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的入侵物種,我們能立馬想到的就是亞洲鯉魚、野豬了。
這些物種對美國的生态環境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是不得不說,至少它們還沒有對人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脅吧。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入侵物種,很多人看一眼都要被吓暈過去,是什麼呢?原來是作為世界六大巨蟒之一的緬甸蟒。

緬甸蟒能長到5-7米多長,100多斤重
緬甸蟒的繁殖能力有多強?緬甸蟒如何會入侵美國?緬甸蟒又給美國帶來了什麼危害?美國人又會采用什麼方式來消滅緬甸蟒?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在美國“占山為王”的巨蟒,為何能夠如此猖狂地繁殖?
“占山為王”并瘋狂繁殖
緬甸蟒是原産于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一種巨蟒,它的體型僅次于森蚺和網紋蟒。成年緬甸蟒的平均身長可以達到7米,體重達到100公斤左右。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最長的緬甸蟒足有9.75米。而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野生動物園中,由人類飼養的緬甸巨蟒,在2005年的記錄中體長達到8.2米,體重更是達到182公斤。
被人工飼養的緬甸蟒
相比之下,雌性緬甸蟒的體型會更大一些。每年早春時節是緬甸蟒生育繁殖的季節,其實此時的氣溫并不算很高,甚至在很多地區,氣溫在保持在零度甚至以下。在低溫環境下,并不适合幼蛇的孵化,但是緬甸蟒會利用自己全身的肌肉進行摩擦,為蛇卵提供孵化的熱能。
據了解,一條雌性緬甸蟒平均每年可以産出60-100枚蛇卵。幼蛇的成長速度很快,幾乎在孵化最少1.5年就可以成長為成熟的個體。雄性長到2-3米,雌性長到2.5米以上就已經達到性成熟。
繁殖能力強,卵的成活率也高
緬甸蟒就是憑借自己優秀的繁殖能力,才能夠在美國肆意的生長和泛濫。尤其是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這裡的沼澤地已經基本上被緬甸蟒侵占。根據不完全統計,整個佛羅裡達州的緬甸蟒大約有30萬條。為什麼是不完全統計?因為這些生活在佛羅裡達州的緬甸蟒一項特殊的技能,就是其膚色幾乎能夠很好地與沼澤地和樹木融為一體。
能在這裡面發現緬甸蟒嗎
年幼的緬甸蟒會挂在樹上并隐匿其中,而成年的緬甸蟒則具備很強的遊泳能力,可以在沼澤地和水中待上半個小時,于是就導緻一些緬甸蟒就逃過了美國人的眼睛。
- 緬甸蟒幾乎沒有天敵
而緬甸蟒之是以會在佛羅裡達州大量繁殖,有一個原因是,1992年這裡遭受了安德魯飓風的侵襲,大量的房屋都被摧毀,其中當然包括飼養緬甸蟒的地方。
被摧毀的房屋
于是大量的緬甸蟒順勢逃到了野外,繼續新一輪的“占山為王”。當然了,另一個原因就是,這裡幾乎沒有緬甸蟒的天敵。在緬甸蟒來之前,這裡生活的幾乎都是一些小動物,比如兔子、浣熊和負鼠。這些動物不僅沒有辦法對抗緬甸蟒,還會淪為巨蟒的盤中餐。
據了解從2003年到2011年,浣熊的數量下降了99.3%,負鼠的數量下降了98.9%,兔子的數量下降了94.1%,狐狸的數量則下降了87.5%。
慘遭傷害的小動物們
雖然官方認為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汽車超載導緻交通堵塞,然後很多動物就被碾壓緻死。但是想到緬甸蟒在佛羅裡達州的數量,很難讓人相信這些消失的動物沒有被它們吞到肚子裡了。
緬甸蟒入侵美國
那麼緬甸蟒到底為什麼會在美國泛濫呢?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入侵美國的?其實和很多入侵動物一樣,這些緬甸蟒最初出現在美國的野外,也是由于一些人的放生。市場的需要是美國引進緬甸蟒的一大原因,一些喜歡爬寵的美國人看上了由緬甸蟒基因突變導緻白化的緬甸蟒。
