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泊桑《一生》:原來每個人的結局,都藏在自己的認知裡

作者 | 鄭鼎鼎

來源 |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主播 | 樊登讀書 · 楚翹

解讀預告

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樊登讀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著名小說家莫泊桑的長篇處女作《一生》。

這本書從一個少女充滿希冀的青蔥歲月寫起,以一個襁褓中的新生兒結尾。

讓你在領略完一段悲劇人生之後,依然能看見那顆赤子之心,重新燃起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莫泊桑是世界級短篇小說名家,但他在長篇小說上也頗有造詣。

他的長篇處女作《一生》,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是茅盾推薦必讀的37本世界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說:

莫泊桑之是以天才,是因為他寫作不是按自己所希望,而是按事物本來的樣子,因而更能指引人們看到真相。

這一點在《一生》中展現尤為明顯。

《一生》講述了純真少女雅娜一心追求幸福,結果卻遭逢丈夫背叛、雙親離世、獨自離家的悲劇人生。

雅娜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但悲劇背後的原因更引人深思。

心理學家墨菲說:“人人都是自己命運的預言家。”

看懂了莫泊桑的《一生》,才發現原來每個人的結局,都藏在自己的認知裡。

低層次認知,悲哀人生的始作俑者

雅娜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她坐擁31座田莊,無須費力鑽營,每年保底2萬法郎進賬。

沒有一絲陰霾的生活,造就了她天真爛漫的性格,也使得她對事物的認知非常單純。

她對“鳳凰男”于連一見鐘情,因為對方儀表堂堂,風趣健談,目若秋水。

僅僅3個月,兩人就走完相知、相戀及成婚的全過程。

雅娜以為這是命中注定的愛情,殊不知一切不過是于連的圈套。

蜜月剛一結束,于連本來面目就暴露無遺,他不僅霸占妻子的家産,對衆人苛刻無度,還接連出軌。

起初看時,覺得雅娜太不走運,因錯信一人毀一生,或許換個人相愛,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但仔細斟酌後,才發現假設并不成立,她的苦果與自身認知密切相關。

在修道院封閉學習6年,她一心向往外面世界,她以為修道院之外處處明媚,殊不知花花世界之下危機四伏。

父親告訴她賣掉一座田莊,才夠為她翻新住地。

她隻顧關心修繕得美不美,卻看不到家中生意的經營不善。

出席某盛典期間,于連忽然對她說:

“如果你願意的話,就把這當作我們的訂婚儀式。”

她滿心沉浸于被求婚的喜悅,壓根沒意識到這背後的輕慢與敷衍。

她習慣凡事都往好處想,殊不知陽光之下,必有陰影相伴,單純樂觀并沒有錯,但往往無法正确指導生活。

不懂人間險惡,不知人心叵測,吃虧乃是必然。

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缺乏洞察輕率行事,注定要為莽撞買單。

判斷力不足,必然導緻決策失誤,低層次認知,是悲哀人生的始作俑者。

莫泊桑《一生》:原來每個人的結局,都藏在自己的認知裡

認知水準越低,越容易受人擺布

大雪夜裡,雅娜凍得實在無法入眠。

此時,她迫切渴望于連的撫慰,走到丈夫卧室,卻看到令她不恥一幕:

昏暗爐火光裡,她的丈夫和另一個女人,并排枕着同一個枕頭。

兩人互相依偎,正睡得香甜。

那個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她情同手足的使女羅莎莉。

兩位至親聯合背叛的沖擊,讓她痛徹心扉。

她跑到懸崖邊,打算一了百了。

在千鈞一發之際,雅娜突然想起父母,這才放棄輕生。

經此一遭,她決心與于連劃清界限,但醫生的診斷卻給她當頭一棒,因為她懷孕了。

神甫說:

