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同學大家好!
現在開始回答5個來自
往期「寅哥麼麼答」留言中的問題
Q1 :如今國産混動站起來了,還有必要買本田、豐田的混動嗎?國産混動日常開着和日系混動差别大嗎?| 01:08-05:35
Q2 :現在買特斯拉的國人那麼多,如果這個時候通過宣傳愛國教育呼籲大家買國産電動車,是否會對國産電動車的發展起到正面作用呢?| 05:36-07:35
Q3 :岚圖、騰勢都在布局純電MPV,寅哥覺得MPV這種車型适合做純電動嗎?| 07:36-09:00
Q4 :假如2023年新能源車不免購置稅了,車價一下貴個2、3萬,會對新能源産業造成什麼不利影響嗎?| 09:01-10:34
Q5 :關于插混車的直流口,到底有沒有意義?| 10:35-12:49
Q1:如今國産混動站起來了,還有必要買本田、豐田的混動嗎?國産混動日常開着和日系混動差别大嗎?
國産混動,以開過的長城DHT和DM-i來看,從平順性上完全不輸了,油耗基本也持平在大體同一水準;加速和動力更強,主要是秦PLUS的DM-i比1.8 THS和1.5 i-MMD是碾壓性優勢,倒是同樣動力總成的宋PLUS,面對2.5 THS和2.0 i-MMD,雖然加速還有優勢,但沒那麼大了,1.5T DHT中後段理論上更強一些。
真正國産混動強在兩點,一個是噪音控制,尤其是比亞迪的,3500轉120km/h巡航幾乎聽不到發動機聲音,簡直可怕,負載高的超車加速動作,噪音壓制也要明顯強于雙田混動(而且因為電池大,很多時候雙田要發動機高轉速介入時,dm-i這邊根本不着急拉高轉速),第二點是PHEV政策充電便利性上的優勢,國産混動拼命的壓價格,日系做成同樣18度左右的電池,售價要高出至少50%以上。另外一些細節,比如PHEV的直流快充能力、外放電能力、油箱容積等等,日系這一代車型也都是短闆,至少3年以内這些問題都很難解決,要等到下一代車型才有希望。
國産混動之前的問題也有,主要出在标定經驗上,比如比亞迪的發動機啟動抖動、強制保電邏輯,長城DHT最早測試版本過于注重效率和動力造成感受不好等等,隻是理論上都可以獲得足夠多回報和資料以後OTA修複。
Q2:現在買特斯拉的國人那麼多,如果這個時候通過宣傳愛國教育呼籲大家買國産電動車,是否會對國産電動車的發展起到正面作用呢?
接上一個問題,買車很費錢還占名額,畢竟是個相當麻煩的事情,我覺得隻要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狀況沒亂到需要閉關鎖國,經曆過此前南京抵制日貨那類事件之後,大家應該都明白,指望愛國教育呼籲買國産是沒啥用的,還得産品本身足夠優秀才行。
我家現在基本上從曾經的BBA全部換到純國産了,坦克300、宋PLUS DM-i,還有個計劃中的ET5(估計這玩意争議會大一點),沒有一輛是因為愛國買的,全都是關注的産品本身。特斯拉目前最強的地方還是大規模生産的成本控制和利潤率,配合強勢的品牌形象與恰恰好的價格定位,确實國産車想要蠶食它的銷量不容易,但目前來看日系歐系電動想要和國産競争還是有難度的,是以機會還有,慢慢來吧。
Q3:岚圖、騰勢都在布局純電MPV,寅哥覺得MPV這種車型适合做純電動嗎?
純電動MPV目前來看主要問題是:車體結構和重量很大,意味着需要更大的電池;但是更大容量的電池占據的厚度空間,特别影響MPV的上車高度和垂直空間(SUV和轎車稍微差一點無所謂,但對MPV影響很大),就要用很薄能量密度很高的電池,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是以初期的純電或者增程MPV都會定位比較高端也比較貴,這肯定要影響到使用者接受度。
Q4:假如2023年新能源車不免購置稅了,車價一下貴個2、3萬,會對新能源産業造成什麼不利影響嗎?
電動車因為牌照政策等等原因,該買恐怕還是得買;PHEV的一大優勢會削減,不過有這麼一兩年的發展時間,大家逐漸看到新一代PHEV在使用成本上的其他優勢以後,也有可能維持一個還不錯的銷量。
Q5:關于插混車的直流口,到底有沒有意義?
個人覺得目前來看還是有意義的。像是宋PLUS DM-i,我使用EV模式電耗大概可以控制在13kWh/100km左右,按照比較貴的國家電網樁1.66元一度來算,也就2毛錢1公裡,純油的話大概5L/100km,目前油價要4毛多快5毛了,差距還是挺明顯的。
其實直流口充電速度也不快,隻有15kW而已,但問題是像北京,想在外面找交流樁太難了。去商場啊購物中心什麼的,随手充個半小時基本就能從25%到80%以上,不影響出行習慣而且确實能省點錢……
好,本期的寅哥麼麼答到此結束,歡迎大家繼續在微信評論區踴躍提問!我們下期再見,拜拜!
點選光顧蘿蔔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