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來沒有完美,處處充滿遺憾,我們似乎總是在選擇中後悔,又在後悔中選擇,甚至這一輩子都活在别人的世界裡,活成了自己最讨厭的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不會遵從自己的内心,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等錯過了才後悔。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我們拼盡全力尋找救世主,最後卻發現救世主是自己。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我們要想過得幸福,不能指望别人,隻能指望自己,若是你不懂得自渡,是很難擁抱幸福的。
就算人生再苦,我們也隻有依靠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完成自我救贖,赢得美滿的人生。
有人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個人隻有真正為自己而活,才不會活得痛苦,才會活得輕松。

01
得不到的愛,就要學會放手。
有些人比較幸運,能和相愛的人攜手到白頭,而有些人就沒有這麼幸運,被愛深深傷害,活在痛苦中。
朋友告訴我,她終于和男朋友分手了。
一直以來,她以為自己是男友最愛的那個人;她以為她對男友死心塌地,男友必定生死相依;她以為自己微笑對男友,男友就一定不會讓她哭。
可原來,這世上有種心酸叫做“她以為”。
為了男友,她第一次和家人鬧翻了;為了男友,她甘願沒房沒車的裸婚;為了男友,她毅然決然背井離鄉;為了男友,她斷了自己所有的後路。
她愛他,像風走了千萬裡,從不問歸期;像太陽,升了落去不論朝夕;像白雪,飄灑大地茫茫無際。
起初,她說,男友說。後來,他們一起說。再後來,她說,男友不說。最後的最後,她也心累不說了。
男友習慣沉默不語,她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無論她多麼着急,男友都能夠不接電話、不接視訊、不回微信。
男友把她對自己的關心,當成了讓自己煩的理由。
她哭她鬧她嘶喊,男友無動于衷。最後,就算想要哭泣,她也拼命忍住,蹲在角落雙手擁抱自己。
終于,一個人的獨角戲,她倦了、也累了。
有些事,即使你竭盡全力,也未必能如你所一;有些情,就算你付出全部,也未必能天長地久。
愛情不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而是雙方的你情我願,既然是妾有意而郎無情,就沒必要執着了,與其糾纏不放,苦苦掙紮,不如體面的放手。
太執着得不到的愛,真的會痛苦不堪。就像《心居》中展翔對顧清俞的愛,他喜歡對方十多年,為了追求她,甚至把房子買在她家附近。
但是顧清俞心裡有喜歡的人,這些,展翔雖然都知道,但是他依然執着,他以為隻要自己多堅持一下,彼此就能修成正果,最後卻發現是自己想多了。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讓你難以忘掉的人。
其實,人跟人的緣分,實在無法強求。
想走的人,無論你再怎麼挽留,都會離開你。
肯留下來的人,即便時過境遷,也始終會陪在你身邊。
人生漫長,有的人,注定是我們的人生過客,來去匆匆,不必惋惜、不必傷感。
遇見時,好好去珍惜彼此,離開了,也不必糾纏不放。
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痛苦的,這種痛苦會讓人窒息,就算愛得再卑微也不會有結果,對于得不到愛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手。
隻有揮别錯的,才能跟對的相遇。
也隻有放下錯的,才能更好的重新開始。
你總要知道,能解脫自己的,永遠不是離你而去的人,而是不再強求的你自己。
02
沒必要用别人的标準,來框定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是用别人的标準來過自己的生活了。
自己以為是對的,但别人覺得是錯的,那麼他就覺得是錯的;自己以為是錯的,别人以為是對的,就是對的,他沒有自己的标準,隻有别人的标準。
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來決定。
不用太過羨慕别人的成功,這世上大多數的成功都是偶然和必然相結合的産物,是以即便你照搬别人的模式,也并不一定能獲得同樣的成就。
田震剛出道的時候,因為模仿鄧麗君的聲音而小有名氣,但是一直都是一個二流歌手,活在鄧麗君的背影下,得不到發展。
後來,田震不再模仿鄧麗君,改用自己獨特、有質感的嗓音來歌唱,結果一炮而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有人問田震,你模仿鄧麗君唱歌,自己感覺怎麼樣?
田震說,“壓着喉嚨唱很難受,嗓子痛得不行。”
本來自己就是一塊璞玉,自己獨有的聲音可以直達靈魂,卻不敢于做自己,硬是覺得别人的歌聲好聽,用别人的标準來折磨自己,這恐怕是一個就連名人也會常常犯的錯誤。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标準,日子過得好不好,不是别人說了算,而是自己說了算,用别人的标準過自己的生活,是最愚蠢的人。
别人口中的好并不一定适合我們自己,别人說的理想生活也不見得就是我們想要的人生狀态。
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想要的幸福是什麼,隻有你自己最清楚。
或許你追求的是功成名就,或許你追求的淡漠名利,或許你追求的是家庭和睦,都沒關系,自己決定就好。
無需用别人的成就來定義自己的成功,更不必用他人的标準來框定自己的人生。走自己想走的路。
真正的聰明人,會按自己的标準生活,會為自己而活。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長得胖乎乎的還有點笨,是以,師兄們稱他為“饅頭”。有一天,一位調皮的師兄在饅頭睡着後,在他臉上畫了一隻小烏龜并且藏起了他的鏡子。
饅頭睡醒後,并未察覺,便走出門去,看到饅頭的樣子,很多和尚都忍不住笑了。
老和尚本以為這樣,饅頭會傷心,但沒想到他沒有半點傷心,并且表示自己臉圓圓的,像個饅頭一樣可愛,師兄們喜愛自己,才這樣的。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珍貴的而短暫的,用别人的标準要求自己,就是一出悲劇。
我們為何就不能做自己?為何要用别人的标準來折磨自己?
