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鋅刻度”關注我哦~
每日一篇科技财經深度調查
走進商業背後的故事

民族品牌真正需要的是理性、持久的支援
撰文/孟會緣
編輯/溫之周
“彙源果汁因33萬元成老賴”、“該公司共關聯61條失信被執行人資訊”、“失信總金額約1.94億元”......這幾天,沉寂多時的彙源果汁再一次回歸大衆視野。
有人見狀連聲高喊,“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愛國企業、良心企業倒閉”,也有人在表達自己支援該品牌的觀點時,專門提到了彙源果汁董事長在宣告破産時的那句,“我們所有事兒都捐款,可是我們卻成了老賴”,以增強說服力。凡此種種,又一國民品牌要被“野性消費”的端倪初顯。
其實回顧每一次“野性消費”,鴻星爾克、蜂花、白象等品牌似乎都是由這種強烈的消費情緒帶火,裹挾着更多消費者加入“搶貨救品牌 ”序列當中,然後就是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新聞:“鴻星爾克門店貨品幾乎被掃空”、“蜂花保衛戰”、“白象官方直播間的觀看人次均超過百萬”。
于是乎,越來越多的老國貨品牌看到了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國貨之光”過後,可能會為自己帶來的巨大流量,都想成為像鴻星爾克這樣的“得益者”。但事實真如它們所想,當代年輕人隻是純粹在盲目跟風“老國貨”嗎?
當“老國貨”成為慣用營銷方式
“大家都不認識我,都沒用過我。”在一名部落客盤點國貨品牌現狀的短視訊評論區,上海藥皂個護旗艦店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後面的跟評幾乎都是對這一品牌的懷念和鼓勵:“我用過,後來在超市找不到了”、“我要老包裝,我喜歡,以前隻要五塊錢”、“硫磺皂嘛,家裡還是常備的”、“還有個紅色的藥皂,雖然刺鼻,但很好用”......此外,還有人直接表示自己要“野性消費”,得到了該品牌“你來,我準備好了”的回複。
上述消費者對曾經國民品牌熱情不已的案例,隻是“老國貨”翻紅後成為流量密碼的一個縮影。如今,隻要在各大平台以“老國貨”為關鍵詞進行搜尋,你會發現,它們早已成為好物分享部落客口中“很醜但很好用”的必入品。
作為“老國貨”品牌方之一的标婷沒有錯過這個宣傳良機,其首頁置頂的三條短視訊均以“國貨崛起”為核心,講述了該品牌20多年曆史沉澱的各種經曆,俨然一副标準“國貨之光”的架勢,還發出了“正品都是白菜價,就别再用山寨貨了”的感歎。
标婷将“國貨崛起”在首頁置頂
品牌對應的賣貨方也沒閑着。可以看到,一些商品櫥窗挂上了“老國貨們”的個人号,為了蹭這波流量不惜制作大量呼籲拯救老國貨的視訊内容,想喚起消費者的感性:“我賣的不是雜牌子,是多年老國貨品牌,對不起,價格太便宜”、“一聽國貨就劃走,用心看一下,支援一下國貨吧,國貨不代表品質不好”、“對不起,我們不會帶貨,百年老品牌都賣不出去,能給我們一個機會嗎”等類似宣傳頻繁出現在使用者眼前。
不僅有人捧,更有人罵。其中部分品牌商品也在測評部落客的爆料中成為“賣弄情懷”的元兇:“不是所有的老國貨都是好東西,不要再過度神化了!比如某泥面膜,僅火山泥提取物一種就有大量礦物質,幹皮和敏感肌都不建議使用;某粉刺露,大量的酒精添加,長期使用容易出現暗沉和幹燥,隻适合油性痘肌偶爾急救。”
不過黑紅也是紅,隻要帶上了“老國貨”的标簽,不論是誇是貶都能收獲到空前的關注度。
“鴻星爾克們”被野性消費寵壞
純蹭熱度的“牛鬼蛇神”之外,要說起這股狂吹國貨之風的最大受益者,非鴻星爾克、蜂花、白象莫屬。
先來看鴻星爾克,它的新一輪爆火始于其去年為河南水災捐款5000萬物資的微網誌,評論區那句“娘嘞感覺你都要倒閉了還捐了這麼多”迅速引起網友共鳴,也為其後續成為熱搜榜單常客打下基礎。
