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在石峁遺址中,考古專家們發現了幾個朽爛的木頭,它們看似貌不驚人,可專家們卻對其評價甚高,稱它們是“重新整理紀錄的文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其地理位置位于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秃尾河北側山峁上,此地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新石器新時期晚期至夏朝早期的文化遺存。據考古專家稱,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其壽命約有300年。1976年時,大陸西北大學考古系戴教授進入山西考察地意外的在此處尋找到了石峁遺址,并由此揭開了對其發掘的大幕。根據專家研究表明,該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視窗,也可能是夏朝早期大陸北方地區最重要的政治中心,故此,專家們還為其取名為“夏都”。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2019年9月期間,考古專家利用現代科技,對陝西石峁遺址的遺存物取樣并進行碳14年代測定,初步确定了石峁遺址的建造年代,大約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間。 至此,石峁遺址也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石峁遺址建築的主要材料為黑色石塊,但是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注意到,在遺址殘垣之下,居然還隐藏着不少黑色的朽木。起初的時候,考古專家并沒有在意,直至後來,在主張不忽略任何線索的情況下,他們才對朽木進行了封裝儲存,并展開全面的研究。在科學探測儀的“火眼金睛”下,考古工作者終于确定了朽木的材質,原來它們都是一種名為“紅木”的上好木料。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特殊屬性居然揭示了一個秘密。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考古專家介紹說,此次對石峁遺址皇城台的發掘,為我們徹底展示了遺址的全貌。該遺址為一座四面包砌護坡石牆的台城,共有9到10層自下而上斜收的石牆護坡,外形與金字塔十分相像。在遺址石台頂部,存在一處面積為8萬餘平方米的夯土基礎及池苑等建築。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發掘的皇城台處,還有橫向插入用于支撐的纴木,纴木下面還用石闆支護,而此次發現的“紅木”正是充當支撐架的纴木。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據宋《營造法式》記載稱,“築城時,城每高五尺,橫用一道一排”,意思是說,在古代築造城池時,城池每五尺的高度都要鋪就一層纴木。顯然,書中的記載與遺址内的情況完全相符,起初古人隻是認為此類技術最初産生于漢代,卻沒想到早在此之前,便已經産生了此類技術。該類建築技術具有十分明顯的優點,有何好處,絍木可以在水準方向上成為木骨牆筋,令其自身變得更加堅固。也正是因為如此,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土石牆才會面對風雨而不倒。毫無疑問,石峁遺址中絍木的出土,不僅展現了華夏民族的智慧,而且還将絍木使用的曆史提前了兩千年,诠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偉大。

石峁遺址中找到了幾根朽木,專家說:這可是建築史上重要的文物

石峁遺址擁有太多的謎團,在揭開絍木秘密的同時,一些諸如石峁人去了哪裡,他們為何沒有留下文字,石峁文明究竟歸屬于什麼文明等問題仍沒有确切的答案,希望考古學家能夠再接再厲,能給揭開解開最後的秘密。

參考資料:《印象考古》 張金虎著 浙江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