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蘋果釋出 iPhone X 以來,智能手機就開啟了全面屏時代。

作為設計向功能妥協的産物,雖然劉海屏在美觀性上不存在統一的評判标準,但它的确影響了 iPhone 的屏占比。
而對于蘋果而言,終極目标還是要砍掉劉海,消除真全面屏 iPhone 螢幕上的最後一塊遮擋。
近期,蘋果前 iPod 部門進階副總裁 Tony Fadell 在推特上釋出了幾張首次公開的 iPod nano 模型機。
其中,右數第二台模型機的設計風格十分亮眼,移除了滾輪按鍵,采用了真全面屏設計。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模型來自于哪個時代,但其餘五個 iPod 模型機的設計非常類似 2005 年釋出的 iPod nano 早期版本。
這意味着至少在初代 iPhone 釋出的前兩年,蘋果就已經對全面屏裝置有了初步的設計方案。
實際上,從 iPod 的産品變遷史來看,iPod nano 系列是外觀變化最多産品,設計風格疊代速度極快,堪稱蘋果試驗和嘗試新想法的「設計舞台」。
初代 iPod nano 僅有黑色和白色兩種配色,并有一個銀色後蓋,像是 iPod 的縮小版。
還記得喬布斯将它從牛仔褲的硬币口袋中取出的場景嗎?
而從第二代 iPod nano 開始,蘋果就開始嘗試各種大膽的設計。
除了更加流暢的機身曲線之外,第二代 iPod nano 還帶來了更多配色選擇。
可以說,第二代 iPod nano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款産品之後的發展路線。
第三代 iPod 采用了更小巧的設計,但整體看起來更粗更寬,同時推出了更多新功能,與全新的配色。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後,蘋果又為其釋出了粉色款 8GB 版本。
而在接下來的第四代 iPod nano 中,蘋果再次恢複了此前的「長條」形設計,并推出了共計九款配色可供選擇。
随後,第五代 iPod nano 橫空出世,增加了後置攝像頭,麥克風和 FM 收音機等功能。
同時,第五代 iPod nano 也成為了最後一款配備滾輪按鍵的 iPod nano。
在第六代 iPod nano 上,蘋果再次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采用了觸摸屏設計,是以 iPod nano 6 看上去更像是一塊沒有表帶的 Apple Watch。
2012 年,iPod nano 迎來了它的收官之作,搭載了精簡版的 iOS 系統,外觀也已經非常接近 iPhone。
不難看出,蘋果為 iPod nano 産品線進行了許多大膽的嘗試,許多設計也非常具有創意。
時間回到現在,一直關注蘋果産品變化的小夥伴想必不難發現,在庫克的帶領下,近些年釋出的蘋果産品似乎創意平平。
除了性能一年比一年更強之外,iPhone 的外觀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過變化了。
但不管怎麼樣,真全面屏 iPhone 顯然是蘋果的終極目标。
從曝光的 iPod nano 機模圖來看,蘋果對于真全面屏 iPhone 的追求由來已久。
根據此前外界傳出的消息,明年的 iPhone 14 Pro 機型将砍掉劉海,采用全新的打孔屏設計,這或許是 iPhone 躍至下一個形态的關鍵節點。
誠然,對于一家市值高達 3 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來說,在産品設計等決策上,終歸是謹慎大于激進。
而從前段時間蘋果公布的最新财報來看,這一決策也一如既往地為蘋果帶來了創紀錄的營收。
相信随着相關技術的成熟,劉海設計遲早會被抛棄,真全面屏 iPhone 也離我們不遠了。
一起來期待 iPhone 的下一個形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