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很難培養“谷愛淩”式的孩子

谷愛淩飛回了美國,全國粉絲的心裡都不約而同變得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一個精神支柱。

這段時間以來,谷愛淩自信、勇敢、積極、陽光的形象,全方位、深層次地震撼和影響了大陸的年青一代,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特别是年輕女性學習的榜樣和典範——她打破了中國人很多既定的思維和傳統的觀念,重新整理了國人不同角度的三觀。

她的出現,喚醒并引發了我們對傳統家庭教育的深思。因為她的成長曆程,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模式的颠覆。

但從根源處反思:為什麼在我們的國度以前都沒有出過一個“谷愛淩”式脫俗的孩子?實際上,目前我們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很難培養“谷愛淩”式的孩子。

不是潑冷水,而是說大實話。

相信這說出了很大部分中國父母的心聲,也是很大部分中國家庭的實況。

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很難培養“谷愛淩”式的孩子

首先,我們能成為谷愛淩媽媽那樣的家長嗎?

谷燕是以什麼樣的姿态跟孩子相處的?朋友。谷燕是以什麼形式教育孩子的?鼓勵、尊重。

谷愛淩在今年北京冬奧會頭一個參賽項目“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中的第三跳前征詢了媽媽的意見。作為母親,出發點還是首先為孩子的安全着想,“安全、保底”就好。但當谷愛淩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想挑戰1620”時,作為母親的谷燕并沒有反對,反而表示支援:“這是你的比賽,你決定吧”。

朋友式的相處,鼓勵和尊重孩子的決定——試問我們有多少家長能做到?

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很難培養“谷愛淩”式的孩子

這時,我們先來淺談一下當下幾大傳統家庭教育模式的實況,看看差距如何。

一、唯我獨尊式的教育——

我們家長普遍認為自己“吃鹽比孩子吃米多”,往往都以自己的見識、閱曆簡單粗暴地為孩子的人生做向導甚至決定,也從沒想過自己“那一套”到底是不是與時俱進的真知灼見。

不要說聆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決定,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是采取強權來決定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大到入學、選專業、就業、擇偶,小到平常吃什麼穿什麼,都會強行參與,根本沒有給孩子話語權——你的人生,我做主。

一句“我是為你好, 你要聽我的”,就強行抹掉了孩子的特質,磨平了他們的棱角,也毀滅了他們的創造力。久而久之,孩子不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僅僅成為了家長的“複制品”。

谷愛淩小時候很調皮,“上房揭瓦”是常态。換做我們的父母,還未“上房”,就已經狠狠地罵甚至打下來了。

中國式的孩子,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是來自父母各種各樣打壓式的“不”字。這是我們統一的成長環境。

我們不難發現,從小到大,随時随地都能聽到家長們扯着喉嚨的“恨鐵不成鋼”——“你又不聽話!叫你别顧着玩了!回去寫作業!”“這個不能吃!那裡不能去!”“不準!不行!不可以!”

也是這樣,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要“乖”。“聽話”,是我們作為孩子最好的标簽之一。

“那個孩子很聽話的”——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對孩子的贊美。但其實,反過來思考,一味的聽話,将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小時候很聽話的孩子,長大了基本上就成為人雲亦雲、羊群心理的人,他們從衆心理、沒有主見甚至缺乏獨立能力。

然後我們旁人就會對一些沒有主見的成年人抱怨指摘:“哎,他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呢,将來怎麼在工作上獨當一面?怎麼能成為合格的丈夫擔起一個家?”。殊不知,這種人在小時候可是很受歡迎的“聽話”小孩啊!

我們要承認,每個人本來都有各自的特質,但傳統的家庭教育不是鼓勵個性,而是從古至今千篇一律的“複制黏貼”——“你要聽話、你要學什麼、你将來要做什麼”。我們很多孩子從小都是被扼殺了想象力、創造力的,甚至都被教育成要向那些“讀死書模樣的别人家小孩”看齊。

既然我們從小就用一個個既定的模具套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那長大以後又怎能指望成為一個個獨特的人呢?

我們的孩子從小大多都在被打壓而非被鼓勵的氛圍下長大,但長大以後卻又被要求成為自信的人,說實話,能嗎?容易嗎?

