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姐姐和我們的生活都是一樣的,她隻是不願意在大衆面前出現,但其實我們的關系非常好,每次回去我們都會聚會。”
趙本山女兒球球在直播時的這段話引起了千層浪,她所稱的“姐姐”是趙本山與前妻所生的女兒。
球球稱外界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其實他們兩家的關系很好。
關于趙本山的上一段婚姻,外界确實有諸多猜測,他的前妻葛淑珍為趙本山生下了一兒一女,陪他度過了那段艱難的從藝歲月。
然而在趙本山成名後,“糟糠之妻”不得不下堂,趙本山愛上了年輕貌美的馬麗娟,充滿愧疚地提出了離婚。
如今葛淑珍已與趙本山分開30多年,她現在過得如何?與趙本山還有來往嗎?她真的如媒人所說的一樣,依舊放不下趙本山嗎?
在趙本山的作品《馬大帥》裡總是頻繁出現一個地名:開原,那是趙本山家鄉的名字。
葛淑珍和他一樣都是開原人,趙本山的身世比葛淑珍還要凄苦些,剛剛記事母親便因病去世,因為受不了貧困的生活,父親也抛棄趙本山遠走他鄉,此後杳無音信。
趙本山六歲那年就成了孤兒,沒有親人可依,隻能跟着眼盲的叔叔學藝。
叔叔靠賣藝掙來的錢勉強能讓趙本山溫飽,但當趙本山一天天長大,到了娶親的年紀時叔叔便束手無策。
他隻是個眼瞎的賣藝人,連飯都是有上頓沒下頓,哪裡有能力給趙本山置辦房屋幫他張羅娶親呢?
趙本山除這個叔叔外一無所有,是以他成了村裡媒婆眼中的老大難。
但凡條件稍微好點兒的人家,都不同意把女兒介紹給他,大家都說:“嫁到那樣的人家,不是擺明了去受苦嗎?”
當身邊的同齡人都陸陸續續結婚成家的時候,趙本山還是和叔叔生活在一起,村裡沒有姑娘瞧得上他,趙本山隻能在嘲笑聲中打起了光棍。
後來還是他的二嬸看不下去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好說歹說為他說下了一門婚事:女方是本地人,名叫葛淑珍,是個踏實勤勞的好姑娘。
結婚前媒人反複告誡趙本山:“成了家一定要對媳婦好,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否則把人家姑娘傷了,你就真的隻能打一輩子光棍了。”
兩人見面那天趙本山無比緊張,磕磕巴巴地介紹自己的情況:父母走得早,跟着二叔學會了拉二胡,之前在公社的宣傳隊做宣傳員,宣傳隊解散之後還沒找到新工作,家裡也沒留下房子,但自己一定會抓緊找出路,争取早點兒蓋上房子。
可能是被趙本山的真誠打動了,葛淑珍聽完趙本山的條件後沒有流露出不滿,反而十分羞澀地說道:“俺也是苦命人,窮了十幾年,不過咱倆要是有了新家庭一塊過,想必不會和之前一樣受窮了。”
這話意味着他們的相親成功了,葛淑珍同意和趙本山一起生活,嫁給這個村裡沒有人願意再給他說媒的男人。
雖然婚前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當嫁到趙家時葛淑珍還是被他家的貧窮吓了一跳,
這條件說是家徒四壁也不為過,日用品和鍋碗瓢盆都是她從娘家帶過來的。
婚禮辦得也十分簡陋:沒有張燈結彩也沒有人聲鼎沸,趙本山獨自把葛淑珍接到了家,這就算是成家了。
女人一輩子隻有這麼一個浪漫的時刻,因為貧窮葛淑珍的婚禮辦得倉促又寒酸,她心裡是委屈的。
但是當趙本山充滿歉意地和她說:“真是對不住你,這麼大的喜事兒應該吹吹打打得有點兒陣仗,但是我沒錢”,
葛淑珍心中的不快一掃而空,她告訴趙本山:“俺不怕窮,隻要咱倆人心在一塊兒,吃點苦受點累,日子一定能好起來。
我不信咱們能一直這麼窮下去,說不定咱還有大富大貴的命哩,以後村裡的人沒人敢看不起咱,還要求着咱辦事哩。”
葛淑珍說這話是為了開導趙本山,現在的她還不明白什麼叫一語成谶,她的丈夫這時還不是那個“出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的大佬,而是一個有上頓沒下頓的藝人。
婚後趙本山依然到處拉二胡賺口糧,他東奔西走闖四方,家裡的活兒地裡的活兒自然就全落在了葛淑珍身上。她常常要家裡地裡兩邊跑,忙完家務忙農活,哪裡都不肯耽誤。
家裡的家務活還好說,可地裡的勞作不是一個女人能承受的,每次秋收春耕葛淑珍都在田埂上累得喘不上氣。
村民勸她:“你們家老趙咋說也是個壯力,農活哪是女人能幹的,他天天賣藝能賺幾斤糧食,不如回來替你種地呢。”
葛淑珍總是替趙本山辯解:“他在外面混得好着呢,從鄉裡火到了市裡,又從市裡火到了省裡,以後要幹大事呢!”
