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本田全球的電氣化戰略,實際上也是轉型戰略。即利用行業出現的新風向,牽引投資,順勢實作公司業務轉型,實作新的盈利和生存方式。

作者丨齊策

編輯丨田草

出品丨汽車人傳媒

從2021年到2022年,本田部署全球電氣化戰略,好像按下“快進鍵”。

1

系列的重心變化

2021年10月,本田中國“電氣化戰略釋出會”給出的,其實是“戰略架構”。除了幾個時間表,确定了大緻的夥伴合作方略,也提出了大緻的産品規劃,但缺乏細節。

除了願景,那更像是一次品牌+産品釋出會。純電品牌e:N亮相,同時推出3款概念車。和以往務實的風格一緻,廣汽Honda 和東風Honda 在2022年對其中一款車實作量産。

很多人對e:N産品留下更深刻印象,但對戰略規劃所知不詳。

從這個角度看,2022年4月25日的e:N品牌之夜,則是對2021年電氣化車型量産的戰略回應。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Honda常務執行董事、Honda中國本部長、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井上勝史稱:“作為e:N品牌的首款量産車型,東風Honda e:NS1與廣汽Honda e:NP1這兩款姊妹車型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同時他還透露,這兩款車,在研發之初就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融入,并由本田中國的工程師研發。

這也相當于落實了本田全球電氣化戰略,中國市場、人力資源和供應鍊,都要扮演重要角色。

以前跨國車企的普遍做法,即國際車型拿到中國來,由當地研發機構進行“本地化改進”。

兩者雖然都考慮了本地化市場的消費喜好,并且也都利用了本地人才,但一個是戰略布局,另一個“戰術性适應”,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在此之前兩周,4月13日,本田對全球電氣化戰略進行了詳細說明。戰略從架構式的構想,走向實操過程。這一次,是真正的戰略布局規劃。

目标又重申了一下,即未來10年,本田為跟上汽車行業的曆史潮流,将會投入8萬億日元(約合4052億人民币)研發經費;到2030年,會在全球市場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年産量超過200萬輛。

2

本土化與本土合作

與之比對的是,本田将強化本土化戰略。在美國,與通用汽車聯合采購電池;在中國,則與甯德時代結成長期供應關系;在日本本土,與日産合作,選擇AESC遠景作為供應商。

豐田陣營與松下結盟後,本田在本土實際上沒得選。松下并不排斥多一個客戶,但本田則刻意與豐田拉開距離。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和豐田電氣化相比,本田更強調合作。

以往本田的燃油車型,都是在本土完成開發之後,拿到中國和美國(除了Acura)。

而在本田新任CEO 三部敏宏頗為“激進”的電動化戰略下,本田卻為其三大市場——北美、中國、日本設計了不同的電動化發展路線,并會以不同的産品切入市場。

e:N品牌目前是中國市場專屬;日本市場上,本田以小型電動車産品切入。在第二階段(2026年起),“Honda e:Architecture”構架的電動平台,将出來挑大梁。

在美國,與通用汽車達成戰略合作之外,本田與電池研發公司SES還在今年1月簽署了锂金屬電池開發合作協定;3月,本田與索尼達成合作,開發“高附加值”電動車,同時尋求提供出行服務。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目前,本田在武漢建成了新能源專用生産線,在廣州也正在這麼做。同時在北美也有同樣的計劃,隻不過尚未開始實施。本田的中國計劃,再次走在前面。

而e:N品牌,則是本田電氣化戰略,在中國本土化之後的表達。如果實施順利,将迅速推廣到北美。同時也說明,本田在北美承受的電動化競争壓力,要小一些。

3

2026年完成布局

為什麼是2025-2030年才開始大規模推動電動化程序?本田沒有解釋理由。

不過,本田“技研”名字本身,可能透露了一點思路,那就是本田戰略與技術指向有很大關聯。本田可能認為,再過兩三年,固态電池才能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電動車的續航、安全和補能等三大問題,有望得到“結構性”解決。

而且,這段時間應該是全球電動車普及的時期。“普及”意味着滲透率達到50%,即消費者購車時,不因政策和限制而被迫考慮電動車。電動車競争力也無須借助外力,就能取得優勢。

根據如今新能源産業發展的迅猛程度,中國實作這一天,可能要更早一點。研發和生産的重點放在中國(試生産階段據猜測還是在本土),是合乎邏輯的。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本田和其它日企一樣,被批評電動戰略不夠積極,一些輿論還腦補了一些“恍然大悟”、“奮起直追”的戲碼。