随着消費者的熱情轉移至鴻星爾克的直播間,觀看人次一度達到201.7萬,創下銷售額1.13億元的新紀錄,以至于“不讓縫紉機冒煙就是我的失職”的梗也逐漸在各大社交平台流行開來。
然後是蜂花,這個成立了36年的老牌國貨,是因為被傳“倒閉”而上了熱搜,其在與網友的互動中,“這個要花錢吧!”、“其實我們本來就很廉價”等回複雖然句句沒提“窮”,但處處都透露着“窮”,打破了品牌與消費者間的陌生感。
而為了自證沒有倒閉,蜂花小編更是釋出了“自黑式”澄清,“公司沒有廣告部門,從來不打廣告是以漸漸被遺忘了,連主播也都是工廠中的房間和研發室來的......”緊接着就是想“挽救”這個良心品牌的網友,對其發起了新一輪“野性消費”,“蜂花保衛戰”帶來的是“一天之内居然賣了兩萬單,是平時一個月的量”的好成績。
最後是白象,其在北京冬殘奧會期間,因被爆出有三分之一員工是殘障人士而上了熱搜,更被“扒”出“為河南暴雨捐出500萬元和物資,搬空河南的工廠和辦公區,免費提供熱水和泡面供市民休息。”
這些正能量事迹的曝光,讓白象旗下産品銷量随之暴漲。不僅如此,因不涉及315土坑酸菜,為其猛刷一層“産品品質有保證”的BUFF,賺足了口碑和人氣,僅以3月16日當天直播為例,當日直播間便賣出了298.6萬元銷售額、8.2萬件銷售量。
被“野性消費”過後,呼籲要理性購物的白象
消費者好感度爆發的能量之大,直接讓“鴻星爾克們”的知名度、好感度、美譽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使得這些品牌成為更多老國貨品牌模仿的對象。
于是就像前文所提到的那樣,更多品牌喊起了“老國貨”、“良心造”等口号,主動引領使用者關注和讨論方向,向消費者渴望宣洩的民族情緒靠攏,并将之當成一種常态化的營運手段,期待着自己成為下一次偶發性走紅事件的主角。
年輕人的消費邏輯到底是什麼
真如其他國貨品牌所想,隻要是個國貨就能和“鴻星爾克們”一樣引發“野性消費”嗎?或者說,“鴻星爾克們”這一波翻紅純粹是情懷的助力嗎?顯然不是的,硬實力加擁抱新理念和新玩法,才是此類國貨頻頻出圈的關鍵。
“跟風買了鴻星爾克,不止是捐款給它加了分,還因為它的品質是真的很不錯,價格也非常合理。”
“營銷隻是一時的,品質才是王道。白象這一波購買潮隻是讓我想起了它(畢竟平時常買友善面的地方也看不到這個牌子,久了就被遺忘了),不好吃的話買過這一回也就算了,但實話實說它家的酸辣豚骨面湯是真好喝,好東西就是值得回購。”
“其實大家在‘野性消費’之前我就一直在用蜂花了,也試過其他護發素,感覺還是蜂花成本效益最高,便宜又好用的東西為什麼不用呢,能10塊錢解決的問題我為什麼要花100塊?非要貴的才顯得自己洋氣嗎。”
以産品為本、多年誠信經營才是品牌真正的護城河
從相關消費者的回複就能發現,“為表支援、先搶為敬”的熱潮背後,看似“無腦”的盲目消費之下,實際隐藏着“以産品為本”的深層購買邏輯。所謂的“野性消費”,隻是一個品牌在誠信經營、良心産品道路上堅守多年,積蓄力量過後的集中爆發罷了。
有則錦上添花,沒有也無任何妨礙。這一點,從六神、百雀羚等未經“野性消費”過的老國貨,靠着過硬的産品,同樣線上上網店、短視訊直播間煥新逆生長可見。
在“鴻星爾克們”的熱度回落過後,有不少人反思,這一類民族品牌真正需要的是理性、持久的支援,而不是爆發性好感帶來的“野性消費”,隻有平時的支援才能讓品牌真正長久的“活下去”。
确實如此,因為國貨崛起靠的從來都不是人們口中“國貨之光”名頭,而是踏踏實實做出好産品。
END
讀者互動
如想擷取一手資訊/硬核報告/作者交流,歡迎讀者加微信znkedu01,回複“讀者”一鍵加群!
點小花花,讓他們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