這些消息都是葛淑珍親耳聽趙本山說的,他總是興緻勃勃地告訴她自己的成就:他進曲藝團了,他去省裡演出了,他的二人轉在遼甯民間藝術團都有名氣了……
葛淑珍隻懂農活不懂藝術,她不明白趙本山的成就代表着什麼,每次聽完隻能微笑着替他高興。
這讓趙本山覺得有點掃興:妻子什麼都好,能吃苦也能受委屈,就是沒文化,跟自己沒有共同語言。
兩人的婚姻生活偶爾有摩擦,但當女兒出生後葛淑珍與趙本山的感情更為深厚,女兒趙玉芳乖巧機靈,一張伶牙俐齒的嘴像極了趙本山,深得老趙的寵愛。
幾年後葛淑珍又為趙本山生下了兒子,他們遵從“孩子名越賤命越貴”的說法給兒子取名“趙鐵蛋”,原本一無所有的趙本山此刻兒女雙全,一家四口生活十分幸福。
然而命運好像故意為難這對苦命夫妻似的,沒多久趙鐵蛋就被查出有先天性心髒病,并且還是個聾啞兒童,聽不到聲音也發不出聲音。
葛淑珍得知這個消息後把眼睛都哭腫了,她自責沒能為趙家生下一個健康的兒子,讓剛好起來的家庭又陷入了艱難。
孩子随時都有生命危險,先天性心髒病治療需要高昂的費用,根本不是他們這樣一個農民家庭能承擔得起的。
為了能賺到給兒子治病的錢,趙本山心一橫,決定去外面闖蕩,更加刻苦地賣藝。
1982年他因為表演《摔三弦》小有名氣,八年後他被姜昆發掘走到了春晚的舞台上,從此成為全國知名的喜劇演員,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錢,名氣,地位,這些趙本山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此刻像山洪一般爆發,趙本山不再是之前那個窮小子,買了車買了房,成為村裡人人羨慕的“暴發戶”。
看到趙本山的成功葛淑珍十分高興,但她同時又有種不祥的預感:苦日子到頭了,她和趙本山的婚姻恐怕也到頭了。
果然,成名後的趙本山不再需要曾在田邊勞作的農婦,他需要的是和他有共同語言,在藝術上能和他夫唱婦随的人,沒文化的葛淑珍顯然不屬于後者。
這時馬麗娟出現了,馬麗娟年輕漂亮,是省戲曲學校的老師,平常總是和趙本山探讨各種唱法,在相處中,兩人産生感情。
趙本山馬上就對葛淑珍進行了坦白,葛淑珍知道今日之他已非彼時之他,就算自己又哭又鬧也赢不到他的心,忍着悲痛答應了趙本山:“你說分開那就分開吧。”
趙本山充滿愧疚,把家裡的三層小洋樓和汽車以及25萬的存款都給了葛淑珍,結束了這段婚姻。
離婚後他們的兒子趙鐵蛋也離開了人世,年僅12歲。
葛淑珍便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女兒身上,鼓勵她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女兒考上大連外國語學院,葛淑珍就跑到大連陪讀,等女兒畢業後就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
她沒有靠着趙本山留下的錢養老,瞞着家人獨自出去打工,賣過襪子也刷過盤子,冬天刷碗刷到手凍裂,賣襪子被城管驅趕,女兒知道後責怪她:“你這是何必呢?”
直到葛淑珍花錢盤下來一個飯店女兒她的用心:她不想靠别人生活,想自己創業成就一番事業。
葛淑珍盤下原本經營不善的飯店,誠信待客禮貌待人,很快就做得風生水起,口味和服務都深受顧客贊揚。
女兒曾經勸她:“可以用爸爸的名号給飯店做廣告,這樣慕名而來的人就更多了。”
葛淑珍拒絕了這個提議,她不需要靠趙本山吃飯,也害怕自己會連累他。
事實證明葛淑珍的選擇是正确的,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規模越來越大,她也一躍成為百萬富豪,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如今女兒趙玉芳早已成家立業,趙本山一直在跟着現任妻子生活,與現任相比葛淑珍這個原配十分低調。
曾經給他們做媒的媒人說她心裡還有趙本山,也許她未曾放下那份深愛,但還是選擇了放手,給了對方自由,也讓自己有了可靠的事業。
不仰仗别人不埋怨生活,葛淑珍雖然文化不高,但卻活成了最清醒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