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作者:馬丘比丘之光

昨天,香港粉絲為現象級偶像姜濤慶生,包下印有他畫像的“叮叮車”,讓全港免費搭乘,在網上引起熱議。同樣在日本,日本粉絲也為姜濤舉行了慶生活動,在新宿街頭4K廣告牌(去年很火的3D貓位置)上播放姜濤的錄像,并且合影留念。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日本網友為姜濤畫的漫畫

一、姜濤是誰?

姜濤在1999年4月30日出生,唱功極佳,在海選中驚豔亮相,是2018年香港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全民造星》的總冠軍。其所屬組合MIRROR,是香港首個大規模男子偶像組合(12人),姜濤被評價為組合的門面和中心,在MIRROR中最具人氣。

2019年姜濤個人單曲《一号種子》獲得多個新人獎項,并且同年在香港叱吒樂壇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和“我最喜愛的歌曲”兩大獎項。他不僅活躍于歌壇,同時還開展了演藝活動等。不過,收獲一衆路人緣的是他不驕不躁的态度,和為人謙虛的性格。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二、為什麼MIRROR能在偶像産業薄弱的香港生存下來

作為香港第一個大型偶像男團,MIRROR對香港的影響很大。在偶像産業薄弱的香港,MIRROR雖然是開荒之人,但是也有可能被新人後來居上。那麼他們出道三年多依然紅火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報道都對他們驚人的熱度表現進行了考察,日本C-POP研究所認為,MIRROR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1、MIRROR成員們各有優勢和特色

MIRROR的成員們都很有實力,有自己強大的粉絲團。雖然姜濤的名氣有力帶動了整個組合,但實際上,組合其他成員也是演員、舞蹈者、獨唱歌手、主持人等,在各自的舞台上發光,也能夠在各自的領域獲得高度評價。

MIRROR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風格,并且公司能夠幫助他們全面地展現出來,是以MIRROR作為團體非常穩定。而且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商業價值無可估量,MIRROR簡直就是團名具象化的最強組合。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多年來港樂被評論道一直唱苦情歌多,而MIRROR的歌曲能夠玩轉多種風格,大大改變了亞洲歌迷們對港樂落後于大陸和台灣的印象。

MIRROR成員的精彩歌曲推薦:

南韓風格的唱跳舞曲《Warrior》

前衛搖滾《狂人日記》

流行系(拉美小調+古典弦樂+非洲鼓)《Master Class》

國風(三味線+太鼓+演歌)+ edm trap風+ RAP《虎道門》

日式搖滾《黑之呼吸》

R&B《DWBF》

古典情歌《E先生的連環不幸事件》

可愛陽光系《一秒鐘》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2、節目組在資源、人才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創新

香港市場很小,能投入偶像生成項目的資金很少。因為沒有像南韓那樣的巨額資金,用來打造文化産業,也沒有大陸華麗的舞台,練習生制度也不完善,是以參加者的水準差距很大,《全民造星》節目一開始很辛苦。

但是該節目組緻力于與觀衆打成一片,營造真實感與親密感,将吵架等情感方面表現得淋漓盡緻,并且把重點放在素人(業餘愛好者)的成長過程上。這樣的創新使節目獲得海内外觀衆的認同感,粉絲年齡層橫跨3-80歲,MIRROR在偶像産業薄弱的環境下取得了成功。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群眾很難外出的情況下,電視節目受到了更多關注。在艱苦的生活中,如果有這樣的發光發熱的存在,一定會讓人想去支援吧。

三、港樂複蘇

MIRROR發揮的最大作用在于通過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激活和複蘇了香港音樂市場的整體活力。雖然新一代不斷湧現,但是整個樂壇的成功需要強大的後盾。像李榮浩那樣全能的歌手是很少見的(香港也有林家謙,馮允謙等全能型創作歌手)。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Gareth.T和姜濤合作的《Master Class》,引起港人齊齊關注。姜濤最近還參與了12項創作項目。MIRROR的巨大流量,确實有讓優秀新人走紅的能力。

還有一點,MIRROR成員們優勢衆多,能夠開展跨界合作,使多種類型的合作項目成為可能,并且逐漸擴大合作範圍。最新的項目是與台灣的邱鋒澤合作,結果大受矚目,這或許是MIRROR今後在國際上大顯身手的第一步。港樂的複蘇,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香港偶像姜濤火到日本!港樂複蘇已來?

日本C-POP研究所小編編外語:老實說香港音樂黃金期曾經是一代接一代,小編喜歡的藝人由張國榮、beyond、張學友、到陳奕迅。而近幾年熟悉的香港歌手隻有鄧紫棋、陳柏宇和張敬軒。很多人都認為香港樂壇會就此死去,讓小編覺得惋惜。但是小編最近聽到了令人吃驚的消息:現在香港偶像在網絡上成為熱門話題。在香港誕生了現象級的偶像?無法想象!小編知道MIRROR是組合出道一年後了…

END

CammyYe編譯自日本note網站/C-POP研究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