更可怕的是,惡性循環。

當這些小時候在強權家長調教下成長的孩子後來當了家長,就會把這些“傳統”一代接一代的延續下去,繼續“強權”他們的下一代。

二、大潑冷水式的教育——

其實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特質,隻是往往他們“不走尋常路”的努力會遭受到家長“潑冷水”的忽視和打壓。比如一個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喜歡做些小玩意,當他拿着成果興奮地向家長展示時,可能隻收到冷冷的一句回應:“有時間做這些還不如去讀書學習,淨幹些浪費時間的事情”。

中國式傳統家長的思維普遍都非常局限,他們隻認可正統的讀書求學方式,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隻要不是“好好學習”的,一切都是扯淡,都不值得“浪費時間”。

或者說,超出他們認知範圍的都認為是“沒用”的。但本身他們了解到“有用”的就不多,那他們的孩子還遑論創造出更多“有用”的來呢?

谷愛淩能在滑雪領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初也源于她“不走尋常路”的興趣。換做我們很多家長早就把這一切扼殺在搖籃裡了:“好好回去讀書學習,滑什麼雪?将來能當飯吃嗎?”

而且,即便自己是學霸,但谷燕從來沒有要求谷愛淩必須上怎樣的大學,“你不需要必須上斯坦福大學,隻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是以,看到差距了嗎?

三、放任不管式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很多家長忙于工作、生意、應酬各方面,沒空沒精力也沒能力管教孩子,放任自流,自生自滅。這種給予孩子百分百自由度放任不管式的教育往往釀成大問題。當某天孩子出了什麼大問題被學校找上門的時候,不少家長“懊悔不已”,但還有不少家長不以為然,直接把責任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我要謀生,沒時間教他啊,教育孩子不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嗎?你們沒管教好他嗎?”。還是那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身為家長沒有時間、沒有能力、更沒有責任去管教孩子的話,當初你為什麼把他帶到這個世上呢?

四、瘋狂雞娃式的教育——

在北上深廣一線城市發起,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内卷”教育,死磕那句金律良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瘋狂雞娃,各種教育訓練班、興趣班強加在孩子身上,從不問他/她感不感興趣、願不願意、能不能承受,反正“你學就是了,我是為你好,我是為你的将來鋪路”。也許有的孩子真能在這種高壓之下成材,但我敢肯定,這些高壓下長大的孩子肯定或多或少落下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疾病。壓力有多大,抵抗力就有多大。小時候看似有多能承壓,長大以後逆反心理就有多強烈。有時候,長大以後逆反心理的爆發,是毀滅性的。回頭看看,李x迪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是以,當谷愛淩說:“我媽是全世界最好的媽”的确有她的道理。

在家庭教育中,以朋友的姿态,引導孩子,同時鼓勵、尊重和支援他們的決定,把他們培養成自信而勇敢的人——看似簡單實質很難。我們的家長,能做到嗎?

其次,再來談談,我們擁有谷愛淩外婆那樣的老一輩家長嗎?

站在大多數爺爺輩的角度看:孫輩隻要健康、能吃能睡肥肥白白就足夠了。試問又有多少老人家能像谷愛淩外婆那樣參與到孫輩的教育當中,能一邊看孫女比賽一邊給她加油助威喊“Eileen NO.1”,鼓勵她力争上遊的?

并不是說苛求老一輩家長都像谷愛淩外婆那樣懂得教育。隻是,我們大部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溺愛”都特别嚴重,往往溺愛程度都達到了“糖分過多、營養過剩”的。多少爺爺輩面對孫輩都是喪失立場盲目地“要什麼給什麼”?同時,我們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不妨放眼望去,從過去到現在,多少家庭如果頭胎是女兒後,都必須追生,而且追到是兒子為止?再看看我們的家長、爺爺奶奶,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會對兒子/男孫更加偏愛?

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很難培養“谷愛淩”式的孩子

另外,來簡略談談中西方教育。

谷愛淩的國籍雖然改為了中國,身上也有一半是中國血統,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她身上那些讓人贊賞和學習的優點,很大程度上都是受西方教育氛圍所影響和培養出來的,也正正是目前我們傳統家庭教育所欠缺的。當然,她的成功,也是中西教育的完美結合——因為中國人堅韌不拔的鑽研精神在她身上也是展現得淋漓盡緻。

綜上,我們要想真真正正培養出一個個甚至一代代“谷愛淩”式的孩子,首先,得從家長抓起做起。與其把孩子變成“谷愛淩”,首先我們要成為“谷燕”式的父母,徹底從根本改變我們跟孩子的相處方式和教育方式。

誠然,任重,而道遠。

中國式傳統家庭教育很難培養“谷愛淩”式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