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最近,單身人士比較心煩。

本來嘛,恐婚,恐育,是當代年輕人一大普遍狀态。

結果呢,催婚,催育,倒成了國家政策狠抓的方向。

能不煩嗎?

這上緊下松,上熱下冷地一撞上,總會滋生出更多的問題反彈。

但我們今天來談談這之外的又一家庭問題,離婚。

有部俄羅斯電影,正好把這事講透了,也講狠了——

《無愛可訴》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處女作《回歸》拿下大獎揚名,一部荒謬的“強拆”寓言《利維坦》,更是讓他在影迷圈受到推崇。

這部,薩金塞夫把冰冷的視線,投放在一個關系破裂的家庭上。

影片氛圍一上來,就降至冰點。

一對俄羅斯夫妻,珍娅和鮑裡斯,正在商談兩人離婚後的事情。

沒講幾句,吵了起來。

尤其不斷罵“賤人”“畜生”的珍娅,令談話變得火藥味十足。

吵什麼呢?

離婚夫妻最不好解決的那檔子事,孩子怎麼辦?

鮑裡斯自認理由充足——

孩子跟你啊

你可是母親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珍娅輕笑,什麼年代了,聽說過平權麼?

接着又補了一句話,尖銳刺耳但無法反駁——

玩夠了的女人就扔一邊

自己拉的屎讓别人收拾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推來搡去,言下之意,兩人都不想要孩子。

連他們離婚的交代,也變成“要說,你去跟你兒子說”的互相甩鍋。

直到,吵崩。

珍娅起身去了浴室,完事一帶上門,出現全片最令人心驚肉跳的一個鏡頭: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看不清,再調亮一點: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兩人12歲的兒子,阿廖沙,躲在浴室裡偷聽到了一切——

争吵、辱罵,以及對他的嫌棄。

阿廖沙失聲痛哭。

孩子的委屈和崩潰,沒有被父母發現,僅僅停留在觀衆面前……

珍娅和鮑裡斯之間,顯然再“無愛可訴”。

離婚,注定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鮑裡斯早在外另組家庭,對方比前妻年輕溫柔,肚中的孩子已快臨産。(按時間推算,出軌沒跑了)

唯一讓他擔憂的,信仰東正教的BOSS最看重家庭。

離婚可能會影響自己這份待遇不錯的工作。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另一邊,珍娅也在感激遇見了47歲的“真愛”。

離婚看上去對她并無多少影響,日常沉迷社交網絡,還有心情去美容理發。

可出于對前夫餘恨未消,連同兒子的氣味也開始覺得讨厭。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就因為離婚,孩子成了父親眼中的麻煩,母親口中的“屎”?

好一對自私極品的父母。

不分國别,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有——

比如2018年的張子楓、彭昱暢搭檔的《快把我哥帶走》。

當它卷入輿論風波,有人把關注點放到“二胎宣傳片”的意圖上。

我卻留意到,片中兄妹倆的家庭,不就是個典型的(瀕臨)離異家庭狀态。

父親整日酗酒,不問人間事;

母親頻頻離家,回來也是和父親吵架。

在這樣的家庭關系下,仍是中學生的哥哥不得不擔任父親的角色,獨自照顧着妹妹。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妹妹則處在渴望父母關注與愛護的年紀,卻失落地發現自己的生日,他們竟然都不記得了。

好在,她還有個哥。

如果是獨生子女咋辦,自己舔傷,默默變形?

太多問責原生家庭的悲劇,小十君就不跑題展開。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最終,相依為命的兄妹,被迫無情分開。

就因為離婚,家不成家,父母也沒有做父母的心情與狀态,同樣失敗得徹底。

結婚、生子,自古人之常情。

換個新時代的浪漫說法,婚姻,自由選擇,孩子,真愛結晶。

但,凡事總有差池。

那慘了,從此提及不幸婚姻就齒寒,孩子不管誰帶,都成了“拖油瓶”。

相愛容易相處難,離婚本質沒錯。

國人勸離婚有個傳統,先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便會說“想想孩子”。

想想孩子,婚該離的,千萬别拖着。

留他在一個不健康、不穩定的家庭關系中,照樣會受傷。

隻不過,離完婚,真正能做好善後工作的父母,能有幾對?

