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家中超、中甲俱樂部紮堆“壓哨”官宣新援加盟後,2022賽季中超、中甲俱樂部球員首次轉會視窗于中原標準時間4月30日24點正式關閉。由“德轉”統計的資訊顯示,算上30日當天産生的84筆轉會交易(含25筆租借交易),在這段視窗期内,中超俱樂部累計轉出207人,累計收入94萬歐元;轉入228人,累計支出1660萬歐元。其中,由升班馬武漢三鎮俱樂部引進的羅馬尼亞籍攻擊型中場斯坦丘以400萬歐元價格成為新賽季國内足壇首次轉會視窗期“标王”。轉會交易涉及的總金額較過去幾個賽季均有明顯減幅,而“标王”身價也創下了近10個賽季以來同期最低紀錄。

武漢三鎮今年在轉會市場極為活躍
受本土球員引進名額不受限影響,本次視窗期内完成的轉會交易數量較過去幾個賽季有明顯增幅,但包括現役國腳轉會在内,絕大多數球員轉會(含租借)交易都不涉及轉會費,轉會市場的總體蕭條顯而易見。
據“德轉”統計,至4月30日24點,中超聯賽在本次轉會視窗期内累計轉出207人,轉入228人。中甲累計轉出214人、轉入276人。從交易數量來說,今年的資料要明顯優于過去幾個賽季同期。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普通内援引進名額的徹底放開”。但這背後實際是絕大多數俱樂部不堪重負,甯可提前與部分有約球員協商解約,也要最大化節省人員薪酬發放開支,進而緩解自身營運壓力。
圍繞着交易量,還有些其它資料格外引人關注,比如轉會交易涉及的金額總體較低。中超俱樂部轉出球員所産生的累計收入為94萬歐元、轉入球員累計支出為1660萬歐元,還不及“金元時代”登陸中超聯賽的某些國際知名外援個人身價或單季薪酬數額高;中甲俱樂部轉出球員産生172萬歐元收入,而轉入球員的累計支出僅27萬歐元。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本賽季國内職業足壇首次轉會視窗期開啟期間,包括張琳芃、徐新、廖力生、高準翼、何超、董春雨、尹鴻博、張呈棟、王秋明、鄧涵文、何超、趙宏略、黃紫昌等在内的多名新老國腳或國字号球員均實作了轉會,但他們無論通過與原屬俱樂部友好協商,還是以自由身,均落實了“零價格”轉會。
事實上,本次視窗期内涉及轉會(包括租借)費用的交易數量較少。以内援交易為例,僅有10人的交易産生了費用。這10人分别是本土“标王”鄭雪健、前國腳楊帆、原國青球員劉軍帥、石炎、馬曉磊、帕爾曼江·克尤木、曹盛、李智、吳雷、張源書。
“德轉”的資訊顯示,在他們當中,涉及交易費用最多的交易是鄭雪健、楊帆兩人,其中加盟浙江隊的鄭雪健以500萬元成為本次視窗期“本土标王”。至于其他幾人,除楊帆涉及的租借費用相對較高,餘下大多價格較低,有個别球員的租借費僅20萬元。
此次轉會視窗期内,雖然完成各類轉會交易的本土球員數量明顯增多,但外援交易數量非常有限,中超俱樂部累計引進的新外援累計僅31人。上賽季中超冠軍山東泰山、亞軍上海海港、第4名長春亞泰分别僅引進了克雷桑、恩迪亞耶、迪諾1名外援。老牌俱樂部中,除北京國安引進阿德本羅、姜祥佑、達布羅、梅米舍維奇(租借)外,廣州、廣州城、上海申花都沒有引進新外援。
在引進外援方面,最為活躍的反而是幾家升班馬俱樂部。如武漢三鎮引進了包括“标王”斯坦丘在内的3名外援,梅州客家也分别引進了武卡諾維奇、科索維奇、托加利奇、羅德裡格,成都蓉城則引進了金珉友、溫德比希勒。當然,中超的外援新面孔在名頭方面無一能夠與過去幾個賽季相繼登陸中超的胡爾克、奧斯卡、保利尼奧、奧古斯托、卡拉斯科、哈姆西克、費萊尼、馬斯切拉諾等相媲美。而中超聯賽上一位身價低于斯坦丘的冬窗外援轉會标王,是2012賽季由當時大連阿爾濱俱樂部引進的巴西外援羅申巴克,其當時轉會身價為305萬歐元。
一系列資料也總以顯現今年國内職業足壇轉會市場的總體蕭條。看起來,中足聯籌備組副秘書長劉軍4月初公開作出的“大家要做好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的表态,并非危言聳聽。
文/北青體育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