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精彩,在于其时代的特殊性。
那是一个新文化与旧传统并存的时代。新与旧的过渡与融合,使得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批能够同时兼容两种思想的杰出人物。林徽因便是这样的人。她身具东方女性之美,温婉动人,但灵魂却是自由独立的,这更为其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三人的关系,或许是不被人所理解的。
这是三个独立且优秀的灵魂。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消解了人的自私性,谱写了一曲闪烁着理性光辉的爱的旋律。
金岳霖一直喜欢林徽因。有人说,他终身没有娶妻,就是因为心中一直放不下这个女子。择一人而终一生,这样的抉择,每个人都能在某个特定场合下说出,但绝大多数人却难以做到。
在林徽因去世之后的很多年,金岳霖曾受邀为林徽因的诗集作序。当时他正躺在医院的病房里,当看到编辑手里有一张32开大的林徽因的照片时,88岁的他竟像个孩子一样,小心地摩挲着这张照片,捧在手里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才缓缓抬起头高兴地对编辑说:能不能送给我。
还有一次,他忽然将自己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全都邀请到了北京饭店吃饭,却没有说明原因。就在所有人都疑惑不解,询问他为何忽然请客的时候,金岳霖才缓缓对大家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啊。一句话落,在场众人潸然泪下。
是怎样的情感,让这两个独立的人格之间产生了如此之重的羁绊?是怎样的女子,才能让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人为她痴迷一生,并久久不能忘怀?
情不知所起
按现在的话讲,林徽因应当是个文艺女性。年轻时的林徽因,应当就是文艺女青年了。
与一般的文艺青年不同,她身上有一种女子少有的英气。两种气质混在一起,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能和徐志摩在溪桥柳畔探讨文学,能与梁思成在荒郊僻壤考察古建筑。她能心甘情愿地操持家务,种花养菜打酱油,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又能在儿子询问日本人来了怎么办时,不假思索地回答出: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这样从容超脱地回答。
这就是林徽因。她有兰花的清幽,梅花的坚韧,和玫瑰的芬芳。
金岳霖大林徽因九岁。他第一次在徐志摩的引荐下来到林徽因家中,见到那个灵动而又美丽的身影时,便已心生爱慕。当时,这个搅动他一生心绪的女子28岁,已经是梁夫人了。
男人在面对爱情时,往往会压抑不住内心的悸动。千年之前的一首关雎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金岳霖同样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他索性搬到了林徽因家附近去居住,只为能日日见到林徽因。也正是因此,他和林徽因梁思成都相处成了极好的朋友。
那时,林徽因也知道了金岳霖对自己的情感。面对这个深爱着她的男人,林徽因一时陷入了苦恼。她对梁思成坦诚相告,告诉他,自己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听完之后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张着有些泛红的眼眶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梁思成的这番话被林徽因讲给了金岳霖。在听完之后,金岳霖沉思了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面对梁思成的“豁达”,金岳霖主动选择了退出。
这两个男人对于林徽因的爱都是真挚无私的。一个尊重她的选择甘愿放手,一个亦是为了她的幸福不再执着。而林徽因也知晓丈夫对自己的爱,她与金岳霖之间很有分寸,只是朋友知己,不曾私越雷池。
李庄的探望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曾在四川李庄度过一段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
彼时的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林徽因在李庄的生活也不好过,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金岳霖来到李庄时,看到身形严重消瘦,面容略显苍白的林徽因之后,心里一阵心疼。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林徽因似乎只有那双眼睛还保留着曾经的神采,除此之外,宛如一个病人。
为了让林徽因早日恢复健康,金岳霖从集市上买了十几只刚孵出来的小鸡,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养了起来。金岳霖是个养鸡的好手。他曾在西南联大养了几只很大的斗鸡,据汪曾祺先生回忆,那只斗鸡能把脖子伸到桌子上和金先生一起吃饭。
金岳霖日日盼望着这些鸡能早日生蛋。在这位养鸡老手的帮助下,林徽因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金岳霖一向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视如己出,他就在院子里教孩子如何喂鸡,林家的院子里也多了许多久违的欢笑声。
只可惜欢愉易逝,金岳霖的休假期很快就到了,他也准备起身回往昆明。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这一别,就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了。
去世后的怀念
1954年秋天,患病已久的林徽因,病情开始快速恶化,已经完全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她被转到了同仁医院抢救。没过多久,梁思成也被送进了同一个医院,与林徽因只隔了一个病房。夫妻俩成了病友。梁思成的病情要比妻子好一些,他常常来到林徽因的病房同她说话。
1955年3月31日的晚上,林徽因的病情急速恶化,脸上已经没有了血色。弥留之际,她勉强发声呼喊护士,希望能见梁思成一面。但护士告诉她:夜深了,有话明天再说吧。
遗憾的是,她没能等到天亮。次日凌晨时分,当梁思成再次看到妻子时,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一年,她五十一岁。
得知林徽因去世的消息时,金岳霖正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当时正好有个学生去办公室看他,只看见金岳霖一言不发地坐在那儿,脸上没了往日的神采。过了半晌,他忽然说了一句:林徽因走了,然后就撕心裂肺地大哭了起来。几分钟之后,他才慢慢止住了哭声。他擦干眼泪,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呆呆地,像是失去了什么珍爱的东西。
在林徽因的葬礼上,金岳霖为她送上了那副著名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就是他眼中的林徽因。在他的眼中,林徽因永远如人间四月般温暖灿烂,令他怀恋。
后来,梁思成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金岳霖在得知此事之后,先是十分惊讶,随后又有些愤怒。他不明白梁思成的想法,不能接受他的这个行为。他一度因此事不愿与这位老友相见。这个有着开放思想,信奉婚姻自由的男人,最终却以最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定义了背叛,这或许是因为他太在乎她了吧。
金岳霖的自述
金岳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当中这样写道:爱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感觉。这二者经常是统一的。不统一的时候也不少。
是啊,有些人注定只能是“喜欢”,而不能去“爱”。因为爱这个字太过沉重与热烈,它所蕴含的隐义不仅是付出,还有回报。而喜欢却是单方面的,我喜欢你是我的事,所以你不必有压力,也不必为我的喜欢负责。
我们终究不是当事人,并不清楚金先生对林徽因的感情究竟是“爱”还是“喜欢”。
我猜测这个感情应当是介于两者中间。金先生对林女士的情感胜过了喜欢,却不能上升到“爱”这个层面。因为如此,他才会甘愿放手,不会因为自己的爱意让她感到为难;也因为如此,他才会如此的记挂这个女子,以至于总是搬到她家周围居住,只为能尽可能多的见到她。这是一种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理性着的深爱。
古往今来,人们一谈论起爱情,总会执着于让这个虚幻的词语变得“坚固”,于是才有了海誓山盟,才有了海枯石烂,才有了无数的誓言。但或许,这些都只是掩饰自己爱的不纯粹的借口,真正的爱是甘愿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不必任何约束也能始终如一的,是时时刻刻的思念,是日日夜夜的回想。
对于金岳霖来说,他能遇到年轻时的林徽因,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时常见到她,与她倾心交谈,给她带来欢笑,能回忆起她最美好的笑容,这便是他的爱了。是否拥有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