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锟元方青:以病理專家視角創新研發,做智慧病理産業實踐排頭兵

在醫學領域,病理診斷是疾病的最終診斷。其在明确疾病性質,解釋臨床症狀、決定治療原則、評估預後以及明确死亡原因等方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疾病診斷的金标準。

病理醫生作為“醫生的醫生”,由于培養周期長,長期以來導緻大陸病理醫師缺口巨大。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2019年調查資料顯示,大陸注冊在案的病理醫師的數量大約為1.2萬人。根據國家衛健委的要求,如果每100張床位配備1-2名病理醫師。目前病理醫師缺口已經超過10萬。

随着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病理學也取得長足的進步。但由于地域發展不平衡,部分病理科裝置陳舊,病理醫生診斷水準及診斷标準不統一,嚴重影響臨床病理診斷的效率及精準度。是以,開展并實作病理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及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病理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2017年開始,國内興起“醫療+人工智能”熱潮,行業中出現了近百家病理AI企業。但病理學科的專業門檻極高,并不具備消費性網際網路産業“短平快”模式發展的土壤。5年過去,國内病理AI行業經曆了大浪淘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專注于病理AI的企業數量僅在10家左右。

廣州锟元方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锟元方青”),一家“深耕病理,擁抱智能”的科技公司。作為全國唯一由病理專家開創的智慧病理研發團隊,其戰略目标是推動病理行業“産、學、研、用”全面智慧化更新,具備在病理行業可持續創新研發及專業服務能力。是以,锟元方青産品布局除了多病種AI輔助診斷外,還包括AI輔助質控及科室管理、AI輔助病理科研平台等,目前已經積累專利16項、軟著19項,在行業中發展快速。

難以複制的專家研發團隊,

構築高競争壁壘

作為早期進入病理AI領域的企業之一,锟元方青的穩步發展要歸功于其“以病理專家為主導”的團隊。

2018年,中國病理學界“南丁”丁彥青教授創立锟元方青,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锟元方青:以病理專家視角創新研發,做智慧病理産業實踐排頭兵

丁彥青教授

丁彥青教授是大陸著名病理學專家,第三屆中國病理醫師協會會長、國家級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也是世界首例SARS患者遺體解剖者,首次證明了SARS是病毒感染;2020-2021年,卞修武院士與丁彥青教授同時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是目前唯一兩位連續2年上榜的中國病理專家。

從醫從教逾50年,丁彥青教授為大陸病理行業培養輸送了大量包括“國家傑青”等人才。其在病理和新技術結合上也極具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魄力。早在2010年,他主導與華銀康集團合作的遠端診斷病理項目及開創的成長式服務的病理數字化、遠端化共模組化式,商業化進展順利。

2016年,丁彥青教授再次洞察病理行業智慧化發展新趨勢,并在随後創立以病理專家為主的人工智能研發公司“锟元方青”,助力大陸病理診斷智慧化發展。

“锟元方青”核心研究團隊以病理專家為主導,同時吸納來自國内外各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技術開發人才。據锟元方青CEO尚濱先生介紹,目前研發團隊中擁有病理專家30餘位,全職病理專家5位。作為國内唯一以病理專家為主導的病理AI研發團隊,锟元方青也由此構築了自己的強競争力。

從科學家創始人到病理學專家、算法工程師,年齡跨度大是锟元方青團隊的另一個特點。談及這一特點,尚濱表示:從實際成果來看,團隊老中青互補、多學科融合顯示出強大發展潛力。

智能輔助病理診斷研究作為病理領域的熱點。如何用AI來解決病理診斷痛點?如何把先進理論變成現實推動行業發展?知悉問題與需求是首位。

“以病理專家主導”優勢簡析

尚濱表示:“病理AI的行業壁壘在于專業性很強,資料是最大的瓶頸。AI的精準度取決于能否提供大量準确的病理标注資料,這些資料的提煉目前依然依賴于資深的病理學專家深度參與。”

掣肘病理AI産業化落地的行業瓶頸卻正好成為锟元方青的天然優勢。锟元方青充分發揮了這一獨有的核心優勢,病理專家全流程參與産品研發選點、選項、資料标注、算法研發、跟蹤質控等各階段,確定創新研發過程中,及時糾錯、排除風險。

