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中國電影評論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

作者:星星飛翔

人民網青島,10月13日,2021中國影評高峰論壇10月13日上午,山東省青島市。論壇圍繞"電影力量與中國影評體系建設"的主題展開,影視評論家齊聚一堂,為提升中國影評人影響力和慶祝電影盛會提供意見和建議。

2021中國電影評論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為民出席論壇并緻辭

中國電影基金會主席、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張為民在緻辭中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實作文化強國的目标,這就要求電影業奮力進取, 積極尋求有效的對策,吸收一切有意義的發展方法,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中國電影美學的新範式,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時代反思和反映優秀影視作品的影視藝術魅力,推動中國從大片大國向強國轉變。加強電影評論業務是實作電影力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而電影評論作為電影力量的智囊團也在努力發展。新時代、新曆史條件對影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從業人員在電影強國建設中進一步思考如何推進影評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如何用影評來促進電影産業的發展,如何進一步加強對電影批判地位的管理等問題。

2021中國電影評論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

中國影評人協會會長饒曙光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影評人協會會長饒曙光以"電影理論批判的新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發表主題演講。在他看來,影評工作要進一步面向實踐,面向銀幕,面向觀衆,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走向現代化。首先,要建構中國電影理論批判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回歸中國電影傳統,回歸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從中國審美體系中汲取更多的營養。為了營造一個幹淨的電影理論批評環境,使高品質的文藝作品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要勇于批評在價值上有一定問題的作品。同時,我們應該利用網絡的新媒體,有效地傳播影評的聲音。有可能使電影批評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和評價機制的建設形成更有效的氛圍,創造更加優化的生态環境。

2021中國電影評論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

中國電視制作行業協會會長、國家級主任于曉剛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電視制作行業協會會長、國家級主任于曉剛發表了題為"新時代影視産業新格局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任何藝術類别,如果要向前邁進和改進,都必須站在批評家的肩膀上。影評積極引導大衆從一般消費走向更好、更高的美感,就是要堅持做之事。希望未來能真正做到清遠原有、空氣清新,讓各種文藝形式的作品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2021中國電影評論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

重慶市江津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秦敏發表主旨演講

重慶市江津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秦敏在主旨演講中分享了重慶江津影視産業的發展情況,他說,"十四五"期間,重慶電影産業提出要"把重慶作為中國電影的重要增長極,成為中國電影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江錦抓住機遇,不斷創新,注重提高原創電影的生産力、電影人才技能,不斷提升重慶影視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江津市文化名片。

中國影評人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偉作為主持人和六位嘉賓,在"影評的鑼鼓與電影高地:提高影評和電影創作品質"的圓桌對話中,讨論了電影評論和電影創作的推廣問題。

導演于曉剛認為,電影作品的評價是以行業公認的标準為前提的。著名編劇、導演、制片人于白梅表示,解說是創作過程中的重要階梯,觀衆的聲音是最好的老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中國影評人協會副會長周星表示,專業影評人需要學會圈轉、入、融一圈,才能做好影評工作。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編劇、導演、演員趙甯宇表示,電影評測體系應該貫穿于電影創作的全過程。亞太未來影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文傑表示,電影是一種商品,是一件藝術品,需要足夠的尊重和儀式感。北京電影營銷公司總裁安玉剛認為,當每個人都能表達出來時,就會挖掘出更多新鮮感,讓人感興趣的點。

在圓桌對話"品牌傳播與故事表達辯證法——影評與電影産業"中,中國美術學院主持人、影視副院長、中國影評人協會秘書長趙偉芬與業内專家進行了深入對話。

中國影評人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美術學院研究員張白青認為,影評和觀衆是一種複雜的互動。中國影評人協會副會長、廣東電影公司原總經理趙軍認為,電影作品是電影市場的血肉,影評是電影市場的靈魂。北京易能電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馬認為,影評應該關注消費者的思考和了解,識别觀衆。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常務理事、教授吳冠平表示,門、品味、藝術是電影評議的重要原則。中國電影藝術學院電影理論研究部主任、中國影評人協會副秘書長王淳表示,評論權的本質是遵循知識分子的責任、角色和角色。中國影評人協會副秘書長、《向風影視》主編胡建立認為,影評創作的便利性、傳播的時效性、廣度和互動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在本次論壇上,人民視聽研究院任命饒曙光、張白青、于曉剛、餘白梅、周星、張偉、趙甯宇、趙偉偉、趙軍、吳冠平、王春、胡建立等專家為"人民視聽專科研人員"。

來源:人民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