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為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美育工作重要訓示和要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處)、校團委、美育中心和新聞與傳播學院選取中外經典美文為題材,揚“聲音”之長,線上欄目引領,線下活動延展,用“朗讀”的方式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搭建通識藝術平台,共同舉辦《遇見朗讀》。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值此五四青年節,我們贊美千千萬萬心懷夢想、奮勇拼搏的人們,敬佩青春歲月裡的剛強氣魄和堅定意志,自信地邁開步伐,頌揚我們耀眼的青春!

青春

塞缪爾·厄爾曼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湧動。

青春是一種銳氣,意味着勇氣戰勝懦弱,進取壓倒苟安。這種銳氣毛頭小子有之,花甲之年則更常見,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棄,方堕暮年。

歲月漫漫,衰老隻及肌膚;激情退去,頹唐必至靈魂。憂慮、擔心、自尊,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過花甲,還是芳齡二八,人人心中皆有奇妙的幻想,永不泯滅的孩提般求知的盼望和尋求事業勝利的歡喜與熱忱。

你我心中皆有一個無線電台,隻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快樂、勇氣和力量的信号,你就會青春永駐。一旦天線垂下,憤世嫉俗,悲觀絕望的情緒猶如冰雪覆寫了你的精神。即使年方二十,實已老矣。但是,隻要你心中的天線永遠豎立,不斷接受樂觀的電波,你就有望在年逾古稀告别塵緣時仍覺年青!

是以隻要勇于有夢,敢于追夢,勤于圓夢,我們就永遠年輕!

1

作者簡介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塞缪爾·厄爾曼(1840.4.13-1924.3.21)是一名生于德國的美國作家。兒時随家人移居美利堅,參加過南北戰争,之後定居伯明翰經營五金雜貨,年逾70開始寫作。著作有知名散文《青春》等。

2

朗讀者簡介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梁譯尹,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張以航,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

3

作品賞析

所謂青春,并不是指人生的某個階段,而是一種心态。卓越的創造力、堅強的意志、豔陽般的熱情、毫不退縮的進取心以及舍棄安逸的冒險心,都是青春心态的表征。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一百零三年前的今天,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子。籠在薄霧裡的北京城伴着小販走街串巷的吆喝聲蘇醒,紛雜的事務留待處理,人們開始了忙碌。

對于那些即将揮臂高呼出曆史口号的青年人來說,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天。徹夜未眠的他們,要将印制好的傳單、橫幅和智語在陽光下抖開呈現,期待着震耳的呼喊從天安門廣場擴散至整個昏睡的國家。

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早已讓國民發憤,1919年5月4日正午,北京3000餘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前,澎湃高亢的宣言激起一層又一層掌聲:“外争主權、内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誅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青年的疾呼感召了廣大群衆,他們圍在道路兩旁,或鼓掌歡呼,或凝神沉思,面對這樣充滿力量的示威運動,群眾同樣滿懷熱情和信心。變革的号角一經吹響就遍布全國,一時間,勞工罷工,商人罷市,中國大地上湧現出連綿不絕的希望的火苗,愈燒愈烈以至燎原。

五四運動成為近代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内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曆史程序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遇見朗讀|第5期 青春逢盛世 奮鬥正當時

“中國覺醒的人,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五四運動的發起者們指摘時弊,化悲憤為反思,向日漸衰落的過去深痛告别,尋找開啟嶄新面貌的鑰匙,以這場浩大的運動向世界宣告:新的時代即将到來!

“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廣大人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少年時代,尋知築夢的征途剛剛開啟,接續奮鬥,正當其時。”

勇于實踐的新青年們應憑借過人膽量和豐富學識撥開迷霧,在挫敗中奮勇前行,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關聯在一起,承擔起變革時代的複興重任,點燃奔向美好未來的火炬。

投稿方式

投稿詳情

身邊美的故事

END

出品 | “星空”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湖南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轉載來源 | 二裡半美育工作坊

編輯 | 湯玲欣

責編 | 範增

稽核 | 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