孵化首個大規模臨床細胞病理AI,

成果引發廣泛關注

2021年,锟元方青宮頸細胞學AI輔助診斷産品獲得國家藥監局準許上市。該系統通過逾106萬臨床樣本驗證,AI診斷敏感性>99.9%,特異性>80%。目前已落地應用于70餘家醫療機構,成為大陸第一個真正大規模應用于臨床的病理AI輔診平台。

大量驗證表明,該系統診斷準确性高且能識别臨床疑難罕見病變類别,實作了多項創新。該項目研究成果分别發表在《中華病理學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引起了大陸和全球學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兩癌篩查”項目之一,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死亡率逐漸上升,并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以提升“兩癌”篩查的覆寫面為目的,明确提出引進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在國家政策支援下,锟元方青的創新産品可以說趕上了産業落地的“順風車”。

截至目前,锟元方青的宮頸細胞學病理AI系統已成功獲批,在超過70家醫療機構部署應用,其中包括大型三甲醫院,也包括業務峰值5000例/日的智慧病理診斷實驗室平台。

據介紹,除提升判讀的準确性外,該系統能夠大幅提升病理醫生的工作效率:其一,系統無間斷工作,最低配置每日可完成1000例樣本分析工作;其二,系統自動标注疑似病變細胞,輔助病理醫生定位疑似病變細胞位置,快速完成複核,醫生的診斷時間從3分鐘提升到15秒左右;其三,系統按照國際TBS标準,在醫生複核簽名後可直接一鍵生成報告,實作病理診斷自動化、智慧化及資訊化。

可持續研發能力是關鍵,

智慧病理不囿于單病種AI輔診

锟元方青産品戰略緊密切合行業“下一代診斷病理學”的發展新趨勢,以病理形态和臨床資訊為基礎,結合分子檢測、生物資訊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進行多組學、跨尺度的綜合診斷。

如何讓病理醫師擺脫重複性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疑難病變的甄别上;如何結合臨床需要,全面建構智慧化病理科,加快科室建設和人才培養,是锟元方青研發把控的重要考量。

其産品研發思路是:在AI輔助病理診斷項目上,率先突破診斷品質高、重複性和可行性強的項目,再向複雜度高、診斷難的項目發力;在AI輔助科室建設上,根據臨床專業規範,開發AI輔助質控及管理系統、AI輔助病理科研平台等。由此形成一個有易入難、由簡到繁的産品梯隊。

锟元方青:以病理專家視角創新研發,做智慧病理産業實踐排頭兵

來源:锟元方青

锟元方青已完成宮頸液基細胞學、漿膜腔積液細胞學、甲狀腺穿刺細胞學、肺部纖支鏡脫落細胞學AI輔助診斷的産品研發;搭建完成細胞病理學AI輔助診斷系統、多癌種免疫組化精準判斷系統;多模态融合、多病種病理AI輔助診斷平台正在開發中。預計2022年底,新項目将陸續獲批醫療器械注冊證。

此外,前列腺癌表型預測基因變化及預後分析模型、多癌種病竈定制化分割、特殊類型的結構檢測(如癌栓檢測、血管浸潤檢測)等AI項目也在陸續推進。

累計完成8000萬融資,

加速産能拓展及銷售管道擴張

據介紹,锟元方青已經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深圳市相關醫院等科研機構和醫療機構,以及華銀康檢驗集團等數十家機建構立合作。并先後完成兩輪融資,累計獲得8000萬融資金額。公司目前正進行第三輪融資,主要用于新AI項目及相關裝置拓産、市場銷售團隊和管道建立。

同時,锟元方青正在構築智慧病理整體解決方案,布局産業鍊上遊的數字化病理切片等裝置及相關耗材,以及提供下遊服務的專業的智慧病理實驗室,拟在各省市建立AI病理輔助診斷中心。目前,公司已取得部分軟體、裝置、試劑耗材的醫療器械證。

锟元方青:以病理專家視角創新研發,做智慧病理産業實踐排頭兵

來源:锟元方青

訪談中尚濱表示:“随着國家藥監局逐漸放開對人工智能産品審批,病理AI在可預見的未來将迎來一個爆發式的發展期。”

“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無限可能的事業上”是锟元方青耕耘病理AI行業的寫照。在未來,锟元方青将抓住行業發展機遇,把成熟産品迅速推向市場,迅速進入更多病理醫生的實際工作。同時持續推進新産品開發計劃,聯合合作機構、客戶、資方共同推動中國病理AI走到世界前列,聯合行業開創中國病理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