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越喜歡一個人 就越想要逃離

一周七天,大部分人覺得最快樂的時候,不是周末,而是周五晚上,恨不得将時間無限拉長,這是我們在面對美好事物時下意識出現的保護欲,因為太喜歡,是以連“止步”都是一種回味。

最渴望的那件玩具,隻能擺在櫥窗裡。最漂亮的那件連衣裙,連試的勇氣都沒有。最撓人心癢癢的影視劇,在大結局之前反倒令人失去平日裡的熱忱與好奇。而最想靠近的那個人,壓在沉默的理智裡,滿是褶皺,都不敢上前說一句話。

我就是那種越喜歡一個人就越想要逃離的類型,聽起來挺不可理喻的。

大學時候我曾經暗戀隔壁班的班長,整整兩年,新聞系的公共課上了百節,他的舍友曾經追過我的閨蜜,身邊的圈子早已融為一體,但我們始終沒有機會真正地認識彼此。

距離最近的一次是上影視鑒賞課,他坐在我前面,我整個人緊張到無法看着大螢幕做筆記,手一抖,原子筆骨碌碌滾到了他腳邊。

他俯下身子拾起來,打算還給我。轉過頭卻看到背後突兀的空座位,同桌幫我把筆接過來,蹲在桌子下方的我捏着嗓子悶悶說了句“謝謝”。聲音很低。不曉得他到底有沒有聽到。但那已經是我用盡全力,說過分量最重的話了。

實體空間上靠近一個人不難,難的是,走進那個人心裡。

人生總要有許多這樣的時刻,你的世界震耳欲聾,而天地靜寂無聲。

很多年後她們仍然會問我,遺憾嗎?我不知道。但我清楚的是,就算人生重來一次,那些沒及時開口說的話同樣會被當時的我揉成一聲歎息,輕輕随風飄去。

愛情有時更是一種測量儀器,幫助我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内心。

如今回頭仔細思考關于“為什麼越喜歡一個人,就越想逃離”這個話題,我想這并不是簡單的自卑,或者不夠有勇氣,就可以輕描淡寫掠過的青春謎底。

逃離,有時隻是一種單純的缺乏安全感。

通常心理學家把人們在親密關系中的性格分為三種:安全型依賴人格,焦慮型依賴人格和回避型依賴人格。大概65%的人屬于安全型依賴人格,而少部分人屬于回避性型依戀人格,這部分人可能由于成長過程中長期被忽視真實的感受,進而在長大後,習慣了壓抑自己對愛與親密的渴望。

擁有“回避型依賴人格”特質的人,面對愛情,就會産生一種惶恐不安。無論内心如何洶湧澎湃,理性都會告訴你,選擇另外一條安全的路。

每當你想要義無反顧靠近對方時,腦子裡就會有個聲音提示你“前方可能會讓你受傷”,與其努力了得不到回應,停在原地也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逃離,某種程度上是“近鄉情更怯”的情感化身。成熟的感情不僅需要等待的耐心,還需要勇于直面真實的勇氣。

越是野心勃勃,越是小心翼翼;越是想說一些什麼,越是隻能吞吐沉默;越是喜歡你,越是不敢靠近你,甯願把時間的線撐直了,從頭到尾都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

希臘語裡将愛分成不同類别:“storge”——家庭之愛;“philia”——友情之愛;“Xenia”——禮節之愛;“eros”——性愛與激情; 以及“agape”,《聖經》學者和翻譯家Hugo McCord 把它稱為“人類語言中最偉大的詞”,中文通常将這個詞譯為聖愛或神愛——“無條件的愛”,在《新約》成書之前,這個詞的使用并不頻繁。

而站在現代人的角度,agape的可貴之處在于無目的、不需要回應。此時,對我們來說愛不再是一個自我表達的途徑,它稀釋人類的占有欲,更加強調體驗的重要性。

喜歡一個人本身就足夠美好了,至于能不能在一起、要不要談戀愛,留給命運這個寫故事的人就好。

逃離,或許是害怕打破自己内心的美好幻想。通常我們聊到這個話題時,大家比較容易聯想到自卑感和界限感,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是,我們不靠近那個人,反倒是在保護自己的“喜歡”。因為太喜歡了,是以幹脆保持一定距離,讓流淌在記憶中的溫熱美感不會在太陽底下輕易蒸幹耗盡。

你到底喜歡的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人身上折射出來的種種模樣,老實說,這挺難區分的。當我們在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看到的對方往往是展現在公衆面前的樣子:漂亮、帥氣、暖、獨立、溫柔、善解人意,或者自帶有趣屬性。總之,是看起來“很特别”的人。

但當我們走近這個人的真實生活中,你才能抽絲剝繭,真正了解屬于他的過往,慢慢發現藏在身體裡那些你不認識的他,也會暴躁,也會無理取鬧,這個時候你還能确信自己是喜歡這個人的嗎?先别急着回答。

當然還有很多人選擇逃離自己喜歡的人,沒那麼複雜,隻是有一個神奇的腦回路。

比如我前段時間和97年的一個妹妹聊天,她也有類似困擾,不知道該不該去嘗試着靠近喜歡的人。我們通電話十分鐘,九分鐘她在說話。最後她自己解了自己的疑惑。

她是這樣分析的:“啊,他不會也喜歡我吧,他要是喜歡我……我們一不小心戀愛了怎麼辦,戀愛就會分手啊,分手後照我這種性格又不能安安分分做朋友,那還不如形同陌路。與其最終兜兜轉轉,繞回原點,又為什麼要開始呢???”

我……這話說得完全沒有毛病啊。

然後她繼續分析:“他要是不喜歡我,我為何還要上前自讨沒趣?安安靜靜喜歡一個人不好嗎,為什麼要去打擾人家。”

我覺得,她完全可以去寫一個《暗戀者自我修養手冊》啊。

無力反駁。隻有點頭。

後來這個妹妹在挂電話之前終于想起來問問我的看法。老實說,我經常會鼓勵身邊的朋友和讀者,鼓勵大家去勇敢追求自己喜歡的人,但是,一個鐵打的定律是,那些頭頭是道的理論派情感部落客其實在實戰時最易亂了手腳,不然他們也不會化困頓為戾氣,化力氣為道理。

喜歡一個人,向前是種本能,後退也是一種本能。就像有人生來樂觀,有人天性悲觀,無所謂優劣之分,隻是選擇不同。

“反正我啊,再遇到喜歡的人,恐怕還是忍不住想要逃離……”

“為什麼?”

對我來說“逃離”的原因倒是很簡單。如果你覺得自己會把一件事情搞砸,就壓根不會讓它開始。

為什麼越喜歡一個人 就越想要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