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作者:曆史教室

油魚是異鱗蛇鲭和棘鱗蛇鲭在中國的别稱,又被稱為“腸道快樂魚”,可千萬别認為它對消化系統就是友好的。相反,它會讓你不知不覺社死,有時候真的令人防不勝防,比如人吃後,可能會拉肚子拉三天。

鳕魚的種類和價值

關于這種魚的問題,還繞不開另一種昂貴的魚類。鳕魚因為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近些年逐漸走上了中國人的餐桌。鳕魚的肉質鮮美,幾乎也沒什麼刺;一家老小都适合吃。但因為鳕魚生活在水溫0--16℃的、比較深的海底,原産于北歐、加拿大和美國東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大陸在渤海、黃海及東海北部也有出産,不過仍然有大部分鳕魚都來自進口。是以鳕魚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一直以來都保持在每斤兩百元以上的價格。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就因為價格問題,而且一部分鳕魚個頭也不小,能長到80厘米左右。是以在市場上銷售的鳕魚,通常都是速凍狀态下,切割好的魚塊。就是這樣的銷售模式,給了一些不良商販可乘之機。他們用和鳕魚長得非常像的油魚,充當鳕魚。

關于鳕魚不好辨認的問題。原因之一當然是人們對于深海魚類的不熟悉。就像在我們眼中,很難準确分辨出美國人和英國人一樣的。油魚和鳕魚表面都是黑乎乎的,體型長得類似;就算有胸鳍和背鳍的不同,但是切塊以後,這樣的差别根本注意不到。

其次,鳕魚并不是一種魚的專稱,而是對于肉質雪白的深海魚的一種統稱。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首先被人們接受的是大西洋鳕魚,又叫挪威鳕魚、真鳕魚,它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是當年在海上長期漂泊的維京人最主要的蛋白質補充劑。他們吃鳕魚根本不用任何烹饪手段,直接風幹,生吃。而且做鳕魚,也是英國人為數不多的美食代表作之一。

太平洋也有鳕魚,但它又叫大頭魚、大頭腥,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口感和大西洋鳕魚比起來差多了,不僅肉質粗糙,獨屬于鳕魚的香味也比較淡,非要形容的話,可能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以在大陸并沒有形成對于鳕魚的食用習慣。大陸黃海地區産的太平洋鳕魚價格也非常便宜。

在大西洋鳕魚的産地,還有一種個頭更小的蘇格蘭鳕魚。相比起大西洋鳕魚每年200萬噸的捕撈量,蘇格蘭鳕魚因為長不大的個頭反而逃過一劫,幾乎都是順帶捕撈起來的,每年的捕撈量在300噸左右。

還有一種和大西洋鳕魚親緣關系非常接近的明太魚,是近幾年才加入鳕魚大家庭的。它的價格也遠遠比不上真鳕魚,但也不難吃,是以就成為了真鳕魚的平替,一些快餐店的鳕魚堡、麥香魚就是明太魚制作的,蟹肉棒也是用明太魚肉做的。可以說,常吃快餐和火鍋的人,可能是對明太魚的味道最熟悉的人。明太魚每年的捕撈量基本上可以媲美真鳕魚,每年差不多有300萬噸。不過它因為分布廣,容易獲得,是以價格遠遠不如真鳕魚。

市場上還有一種被商家故意抹除差別的魚,名字雖然叫銀鳕魚,但它其實是裸蓋魚科,裸蓋魚屬,和鳕魚完全沒有關系,隻不過同樣擁有雪白的魚肉和比較高的營養,最初被日本人叫做銀鳕魚,然後大家也就這麼流傳開了。銀鳕魚的生長十分緩慢,而且每年的産量并不高,是以它的價格也能到150元左右一斤。

除了以上幾種比較出名的鳕魚,另外還有四五種鳕魚,都能夠在市場上看到,不過因為品種的數量不同,捕撈的難易程度等等的差别,價格都不相同。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鳕魚本身種類多,切了塊之後更是不好認,是以以次充好的肯定有,一次得逞之後,自然就會有下次。那既然客人分不出來,油魚又和鳕魚那麼像,混一混,換個标簽價格就能翻上幾十倍。再加上,油魚的口感細膩嫩滑,和真鳕魚也并沒有太大的差别。是以消費者更加不好判斷。有時候上當受騙了也不知道。

油魚因價格便宜,經常混入鳕魚

令人疑惑的是,油魚口感不錯的話,為什麼不直接售賣呢?事實上,油魚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隻能當做工業用,而且很多國家已經是明令禁止食用。為什麼會這樣呢?

