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再發天才少年召集令 五倍薪酬基數充滿想象空間

科技企業之間的競争既是市場的競争,更是創新與人才的競争。

“在華為,談到創新,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頂尖人才。我們希望用世界性的難題,吸引世界級的人才,來共同迎接挑戰,推動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日前在2022年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說道。

華為再發天才少年召集令 五倍薪酬基數充滿想象空間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做主題演講

他同時介紹稱,“華為再次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不分國籍、不分專業、也不限院校,五倍薪酬。華為提供的是世界性的課題、強大的平台以及足夠的資源,支援天才們去探索。”對于五倍薪酬的基數是多少?胡厚崑表示,“沒有基數代表着更大的想象空間。”

近年來,由于衆多原因,華為在經營上面臨着諸多挑戰,但公司在人員招聘方面并沒有減少。華為在2021年年報釋出會上透露,去年和前年兩年,華為大概招聘了2.6萬名應屆畢業生,其中300多人為華為定義的“天才少年”。

五倍薪酬支援探索世界性難題

如果有人擰熄了燈塔,華為将如何遠航?對此,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思考的答案是:重視教育和人才,專注基礎科學研究,“向上捅破天,向下紮下根”。

4月25日,華為招聘微信公衆号顯示,華為啟動了新一輪的“天才少年”招募計劃。招聘資訊顯示,華為對應聘者不限學曆,不限學校,但要求在數學、計算機、實體、材料、晶片、智能制造、化學等相關領域有特别建樹并有志成為技術領軍人物。

華為指出,有重量級科研成果/論文/專利、頂級實驗室/尖子班畢業、國際頂級競賽獲獎等會成為應聘者的加分項。對于應聘的天才少年,華為稱,将為他們提供世界性的課題;大牛導師,全球化的視野、平台和資源以及行業平均收入5倍以上的薪酬。

據悉,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主要圍繞“聯接”、“人工智能”、“智能終端”、“雲與計算”、“智能汽車”以及“智能制造”六大課題展開,該項目啟動于華為危難之時。

2019年6月,任正非在公司EMT(經營管理團隊)《20分鐘》的講話上曾表示:“華為在2019年将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2020年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他認為,未來3-5年,華為公司會煥然一新,全部“換槍換炮”,然後打赢這場“戰争”。

據此前任正非簽發的總裁辦電子郵件顯示,華為對“天才少年”實行三檔年薪制管理,最高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其次為140.5萬—156.5萬元,第三檔為89.6萬—100.8萬元。

但與此同時,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準也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曆7輪左右的流程:履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幹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失敗。

關鍵時期“沖鋒”沒有人才是不行的

在最為艱難的時刻,華為依然把對人才的投入當作公司毫不動搖的戰略重點,并以技術強度+人才濃度來保證持續創新的能力。

2021年,華為的研發費用額和費用率達到十年來最高,分别為1427億元人民币和22.4%。過去十年,華為在研發方面累計投入超過8450億元。目前,華為的研發投入在全球企業中位居第二。從研發人員情況來看,華為2021年的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54.8%,約10.7萬名。2022年,華為計劃繼續加大人才吸納力度,并将招聘1萬多名應屆畢業生,足見其對人才儲備的重視程度。

2021年8月,任正非在華為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再次發表了對人才的看法。他表示,“我們要敞開胸懷,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公司處在戰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沖鋒沒有人才是不行的。不要過分強調專業,隻要他足夠優秀,願意拿着‘手術刀’來參加我們‘殺豬’的戰鬥。我們一定要開闊思想,多元化地構築基礎,避免單基因思維,也要允許‘偏執狂’存在。要轉變過去以統一的薪酬體系去招聘全球人才的思路,要對标當地的人才市場薪酬,對進階人才給出有足夠吸引力的薪酬包。”

其中,他還提到,這兩年,華為的人力資源政策從未變過,工資、獎金發放一切正常,職級的晉升、股票的配給等一切正常。公司不僅不混亂,反而内部更加團結,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

“比如,有幾個天才少年加入了煤礦軍團,反向使用5G,使井下資訊更高清、更全面;複用黃大年的密度法等去解決煤礦儲水層的識别問題,未來會産生巨大的價值。”

除了天才少年,華為在科學家等人才的培養上也連續投入多年。公開資料顯示,華為至少擁有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實體學家、120多位化學家,還有15000人在從事基礎研究,以及6萬多名産品研發人員。

同時,華為還與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機構和公司有合作,實施了7840個項目,已投資18億美元,簽署了1000多份對外付費的研發合作合同。這些人才将支撐着華為對未來技術的探索。

持續強化創新能力

遭遇嚴峻的外部環境,華為面臨的困境在意料之中,但更令外界關注的是,華為将如何走向未來?

華為再發天才少年召集令 五倍薪酬基數充滿想象空間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做主題演講

對此,胡厚崑稱,“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強化創新能力,牢牢抓住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以及人類社會低碳化發展這兩個大機遇。”立足于ICT産業,華為将在聯接、計算等數字化領域繼續探索創新。

舉例來看,在聯接領域,華為定義了5.5G和F5.5G産業願景,實作10Gbps無處不在,支援家庭場景下“身臨其境”的體驗需求,并滿足工業控制對實時性、可靠性的高要求;在計算領域,重新定義節點、基礎軟體及資料中心級系統架構,實作性能倍增,顯著提升能效。此外,通過打造雲上的數字内容生産線,以及建構以人為中心的全場景智慧化體驗,加速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

華為再發天才少年召集令 五倍薪酬基數充滿想象空間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

胡厚崑指出,目前的創新環境正面臨一些新的變化。“從産業來看,香農定理和馮諾依曼架構等已遇到很大瓶頸,亟需探索新的理論和新的架構,而華為在先進器件擷取困難的情況下,單點技術領先同樣遇到困難。為此,華為在創新方向上将更加注重系統創新,并正在通過基礎理論、軟體、架構三個方面來進行突破。”

展望未來,華為正采取積極的業務舉措,不斷增強産業韌性,有品質地活下來。胡厚崑強調,“唯有持續不斷地創新,才能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

與此同時,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還分享了對于未來的思考。他認為:“我們現在對于未來的所有想象可能都是保守的,我們隻有大膽提出假設、大膽提出願景,敢于打破既有理論與技術瓶頸的條條框框,才能大踏步前行。”

周紅呼籲,要敢于向前端基礎研究尋求答案。在基礎科學研究上,除了支援以科學家興趣驅動的“波爾象限”創新外,華為希望與合作夥伴一起探索“巴斯德象限”創新,這樣既能拓展科學認知,也能創造應用價值。

文/王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