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與規則的并行

複習“渡過”家長學堂笨笨媽講課錄音,笨笨媽提到把槍口擡高一厘米的典故。

“1992年2月,柏林牆倒塌兩年後,守牆衛兵因格·亨裡奇受到了審判。

在柏林牆倒塌前,二十七歲的他射殺了一位企圖翻牆而過的青年,克裡斯·格夫洛伊,二十歲。幾十年間,在這堵‘隔離人民的牆’下面,先後有三百位東德逃亡者被射殺。

亨裡奇的律師辯稱這些衛兵僅僅是為執行指令,别無選擇,罪不在己。

然而法官西奧多·賽德爾卻不這麼認為:‘作為警察,不執行上級指令是有罪的,但打不準是無罪的。

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你有把槍口拾高一厘米的主權,這是你應主動承擔的良心義務。

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知’。當法律和良知沖突之時,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最終,衛兵亨裡奇因蓄意射殺格夫洛伊被判處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釋。”

《非暴力溝通》有一句話:“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裡見你。”

對于家有心理疾病孩子的家庭來說,可以變換的說法是:“在規則與不規則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裡見你。”

那麼,那片田野,就是愛,無條件的愛。即規則必須與愛并行。

前年我女兒的行為,一定超越了很多孩子任性的水準,“網貸、沖動消費、離家出走、異地見男網友、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據我的了解,這還不是天花闆。還有孩子打砸家具家電、體罰家長(不準睡覺、罰走路)、辱罵家長,甚至毆打家人的。更可怕的是用刀威脅家人。

那麼,在種種考驗下,如何實施無條件的愛?說實話,一味地要求家長去愛,真的有強人所難之嫌。畢竟都是普通人,都不是聖母。而且,無條件愛中的物質部分,一定需要金錢來實作。

這時,笨笨媽講到的家長底線觀,我認為很有道理。

《誰在我家》,一本講家庭系統排列的書 ,提到愛,必須要以正确的次序為前提,才能煥發光彩。比如,處于曾孫子地位的家長,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百般讨好卑微,“跪着的父母永遠養育不出站着的孩子”。可以說,這種情況下付出的金錢、精力、心血,是很難引領孩子生命健康發展的。

笨笨媽提到她自己的底線,她為了孩子,可以不購買珠寶等奢侈品,可以拒絕高檔消費。但不可能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居無定所,失去自己的生活。

我很贊同,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長,在保護好自己底線的前提下,盡最大的努力,傳遞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對于我來說,我從前一直習慣花錢大手大腳,現在看着衣櫃裡那些幾千元一件的衣服,很是肉疼,要是現在的我穿越回過去的話,我一定不會買這麼貴的衣服。

是以,孩子生病後,特别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辭職後,我從"揮金如土“(誇張),秒變為“葛郎台”(不誇張)。

孩子生病後,一直強烈要求我辭職陪伴她,但我考慮一個單親媽媽,又沒場外救助,孩子生病了,治療費、心理咨詢費、養病費用?不是更應該努力掙錢嗎?是以我斷然拒絕了。

但是,生活很快讓我做出了選擇。女兒的網貸、沖動消費、離家出走,讓我覺得人财兩空是分分鐘的事,上班掙的那三瓜兩棗,抵不過女兒病情加重帶來的毀滅性風險。是以,我當機立斷地辭了職。

那麼,生活還要繼續,怎麼辦?

原本我對房子有執念,一度幻想以後找一個買不起房的窮小夥當女婿,照顧女兒。後來看了電視劇《雙面膠》,看到一些很可怕的社會新聞,又聽了一位朋友的規勸。我意識到世上隻有太陽和人心不可直視,一個身心不健康的女兒,房子隻能成為可怕的催命符。

是以,我認為一線房子可以置換成四五線城市,大房子可以置換成小房子,實在不行還可以租房住。這一切都是為了減少經濟問題帶來的恐慌。

那麼,對于此刻已經化身為葛郎台的我,心甘情願地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我真心覺得自己的生存成本變得很低。而且飲食清淡,營養、健康,更有益于自己的身體健康。幾十幾百元的棉質衣服,穿着也挺舒适的。生病了有職工醫保和商業保險。而且每天保持情緒穩定、心情愉快,堅持鍛煉身體,這本身是可以減少患幾率率的。

意思是說,我擠壓我自己的消費,來滿足女兒合理不合理的需要,我不委屈、不憤怒、不抱怨,我帶着愛、帶着希望、帶着力量、帶着信心,滿面笑容地看着女兒開心地花錢,像欣賞一朵花一樣看着女兒得償心願的笑臉。

當然,這經曆了很漫長的過程。從前我也是恨恨地給錢,女兒恨恨地花錢的。

世事就是如此奇妙,當真正的愛自動自發地散發出來後,奇迹就出現了。女兒消費金額直線下降。當經過反複試探,終于确認媽媽竭盡全力的愛後,女兒變得越來越理性。開始思考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日子?變得有夢想有目标有行動。

是以,我認為,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愛,無條件的愛,應該建立在正确的家庭次序上,應該以保護好自己的生存底線為重要前提。

當家長對自己人生未來有所規劃,并得到确切的保障後,可以說,就放下了屬于自己情緒中焦慮恐懼的部分,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幸福可以不依力就能實作。那麼,當下,你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愛了。

愛與規則的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