它們周身的皮膚主要以外色為主,分布有淡黃色和淡橙色的斑點,是以也被稱為黃金蟒。另外一種幾乎完全白化的緬甸蟒也受到美國人的喜愛。
白化後的緬甸蟒,又叫黃金蟒
是以寵物市場的人就看中了這一商機,從東南亞引進了這一變種。一般引進的都是還處于幼蛇狀态的緬甸蟒,它們的體長一般在幾十厘米左右。是以很多人就将這些看似可愛的緬甸蟒,帶回了家。
但是沒過多久,這些養蛇的人就會發現緬甸蟒的成長速度極快,幾乎一年就可以長到幾米,這可不是一般的爬寵愛好者能夠駕馭的。于是就出現了一些沒有辦法再飼養緬甸蟒的人,将它們放回了野外。
一開始的“小可愛”後面長成巨蟒
而除了個人飼養緬甸蟒以外,還有一些養殖戶也會以大批量的緬甸蟒牟利。市場上一直流行用蛇皮制作而成的皮包、皮衣等皮革制品。沒有白化的緬甸蟒,身體顔色也比較淺,帶有很明顯的黑紋,這後隻能怪斑斓的紋理受到了人的喜愛。
于是很多養殖戶就專門飼養緬甸蟒,然後賣給當地或世界上比較出名的皮革公司。不過就如前文所述,一些養殖場由于自然災害,導緻大量的緬甸蟒流出野外,是以就導緻緬甸蟒大量入侵美國了。
在市面上的蛇皮包
美國懸賞捕殺緬甸蟒
和很多入侵物種一樣,緬甸蟒同樣是很不好對付的主兒。美國政府采取一貫措施,懸賞獵殺。但是緬甸蟒還更加特殊一些,它們的體型真的很龐大,而且又是蛇類,是以即便是有很高的賞金,美國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敢上前獵殺。
在下令獵殺前,2010年佛羅裡達州政府釋出了相關法律法規,禁止當地人再以養寵物為由購買或收養緬甸蟒,并且減少緬甸蟒的進口。而由于很多人不敢獵殺緬甸蟒,是以官方隻能組織專業的獵人進行捕殺。美國政府通過競賽的方式,組織志願者來參加比賽。參賽者分為注冊獵手組和業餘獵手組,比賽時間大概為一個月。
獵殺緬甸蟒比賽
到2016年,參與競賽的人數達到1600多人,但是最後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也隻捕殺到了106條緬甸蟒。到2017年,美國還專門成立了蟒蛇清除計劃,并聘請了25位專業的捕蛇專家作為全職獵人,不僅有固定的薪水,而且還能更具捕殺的緬甸蟒的長度來獲得不同的提成。
獵殺長度為1.2米的緬甸蟒,就可以獲得50美元的提成,在這個基礎上,每增加0.3米可以多得25美元的提成。最關鍵的是這些被獵殺的蟒蛇還能由捕蛇專家自己處置,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可以保留蟒蛇肉和蛇皮。截至2020年,美國蟒蛇清除計劃已經成功捕殺5000多條緬甸蟒,但是要全部消滅,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三人合力捕殺一條緬甸蟒
如果單靠人力來捕殺緬甸蟒,估計會和其他入侵動物一樣,永遠都殺不完。于是美國專家又提出可以用短吻鳄來控制緬甸蟒的數量。因為他們發現,原本生活在沼澤中的短吻鳄雖然沒有辦法與成年緬甸蟒抗衡,但是對處于幼年的緬甸蟒,還是有一定的絞殺能力。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重新引進一批短吻鳄後,緬甸蟒的數量得到了一定的下降。
短吻鳄
但是短吻鳄對幼蛇的捕殺還是有一定局限性,因為很多幼蛇基本上都會挂在樹上,隻有很少一部分會在陸地上生活,并且在陸地上,它們也會有固定的活動區域。是以能夠被短吻鳄殺死的緬甸蟒數量還是沒有很多,是以要解決緬甸蟒的問題,還是要靠多方力量才行。
中國将緬甸蟒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陸同樣生活着一些緬甸蟒,但是它們的命運卻和美國的緬甸蟒截然不同。大陸緬甸蟒的數量在人們的大肆捕殺下,已經減少了很多,尤其是大陸食蛇已經有上千年曆史,除了被制作為皮革的蛇皮,還有大量的幼蛇被捕殺來做成美食。
紅燒口味蛇(請勿食用野味)
是以大陸在1988年就将其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并定為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