在失敗婚姻下,保證不給小孩留下陰影的夫妻,能有幾對?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扯回正片。

這部電影,越往後看越覺得絕望,甚至在平靜之中積聚怒火。

珍娅和鮑裡斯的離婚進展,始終膠着。

第一個受不了的,是阿廖沙,他突然消失了。

不是沒預兆。

在消失前的早上,他吃不下早餐。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珍娅站在對面,自顧自地玩着手機,沒當一回事。

阿廖沙攥緊的小拳頭,流下的一滴淚,連同心中所做的決定,又沒被發現。

他說的是,我再也不想吃了。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小孩子鬧脾氣?唉。

第二天,等到學校的老師打電話過來,珍娅才意識到孩子不見了……

影片的後半段,基本圍繞“尋找阿廖沙”的情節展開。

你能從中看到不少問題,亦能摸到悲劇的源頭,甚至預知未來的走向。

事已至此,小到家庭,大到國家,都脫不了幹系。

家庭的不負責,是造成孩子離家出走的關鍵。

人真的丢了,做父母的才着急起來。

珍娅與鮑裡斯,為搜尋阿廖沙的下落,不得不重新“捆綁”在一起。

可對彼此怨氣沖天的兩人,一旦單獨相處,指責與争吵,永遠停不下來。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毛子的暴脾氣和武力值,你們都知道,小十君觀影過程中,老擔心下一秒就是血肉橫飛的家暴現場。(誤)

左右看着他們,難以想象兩人以前相愛的模樣。

事實上,珍娅也多次強調,她和鮑裡斯之是以會結婚,是由于意外懷孕。

她對他,幾乎沒有愛情。

這段婚姻,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或許生下孩子也是,珍娅壓根沒準備好,且心甘情願地成為一名母親。

她對自己不負責,對婚姻不負責的決定與行為,又受到自己母親的影響。

珍娅從小在單親家庭的缺愛環境下長大。

她爆粗口、壞脾氣、孤僻自私、不會去愛,其實都是她母親性格缺陷的投射。

母女倆直到現在,仍無法正常對話——

你看看你像什麼?

像個婊子!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歸根結底,這一代的家庭問題,有一方面,來自上一代的“遺毒”。

至于國家層面,電影開頭結尾出現的防護帶,形成強烈暗示。

本用來提醒“前方危險,禁止進入”的防護帶。

被随意地丢在了地上,接着成為阿廖沙手中揮舞的玩具,成為高懸樹上的無用之物。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正意味着,所謂“防護”,基本形同虛設。

而國家的不作為,可能會進一步将問題推往深淵。

珍娅在阿廖沙走失後,第一時間報了警。

警察一會說,叛逆期的孩子,跑幾天就回來了。

一會說,我們查資料、問詢家屬、分析案情,都需要耗費時間。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總之,不立案,不搜尋,畢竟政府部門人力、精力有限。

為了不浪費雙方時間。

警察讓珍娅上網,找專門負責救助的志願者組織,并表示和該組織合作過不少次。

“他們工作非常到位,而且高效。”

的确如此,尋找阿廖沙的段落,大部分由志願者們的專業搜尋撐起來。

對比來看,實在諷刺。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政府的不作為,有着自己的立場。

于千千萬萬的案件中,孩子走失,大多時候,家事而已。

如此說來,他們的作為,難道隻需要放在催婚、催育的“國事”上?

結完了,生完了,之後呢?

之後,什麼都成了自己去解決的家事。

這才是最糟糕的。

最後阿廖沙,到底找到了沒?

不必說,你也差不多猜到了,孩子永遠是父母失敗婚姻的犧牲品。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冷靜一下。

回過頭來,我們看幾組國内的統計資料——

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甚至趕超衆多歐美國家: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結婚,多半是出于沒能力、沒狀态負擔家庭責任: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高離婚率,對沖低結婚率,從國家大局來說,的确不算什麼好事。

從個體出發,往深裡挖。

分明我們面對婚姻,選擇更多了,也更自由了。

為什麼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甚至不敢結婚?

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清醒地意識到:

組成一個家庭,就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以及對下一代負責。

在這樣“離婚易,結婚難”的時代,我們的選擇,不得不變得更加謹慎。

國家與其變着法子,催婚、催育。

不如想想,怎樣為我們創造更令人安居樂業的環境。

匆忙走入婚姻的結果,《無愛可訴》已指出一種絕對悲劇的走向——

阿廖沙的事終告一段落,珍娅和鮑裡斯重歸各自的家庭生活。

兩人的性格,似乎沒有變化。

鮑裡斯家的新生兒,即将成為又一個被冷落的對象……

來,讓它告訴你失敗婚姻傷了誰

瞧,因果循環,倒黴的永遠是下一代。

-END-

互動話題

你被催婚了麼?

如何投稿

上下滑動檢視如何投稿

關注、在看、轉發三連,感受解讀說實話,批評有實據的小十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