孩子是上帝補償的幸福,是夫妻間新的紐帶,是丈夫以後忠誠的保證。

她聽信了神甫的話,将孩子視為新的幸福所在。

此後,她一心圍着孩子轉,并竭力滿足孩子所有需求,可她兒子長大後,卻染上許多惡習,甚至與娼妓一起離家出走。

除了寫信要錢外,其他時間兒子對她不聞不問。

但她卻認為兒子給自己寫信,這證明自己并沒被抛棄。

與兒子保持聯系相比,給錢幫忙收拾爛攤子算不了什麼。

正是雅娜的縱容,使得兒子堂而皇之将她的家産掏空。

羅曼·羅蘭說:“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夠的認知。”

雅娜本有機會及時止損,卻因輕信花言巧語,一再受人擺布。

無論是神甫僞善的勸和說辭,還是兒子虛假的孺慕之情,她都照單全收。

即便人到中年,她依舊如年少時一般,保持着近乎盲目的樂觀。

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

一個人的認知,如果永遠停留在原地,不往高處提升,那無論時間如何流逝,悲劇隻會不斷重演。

莫泊桑《一生》:原來每個人的結局,都藏在自己的認知裡

打破固有認知,才能打開新的局面

雅娜父親在處理彙款中途猝死,麗松姨媽随後因病情加重去世。

送走身邊僅剩的兩位長輩後,孑然一身的雅娜萬念俱灰,不由再次萌生死意。

所幸使女羅莎莉重新出現,為她帶來了轉機。

羅莎莉想借機償還恩情、彌補過錯,是以自薦分文不取重任使女一職,僅僅兩周,雅娜就在羅莎莉的幫助下厘清亂賬,并償還了所有債務。

但還完債後,剩下的錢隻夠勉強度日。

起初她對此并不在意,照舊覺得得過且過即可。

羅莎一針見血戳破她的僥幸:“若不積極做出改變,不久後您将徹底一無所有。”

雅娜心知此言不虛,于是同意賣掉大田莊換個小宅院,以此争取每年多出一筆存款。

她還鼓起勇氣寫信給兒子,鄭重聲明以後不會再給錢。

她甚至獨自前往巴黎,首次主動探望兒子,決心搞清楚對方的真實情況。

盡管最終未能順利找到對方,但她至少不再畫地為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在不久後,竟主動歸家。

沒有了雅娜的金錢支援,他在外實在混不下去,隻能重回老母親身邊。

這出峰回路轉,讓雅娜對人生有新的感悟,她不再埋怨命運不公。

作家張涔汐說:

“我們的認知是一把無形的尺子,它丈量着你對外界判斷的結果。”

人如果認為福禍早有天定,把一切都甩鍋給命運,那遇事就容易妥協。

一旦轉變思維,明白怎樣把握命運,比命運是怎樣更加重要,就會懂得抗争。

莫泊桑《一生》:原來每個人的結局,都藏在自己的認知裡

寫在最後

縱觀雅娜一生,她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她幼時,被父母送進修道院,與世隔絕被養得過分天真。

她少時,還沒充分享受繁華,就遇人不淑落入别有用心的算計。

她中年時,被不肖兒子玩弄于鼓掌,累得未老先衰、家破人亡。

但幸運的是,雅娜重遇羅莎莉,通過對方的幫助走出困境,并改變了認知。

誠如莫泊桑在小說寫的:

“人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麼好,也不像想的那麼壞。”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順逆境。

差別在于,是有驚無險的度過,還是狠狠栽了跟頭。

認知高度決定幸福程度,如何提升認知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遇事不能隻看表象,多花心思探索事情的本質。

做決策不可莽撞,多揣測選擇背後的結果。

保持高度敏感,曆事煉心,借境修心,人生将越來越好。

點個「在看」,一起共勉。

作者 | 鄭鼎鼎

來源 |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欄目主理人 | 徐徐來

排版 | 鄭向北

圖檔 |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音樂 | Marie Alatalo - Nocturne in Bb minor, Op. 9, No. 1

莫泊桑《一生》:原來每個人的結局,都藏在自己的認知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