關于起步快慢其實沒有争議,但原因不是保守,而是因為任何産業轉型決策,都必須建立在自身盈利能力和業務現狀上。

本田的燃油車業務仍然在大筆收獲利潤,馬上放棄是不理智的。目前實施階段性轉型,集中在2025年之後實作全面部署,重點是将節奏把握在自己手裡。

2026年,本田将開始采用軟硬結合的EV平台(Honda e: Architecture)。通過與通用汽車的聯盟,本田計劃在2027年推出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100萬日元左右),其成本和續航裡程将與汽油動力汽車一樣具有競争力,這一計劃将同時從北美和日本開始。

到2030年,本田計劃在全球推出30款EV車型,涵蓋從商用微型電動車到旗艦級車型的完整陣容。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目前,在北美市場,本田采購通用汽車的奧特能平台電池,并研究設立電池生産合資企業。

而2024年,本田将與通用汽車共同開發兩款中大型EV車型(分别為本田和Acura的SUV)。

在中國,本田計劃在2027年之前推出10款新的EV車型。這個節奏不能說快,但本田風格向來就是這樣。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本田似乎不能容忍一個初代車系就開發失敗,總是更有興趣把一款車型深入做下去,而不是橫向開發一大堆産品矩陣。本田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中小公司”,沒必要像豐田那樣面面俱到,而是緻力于開發長盛不衰的産品系列。

說白了,資金要花在刀刃上,而且杜絕決策失誤造成的浪費。

4

固态電池和車型平台

不過,其實本田也有和豐田類似的選擇,就是要自己開發全固态電池,并且明确2024年第一季度啟動試制程序。

而首款搭載全固态電池的車型,計劃在“2030年之前的一兩年内”推出,本田為此投入430億日元(約合人民币21.8億元)。

需要明确,電池試産不等于正式投産,小規模試制距離正式量産,一般都有一年左右的時間,特别是對這種技術尚未成熟的電池方案。

假定2025年上半年固态電池正式投産,如果按照這個時間表,2028年-2029年推出相關車型,時間其實已經很緊張。

對于本田來說,全新的專用電動平台(即“Honda e:Architecture”),将在2025-2030年問世。相關車型與平台必須“無縫銜接”,才可能順利實施本田電動化戰略。

新電動平台+固态電池,就是本田全球戰略的基石之一。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鑒于豐田已經推遲了固态電池投産時間(豐田規劃的時間很模糊),本田能否率先完成,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本田仍然相當認真地規劃了完成每一步的時間節點,沒給自己留後路,這一點,似乎很不“日企”。

5

“數字能力”

作為電氣化戰略的另一個基石,本田将持續推進研發網聯技術和軟體,這可以統算為“數字能力”。

本田期望,擁有足夠的數字能力,就能圍繞産品互連,産生“化學反應”,并且将電氣化數字終端以及産品存儲的能量和資訊,與使用者和社會連接配接起來。本田将建立跨域互聯平台,并尋求跨行業合作和聯盟,對初創企業投資。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整個電氣化戰略投入的8萬億日元當中,在電氣化和軟體領域預計将投入約5萬億日元(研發費用約3.5萬億日元,投資約1.5萬億日元)。在8萬億日元投資之外,本田計劃在未來10年内投入約1萬億日元,用于“面向未來成長的準備”,包括“新領域”、“資源循環”等。

這表明,在策劃階段,本田就打算建構資源循環體系和“開放性”追蹤新技術,即保持對尚未出現技術的敏感性。

這樣一來,本田就轉型成為新能源+數字科技+投資公司,和現在的業務範圍、營運方式相比,有根本性的改變。

是以,本田全球的電氣化戰略,實際上也是轉型戰略。即利用行業出現的新風向,牽引投資,順勢實作公司業務轉型,實作新的盈利和生存方式。

【汽車人】本田電氣化戰略的兩個基石

本田的戰略,其實質是關乎自身命運的嚴肅思考。不但産品和業務要轉型,生存方式也要轉,目的是适應未來。未來本身則是不确定的,是以本田要盡量準确把握的,是2030年之前。

而電氣化戰略的天量投入,建立本田在中美市場的收益預期之上。看上去,本田很有信心能夠持續維持大規模投入8年之久。

如果這一計劃按部就班地實施下去,說本田保守的言論就此休矣。在戰略聚焦範圍内,本田基本上是“打光所有子彈”的态度。

目前與中國合作夥伴建設兩座新能源工廠,說明資金投入和戰略實施已經開始。而檢驗它們的實效,則不必等到2030年。按照規劃,2026年就可以看到本田電氣化戰略變成現實的全貌。

【版權聲明】

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