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精彩,在于其時代的特殊性。
那是一個新文化與舊傳統并存的時代。新與舊的過渡與融合,使得中國大地上誕生了一批能夠同時相容兩種思想的傑出人物。林徽因便是這樣的人。她身具東方女性之美,溫婉動人,但靈魂卻是自由獨立的,這更為其增添了别樣的風采。

金嶽霖、梁思成與林徽因這三人的關系,或許是不被人所了解的。
這是三個獨立且優秀的靈魂。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消解了人的自私性,譜寫了一曲閃爍着理性光輝的愛的旋律。
金嶽霖一直喜歡林徽因。有人說,他終身沒有娶妻,就是因為心中一直放不下這個女子。擇一人而終一生,這樣的抉擇,每個人都能在某個特定場合下說出,但絕大多數人卻難以做到。
在林徽因去世之後的很多年,金嶽霖曾受邀為林徽因的詩集作序。當時他正躺在醫院的病房裡,當看到編輯手裡有一張32開大的林徽因的照片時,88歲的他竟像個孩子一樣,小心地摩挲着這張照片,捧在手裡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才緩緩擡起頭高興地對編輯說:能不能送給我。
還有一次,他忽然将自己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全都邀請到了北京飯店吃飯,卻沒有說明原因。就在所有人都疑惑不解,詢問他為何忽然請客的時候,金嶽霖才緩緩對大家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啊。一句話落,在場衆人潸然淚下。
是怎樣的情感,讓這兩個獨立的人格之間産生了如此之重的羁絆?是怎樣的女子,才能讓一個如此優秀的男人為她癡迷一生,并久久不能忘懷?
情不知所起
按現在的話講,林徽因應當是個文藝女性。年輕時的林徽因,應當就是文藝女青年了。
與一般的文藝青年不同,她身上有一種女子少有的英氣。兩種氣質混在一起,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林徽因。她能和徐志摩在溪橋柳畔探讨文學,能與梁思成在荒郊僻壤考察古建築。她能心甘情願地操持家務,種花養菜打醬油,與村民們打成一片;又能在兒子詢問日本人來了怎麼辦時,不假思索地回答出:咱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這樣從容超脫地回答。
這就是林徽因。她有蘭花的清幽,梅花的堅韌,和玫瑰的芬芳。
金嶽霖大林徽因九歲。他第一次在徐志摩的引薦下來到林徽因家中,見到那個靈動而又美麗的身影時,便已心生愛慕。當時,這個攪動他一生心緒的女子28歲,已經是梁夫人了。
男人在面對愛情時,往往會壓抑不住内心的悸動。千年之前的一首關雎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金嶽霖同樣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他索性搬到了林徽因家附近去居住,隻為能日日見到林徽因。也正是是以,他和林徽因梁思成都相處成了極好的朋友。
那時,林徽因也知道了金嶽霖對自己的情感。面對這個深愛着她的男人,林徽因一時陷入了苦惱。她對梁思成坦誠相告,告訴他,自己愛上了兩個人,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梁思成聽完之後想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他張着有些泛紅的眼眶對林徽因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金嶽霖,我祝你們永遠幸福。
梁思成的這番話被林徽因講給了金嶽霖。在聽完之後,金嶽霖沉思了半晌,之後才緩緩開口說:思成能說這個話,可見他是真正愛着你,不願你受一點點委屈,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退出吧。
面對梁思成的“豁達”,金嶽霖主動選擇了退出。
這兩個男人對于林徽因的愛都是真摯無私的。一個尊重她的選擇甘願放手,一個亦是為了她的幸福不再執着。而林徽因也知曉丈夫對自己的愛,她與金嶽霖之間很有分寸,隻是朋友知己,不曾私越雷池。
李莊的探望
抗日戰争爆發之後,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曾在四川李莊度過一段艱苦而又難忘的歲月。