你買衣服,找了一個顧問,再找一個顧問,最後花了自己的銀子買了别人喜歡的衣服。
你找對象,找了一個顧問,再找一個顧問,最後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找了一個别人喜歡的伴侶。
你選擇事業,找了一個顧問,再找一個顧問,最後在迷茫中喪失了重要機遇,碌碌無為的和别人一樣過完此生。
為何要活在别人的眼光裡?為何要用别人的标準來折磨自己?
如果我們這一生都活成别人期待的樣子,而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将多麼痛苦、無趣。
與其讓自己活在别人的眼中,還不如遵從自己的内心,過自己想要的人生,這樣才會活得更快樂,此生才值得。
03
與人相處,不必費力去讨好。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避免不了人際交往,與人交往,如果想要維持一個舒适的狀态,其實是不容易的。
但凡能夠長久的關系,在相處過程中一定是舒适的,是有一定真心存在的,不然也不會走過那麼長的歲月。
如果一段關系僅靠一個人的維持,那未免也有點費力,時間長了,自然也會慢慢淡了。
若是一段關系是以“讨好”勉強維持的,最終往往會有一個遍體鱗傷的結果。
一段關系的長久,并不是靠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得來的,而是彼此真心付出,才可以維持一段長久的關系的。
很多時候,和人相處并不需要改變什麼,隻需要花一點時間陪伴和傾聽就好。
有時候,與人相處,不必費力地讨好,先做好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
在人際交往中,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為了赢得他人的認可,委屈求全地讨好着身邊的人,把自己低到了塵埃裡。
在那些單向的關系裡,一個人拼命地讨好另一個人,為了滿足對方毫不吝啬,這恰恰卻是對自己的吝啬。
結果,讨好換不來尊重,換不來回報,也換不來珍惜。
别人并不一定會領情,把他們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的事。讨好或許暫時會讓别人記住你,有事的時候想起你,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
在電視劇《女心理師》中,有一位來訪者小莫,在工作中,他幾乎對同僚的任何請求都從未拒絕過。然而這樣的做法卻并沒有讓他得到同僚的尊重,反而換來的是同僚的孤立與嘲笑。
小莫是屬于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不會拒絕他人的請求,總是小心翼翼地幫别人的忙,生怕因為自己的原因造成損失。他們會經常忽略自己的感受,忘記自己本來該有的樣子。
在一段關系中,沒有誰能僞裝一輩子,如果一段關系需要用僞裝自己來去維持,那麼這樣的關系真的是太累了。
朋友李曉東有嚴重的讨好型人格,總是刻意迎合他人,不懂拒絕,進而委屈自己。
身邊的人有事找他幫忙,他總是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勉為其難答應下來,最後做完了反被指責沒做好,也不敢有絲毫怨言。
和人相處,他總是一味迎合别人的想法,别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從沒有自己的主見。
朋友說想做什麼,哪怕心裡萬般不願,也不敢表露,隻能答應朋友一起去做,讓自己感覺憋屈又難受。
他總是小心留意身邊人的情緒和言語,生怕惹對方不高興,活得小心謹慎又不自在。
他讨好身邊所有人,後來他發現,自己一味讨好,無限迎合,對每個人都很好,卻換不來真心相對,換來的隻是鄙視和利用。
他下定決心,不再處處小心,讨好周遭的人,讓自己委屈。
他學會了拒絕,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也學會了做好自己,不再迎合他人。
就這樣,他漸漸地交到了不少好友,可以平等地交流,也可以舒服地共處,再也沒有以往的憋屈和不自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沒有必要因為一段關系而委屈自己,靠委屈自己得來的關系也不長久。
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一種舒服,不用費力讨好,彼此的關系,彼此尊重,能在一段關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取悅别人,遠不如取悅自己,做好自己,不讨好,好好地提升自己,禮貌而恰到好處地與人相處,才是與人交往的明智之舉。
對人要好,但不要讨好。
與人相處,做好自己,你想要的人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
人或許就是這樣,很多時候都會身不由己,但無論怎樣,也要記住自己的初心,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們不是誰的英雄,但完全可以做自己的英雄,把屬于自己的生活經營得風生水起。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