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重大拐點,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3-4月汽車市場銷量下降嚴重,甚至達到了曆史最高的水準,對于長時間維持在高位營運的中國汽車市場是不利好的消息。尤其是今年的疫情+油價上漲+锂電池成本飙升等因素,導緻了汽車成本上漲以及通車成本上漲,對于汽車消費市場是很大的打擊。

自從3月份疫情開始在大陸冒頭後,大陸汽車産業核心城市上海、長春因疫情原因不得不停産待工,多家汽車品牌宣布産能告急無法繼續新車生産,許多供應鍊源頭産品同樣無法生産。其中特斯拉、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一汽大衆等品牌受影響嚴重,幾乎疫情防控期間都沒有新車下線,整車生産受阻再加上供應鍊斷裂等因素導緻了大量的汽車品牌在近兩個月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銷量下跌。
近日搜狐汽車公布了截至4月17日的銷量資料,銷量前10的車企除了比亞迪同比大漲133.33%外,幾乎所有的車企都是同比下跌50%以上,部分車企下跌20%,而這一部分的車企除了遠離疫情暴發外還有一大原因就是旗下的新能源車型賣得還算不錯。
(圖檔來源于搜狐汽車)
為什麼說今年乃至4月份将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拐點,我覺得有兩大原因,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大原因,看看到底是什麼改變了中國的汽車市場。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會是怎樣,是新能源徹底替代燃油車,還是等新能源補貼浪潮過後,燃油車再度崛起,我們分析一波吧。
第一大原因就是燃油價格飛漲導緻消費者選擇車型更加偏向節能的新能源車型。尤其是現在油價處于曆史高位,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用車成本每個月可以相差近十倍,尤其是有私人充電樁的純電車型月均電費也就是百元左右,然而同樣行駛裡程下哪怕是最省油的小排量燃油車油費都要達到了500元之多,一年下來差價很可觀。
再加上燃油車沒有補貼,而新能源車型補貼較多,除了國家的國補外,還有減免購置稅以及車船稅等費用,算下來新能源車能省不少錢,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的青睐更加明顯。尤其近些年來新能源車型越來越成熟價格也逐漸合理,配套産業也比較完備,所有新能源車市場正在走向成熟,所有新能源車逐漸在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第二大原因就是混動車型的崛起。如今以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等國産品牌為首的車企正在大力推廣混動車型,相比純燃油車型能耗更低,使用成本也更低,而且價格相比燃油車型也不像前幾年有巨大的差異。因為技術的疊代,目前的插混車型已經可以做到與同級别燃油車相同的落地價(免購置稅),是以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都在不約而同地選混動車型,畢竟更省油駕駛體驗也更好。
總結:是以2022年将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拐點,未來新能源車将逐漸代替燃油車成為市場的主力車型,很長一段時間内,混動車型将支撐新能源車型的主要銷量,未來燃油車将逐漸被市場淘汰,中國的汽車市場将迎來新的變革。(文/優視汽車 昊陽)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