曾經有一位大學老師,在教授學生海洋環境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什麼叫做“油魚”,于是在現場烹煮了有着油魚之稱的棘鱗蛇鲭,煎好後切成了60份,并且事先告訴學生們,吃下去之後會有拉肚子的風險,由學生們自行選擇吃與不吃。結果嘗試了的學生們都有直接排出腥臭的黃油的症狀,有人有拉肚子的症狀但是不嚴重。吃了一點魚就會拉肚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棘鱗蛇鲭又叫薔薇帶,俗稱黑皮牛,最大能長到127斤,體長在80--200厘米之間。它體内富含蛇鲭毒素,約占體重的90%;這是一種天然醋酯,提煉出來之後,可以用來當做潤滑油。但是這種物質卻不能被人體的消化系統所吸收。少量進食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這種醋酯會堆積在胃中,引發胃痙攣,最後再由直腸排出體外。由于醋酯是一種油狀物,是以它在人體中幾乎不會受到任何阻撓,哪怕是括約肌,也無法攔住它。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這就會造成一個非常尴尬的狀況,那就是,如果誤食了油魚,那麼這個人的褲子上就很有可能不知不覺間透出讓人十分尴尬的油漬。這要是發生在家裡還好,如果是在辦公室或者公共場合,那将會是怎樣的社死場面,想象都腳趾頭抓地,能摳出三室一廳。

另外有一種外形酷似棘鱗蛇鲭的異鱗蛇鲭,也是鳕魚假冒大軍中的一員。同樣也是因為富含的油脂無法被人體吸收,是以不能被搬上餐桌。

很多國家禁止食用油魚,如何辨識幾種魚的差別

是以,目前,日本、意大利等國家已經明令禁止進口和銷售棘鱗蛇鲭,而在加拿大、瑞典和丹麥,要求在售賣這兩種魚的商家,必須寫明可能會有的危險,并且貼出警告标簽。在美國,曾經也有類似的禁令,但在1992年又解除了;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毒素對于人體來說,傷害非常短暫,通常隻是疼上半個小時,最多就是拉三天肚子而已;在亞洲一些國家,因為這種魚低廉的價格和誘人的美味,是以還沒有禁止銷售;甚至這種魚還非常受歡迎。

不過,想必發生過“漏油”事件的人,都不想再試一遍當時的尴尬。但更擔心的是躲不過去。明明花了大價錢買真鳕魚,到手的卻是油魚,簡直就是災難。而這種情況卻防不勝防。

2013年,美國市場中有84%的白鮪魚,是油魚冒充的。在英國,油魚就冒充鲈魚、海鲈魚,在大陸,油魚除了假冒鳕魚以外,還喜歡僞裝成大馬哈魚。一斤大馬哈魚也是貴的也要100多塊,比市場售賣價隻有十塊錢左右的油魚貴多了。

該如何避免被騙呢?首先,選擇買鳕魚的地方應該具有一定的資質,這樣的店鋪受到的監管相對來說會更為嚴格,出售假貨的幾率會更小一些。但商家也有可能被供貨商騙。這個時候,隻能自己練就一對火眼金睛了。

首先看魚鱗。盡管是切了片的魚,還是被保留外表的魚皮的,鳕魚的魚鱗細密均勻,在制作的時候也不需要去除;但油魚的鱗片會比較粗大,遠遠超過了鳕魚的魚鱗。甚至有時候鱗片過于粗,商家還會把魚皮去了,這種就要謹慎了,十有八九是假冒的。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其次看肉質。盡管油魚和鳕魚的口感一樣,但鳕魚真的是通體雪白,完全沒有任何明顯的紅色或者黃色的肉,魚肉的紋理也很淡。油魚的橫切面可以很清晰的紋理,在皮肉和骨肉相連的地方,還有明顯的不同顔色的肉。

還有就是看手感。解凍後的鳕魚比較柔軟,而油魚則會更粗糙。當然,還有看價格。如果價格低廉,那肯定不是鳕魚啦,趕緊跑就對了。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另外,還要注意鳕魚的名字。鳕魚就是鳕魚,而其他試圖混淆顧客視線的,就會取一些蹭關系的名字,比如把油魚叫做水鳕魚、龍鳕魚等,不知情的消費者還以為這是鳕魚的近親呢,然後看着價格高高興興地買回家。

然而,吃油魚雖然很讓人尴尬,但是架不住它好吃啊。是以全世界的吃貨為了消除多餘的油帶來的影響,也是煞費苦心。法國的一位主廚曾經說,先用草藥把油魚肉燒焦,然後再用橄榄油煎制,這樣就能完全避免吃油魚漏油的問題,進而放心地享受它的美味。2019年,這家餐廳位列全球50佳之列,這個主廚也被譽為頂級廚師。相信這樣的廚師做出來的油魚,能夠讓人放心品嘗。

不過,如果沒有廚師,自己做菜呢?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環保署也給出了這樣的建議:油魚應該盡量把分量限制在120克以内,同時去除魚皮和油脂過于豐富的部位。這樣既能品嘗美味,也不會給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否則過分的腹瀉還是會引起身體缺水、電解質失衡等一系列問題的。

油魚有多可怕?遭多國禁止食用,卻被混在鳕魚裡面,一般人分不出

基于油魚的油有潤滑的特性,是以在一些地區,也有愛美人士選擇使用油魚來潤滑腸道,幫助減肥。然後看着派出的油脂沾沾自喜,認為這是自己身體排出來的。其實并不是,這樣減肥是毫無效果的。

世界上的美味如此之多。就讓油魚好好地當潤滑油的原料吧,為什麼要吃它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