國内200多個城市的“禁摩令”與“限摩令”也仍未有松動迹象。
你會想體驗一把騎摩托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