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點贊!中巴經濟走廊上的“巴鐵”奮鬥者

作者:光明網

【記者連線】

本報記者 張任重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合爾市的LBDC運河附近,一座現代化的大型電站正滿負荷穩定運作着,持續不斷地為巴基斯坦千家萬戶輸送光明和溫暖。在這座中巴經濟走廊重點項目薩希瓦爾電站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同來自中國的建設者們一道為電站的平穩順利運作貢獻着力量,也留下了一個個生動精彩、感人肺腑的故事。他們就是來自巴基斯坦當地的奮鬥者們。

點贊!中巴經濟走廊上的“巴鐵”奮鬥者

圖為在工作崗位上的阿維斯·海德爾。

堅守崗位,隻為家鄉更美

阿維斯·海德爾是薩希瓦爾電站檢修部燃料專業鐵路排程班的副班長。2015年,随着電站開工建設,大學畢業後的海德爾成功入職電站。海德爾向記者表示,作為電站的一員,他參與了從建設到營運的全過程,和中國的同僚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攜手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大家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

自疫情暴發以來,電站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海德爾已經在電廠與其他中巴同僚連續工作了25個月。與項目上的中方堅守者不同的是,海德爾的家鄉離薩希瓦爾電站隻有10分鐘車程,完全可以随時回家與家人團聚,共度巴基斯坦多個重要節日,可他卻克服了很多困難,選擇堅守在工作崗位。當其他巴籍員工因婚姻等個人因素不得不暫時離開時,海德爾決定把自己的休假機會讓給同僚。當被問及這麼做的原因時,海德爾激動地說:“我親曆和見證了薩希瓦爾電站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它的建成給當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直覺的受益就是附近地區以往每天停電7~8個小時的情況沒有了,老百姓臉上笑開了花,這真是不敢想象的好日子!”而海德爾的家鄉就是電力覆寫的村莊之一,那一張張被照亮的幸福笑臉中就有他的親人。

負責薩希瓦爾電站營運的華能山東如意(巴基斯坦)能源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部主任徐衍安向記者介紹,疫情期間,以海德爾為典型代表的一批巴籍員工完美地展現了建設者對工作的堅定承諾和奉獻精神,他們與中方員工一道,表現出了對工作職責極大的責任感。徐衍安表示,疫情暴發以來,很多巴籍員工與中方項目人員一道堅守崗位,超過130名中方員工連續兩年就地過年,而一大批巴方員工則“舍小家為大家”長期堅守項目地。有巴籍員工在兒子出生時主動放棄回家,繼續堅守了10個月才回家看望妻兒。正是這些可敬的堅守者們確定了電站在疫情下不停工不停産,保證了電力持續穩定供應,維護了電站健康可持續發展。

從漢語“天才”成長為行家裡手

黝黑的臉龐,中等的身材,明亮的眼睛,見人就樂呵呵的一個小夥子,這是另一位來自薩希瓦爾電站的巴籍員工穆罕默德·亞希爾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中方同僚們平時更喜歡稱呼他的中文名字:楊漢傑。

楊漢傑今年30歲,畢業于巴基斯坦木爾坦大學科學藝術專業,2017年正式加入薩希瓦爾電站。徐衍安回憶,認識楊漢傑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一次他來辦公室找我簽字,一見面便道了一聲标準的‘上午好’,而且用熟練的中文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進一步交談後得知,楊漢傑僅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從最初隻會說幾句蹩腳的口語到現在完全實作中文無障礙交流的程度。對此,楊漢傑表示,學習的過程很艱苦,中間有幾次想放棄,但還是咬牙挺了下來。“會說中文極大友善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老闆也很喜歡我。”他自豪地說道。目前,楊漢傑是薩希瓦爾電站中文最好的兩名巴籍員工之一。

在徐衍安眼中,勇于并堅持挑戰自己的舒适區,是楊漢傑最難能可貴的一面。工作中,他勤奮好學、刻苦敬業、認真負責,工作态度和能力得到了部門上司和其他同僚的一緻肯定。這也使楊漢傑從最初的一名學徒工一步步晉升為目前的物資部主管助理。現在,楊漢傑已經是一名成熟專業的行家裡手,他上司着9名巴籍員工,負責公司所有采購物資和備品備件的存儲、管理和維護,還為兩台機組的安全穩定運維提供重要的保障。

新的一年有新的願望。楊漢傑的願望是:“祝公司越來越好,我會繼續努力工作,争取加薪升職。等疫情過去,有機會要帶我的家人去中國旅遊,我很愛中國!”

一個機遇,改變了個人和家庭命運

目前在薩希瓦爾電站運作部工作的穆罕默德·穆尼布出生于巴基斯坦一個偏遠小村莊,他自小便下定決心:必須上大學,走出小山村,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是以,穆尼布一直努力學習,終于在2011年考上了大學,但是學費卻不是一個貧困的山村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的。距離夢想實作隻有一步之遙,貧窮卻再一次成了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在回憶起這段經曆時,穆尼布至今難以忘懷。後來,他争取到了休學一年的機會,一方面自己打工掙錢,另一方面父親也幫忙湊學費。第二年,穆尼布終于邁進大學校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2015年。這一年,穆尼布經過層層選拔,順利入職薩希瓦爾電站。同年11月,他同57名巴籍員工一起赴中國教育訓練學習。在華期間,華能山東公司對巴籍員工們進行了系統專業的教育訓練。穆尼布和13名巴籍員工一起被配置設定到華能德州電廠進行現場教育訓練。在教育訓練中,穆尼布努力、認真的學習态度以及生活中的禮貌謙遜,讓他收獲了來自中國師傅們的高度贊賞和深厚友誼。

在經過為期9個月的教育訓練後,穆尼布回到薩希瓦爾項目現場,又經過5年多的學習和實踐,他從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成長為660MW燃煤電站的主值班員。穆尼布說,目前他在崗位和收入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家庭條件日漸優越,個人和家族的命運就此改變。從此,貧窮再也無法阻止穆尼布家下一代孩子夢想的飛翔。

徐衍安向記者表示,電站的建設和營運為當地人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項目建設期間,約3000名巴籍員工參與施工,數千個困難家庭是以得以改善。如今,500多名巴籍員工奮鬥在電廠的各個崗位。與此同時,電站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資2600萬元人民币建設了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可提供中文、仿真機、焊工、電工、化驗等多項專業教育訓練,每年教育訓練學員逾千人次。越來越多的巴籍員工像穆尼布一樣,正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走向更高的崗位,與薩希瓦爾項目和中巴經濟走廊共同成長,實作更高的人生目标。

(光明日報伊斯蘭堡5月1日電光明日報駐伊斯蘭堡記者張任重)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02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