彼時的中國大地戰火紛飛,林徽因在李莊的生活也不好過,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金嶽霖來到李莊時,看到身形嚴重消瘦,面容略顯蒼白的林徽因之後,心裡一陣心疼。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林徽因似乎隻有那雙眼睛還保留着曾經的神采,除此之外,宛如一個病人。
為了讓林徽因早日恢複健康,金嶽霖從集市上買了十幾隻剛孵出來的小雞,在自家門前的空地上養了起來。金嶽霖是個養雞的好手。他曾在西南聯大養了幾隻很大的鬥雞,據汪曾祺先生回憶,那隻鬥雞能把脖子伸到桌子上和金先生一起吃飯。
金嶽霖日日盼望着這些雞能早日生蛋。在這位養雞老手的幫助下,林徽因的病情逐漸有了好轉。金嶽霖一向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視如己出,他就在院子裡教孩子如何喂雞,林家的院子裡也多了許多久違的歡笑聲。
隻可惜歡愉易逝,金嶽霖的休假期很快就到了,他也準備起身回往昆明。在那個戰火紛亂的年代,這一别,就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了。
去世後的懷念
1954年秋天,患病已久的林徽因,病情開始快速惡化,已經完全喪失了工作的能力。她被轉到了同仁醫院搶救。沒過多久,梁思成也被送進了同一個醫院,與林徽因隻隔了一個病房。夫妻倆成了病友。梁思成的病情要比妻子好一些,他常常來到林徽因的病房同她說話。
1955年3月31日的晚上,林徽因的病情急速惡化,臉上已經沒有了血色。彌留之際,她勉強發聲呼喊護士,希望能見梁思成一面。但護士告訴她:夜深了,有話明天再說吧。
遺憾的是,她沒能等到天亮。次日淩晨時分,當梁思成再次看到妻子時,她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已經停止了呼吸。這一年,她五十一歲。
得知林徽因去世的消息時,金嶽霖正在學校的辦公室裡。當時正好有個學生去辦公室看他,隻看見金嶽霖一言不發地坐在那兒,臉上沒了往日的神采。過了半晌,他忽然說了一句:林徽因走了,然後就撕心裂肺地大哭了起來。幾分鐘之後,他才慢慢止住了哭聲。他擦幹眼淚,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呆呆地,像是失去了什麼珍愛的東西。
在林徽因的葬禮上,金嶽霖為她送上了那副著名的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就是他眼中的林徽因。在他的眼中,林徽因永遠如人間四月般溫暖燦爛,令他懷戀。
後來,梁思成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金嶽霖在得知此事之後,先是十分驚訝,随後又有些憤怒。他不明白梁思成的想法,不能接受他的這個行為。他一度是以事不願與這位老友相見。這個有着開放思想,信奉婚姻自由的男人,最終卻以最傳統的思維方式來定義了背叛,這或許是因為他太在乎她了吧。
金嶽霖的自述
金嶽霖曾在自己的回憶錄當中這樣寫道:愛與喜歡是兩種不同的感情或感覺。這二者經常是統一的。不統一的時候也不少。
是啊,有些人注定隻能是“喜歡”,而不能去“愛”。因為愛這個字太過沉重與熱烈,它所蘊含的隐義不僅是付出,還有回報。而喜歡卻是單方面的,我喜歡你是我的事,是以你不必有壓力,也不必為我的喜歡負責。
我們終究不是當事人,并不清楚金先生對林徽因的感情究竟是“愛”還是“喜歡”。
我猜測這個感情應當是介于兩者中間。金先生對林女士的情感勝過了喜歡,卻不能上升到“愛”這個層面。因為如此,他才會甘願放手,不會因為自己的愛意讓她感到為難;也因為如此,他才會如此的記挂這個女子,以至于總是搬到她家周圍居住,隻為能盡可能多的見到她。這是一種是柏拉圖式的愛情,是理性着的深愛。
古往今來,人們一談論起愛情,總會執着于讓這個虛幻的詞語變得“堅固”,于是才有了海誓山盟,才有了海枯石爛,才有了無數的誓言。但或許,這些都隻是掩飾自己愛的不純粹的借口,真正的愛是甘願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是不必任何限制也能始終如一的,是時時刻刻的思念,是日日夜夜的回想。
對于金嶽霖來說,他能遇到年輕時的林徽因,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時常見到她,與她傾心交談,給她帶來歡笑,能回憶起她最美好的笑容,這便是他的愛了。是否擁有又有什麼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