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曆史性巨變:餘承東十年磨一劍,終端業務 “涅槃重生”

華為曆史性巨變:餘承東十年磨一劍,終端業務 “涅槃重生”

華為消費者業務 BG,已經徹底成為曆史。

4 月 20 日晚,在華為終端商用辦公新品釋出會上,餘承東宣布,華為的 “消費者業務” 已經正式更名為 “終端業務”,而終端業務将全面覆寫商用産品和消費産品兩大闆塊。

這意味着,在消費者業務的基礎上,華為全面進軍商用領域。

餘承東表示,在 “華為終端業務” 體系下,消費産品将繼續面向大衆消費者,也就是 To C;而商用産品則專注于服務于企業和政府客戶,也就是 To B/G,重點面向教育、醫療、制造、交通、金融、能源等六大行業。

對于華為來說,這次更名的背後,當然不僅僅是一次業務變化,它更是一次鳳凰涅槃,一次屬于華為的悲壯而勇敢的自我革命和求生之舉。

華為終端的 “遵義會議”

2010 年 12 月 3 日,華為的召開了一個 “進階座談會”,任正非、郭平、餘承東等華為高管和終端團隊的 200 名骨幹成員都參加。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做事要霸氣,做人要謙卑,要遵循消費品的規律,敢于追求最大的增長和勝利。

通過這次會議,任正非對終端業務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終端公司在手機終端領域做全球第一的長遠目标,明确了華為終端與營運商管道業務、企業網并列成為公司三大核心業務,同時,他也對終端業務方向做出以下三個調整:

在産品上,從低端手機轉向高端手機;

在市場上,從無品牌轉向自主品牌;

在使用者重心上,從營運商轉向消費者。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來看,這次會議無疑是華為終端業務的一次重大轉折點,也是它面向消費者業務的一次曆史性轉折會議——堪稱是華為終端的 “遵義會議”。

實際上,在這次會議之前,華為終端業務已經存在多年。

從具體時間點來看,華為手機業務的實際起點,是 2003 年 7 月成立的華為手機研發部,随後不久,華為終端公司成立。不過,華為做手機的切口,一開始小靈通,後來的重心則轉移到做 3G 手機——那時候,華為做 3G 手機實際上還是面向營運商定制,因為擔心自己的 3G 系統賣不出去,用手機來給 3G 系統做配套。

華為曆史性巨變:餘承東十年磨一劍,終端業務 “涅槃重生”

是以,本質上,在早期,華為終端是一塊附屬業務。

正如任正非所言:

我們認為終端這幾年發展真不容易。當年我們沒想過做終端,我們是被逼迫上馬的,因為我們的 3G 系統賣不出去,沒有配套手機,要去買終端,買不到,才被逼上馬的。應該說你們走得不錯,很成功。郭平發明了轉售路線,專門給大營運定制低端手機,當時我對這個路線還是持懷疑态度,能不能成功?歪打正着,成功了。

不過,随着 iPhone 引發的智能手機熱潮在全球範圍内的湧起,任正非也意識到智能手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産業發展機會,是以決定從戰略上調整華為終端業務的發展方向,從面向營運商變成面向消費者,采用了 2010 年 12 月 3 日的華為終端 “遵義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任正非再一次明确,華為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切為了客戶。而對此,徐直軍也在會議上有補充稱:

我們公司一切為了客戶,過去講的是為了營運商,但終端公司最終客戶到底是為了誰,是最終消費者。終端公司現在開始不能把營運商當客戶看了,我們真正的客戶是消費者。

就這樣,通過這次會議,華為終端從戰略決策層面完成了從面向營運商到面向消費者的轉型——很快,到了 2011 年,華為正式成立了消費者業務 BG,它成為與營運商網絡 BG 和企業業務 BG 并列的華為三大業務闆塊之一,餘承東擔任消費者業務 BG 的 CEO。

由此,華為終端體系在組織結構層面進化成了以面向消費者為核心的 To C 業務闆塊。

曾經的 To C “獨立王國”

對于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從 To B 到 To C,是一個重大挑戰。

很簡單,華為自成立以來,一直做的是 To B 業務,其核心在于服務好營運商和企業客戶;就手機業務而言,在 “遵義會議” 之前,它無需直接面對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也不需要花錢建立品牌認知和維持管道運作。當然,它也可以 “悶聲發大财”,保持低調即可。

但是,如果面向 To C,華為必須學會面對媒體——對此,任正非本人也認識得非常清楚,他公開表示:

隻有進攻才可能成功,防禦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渴望和客戶見面的幹部,立即從行政職務上退下,害怕和媒體接觸的,你也别做行政幹部。渴望成功,才是華為人的本性。

坦率地說,餘承東固然是一個渴望成功、敢于奮鬥的典型的華為人,但是在上司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最初一段時間,他也犯了不少錯誤,交了不少學費——好在華為有足夠的家底,而任正非對他有足夠的支援,讓他帶領華為在 To C 業務去試錯、去學習、去提升。

比如說,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絕對核心,手機業務其實是經曆了兩到三年的掙紮才漸漸能夠立起來,按照華為官方的說法:

自 2011 年起,華為消費者業務堅決放棄白牌、低端定制的業務模式,走上華為自有品牌中高端之路;2012 年,實作品牌、産品、管道三大轉變,并堅定實施精品政策,推出 D、P 系列精品旗艦手機;2013 年,在全球市場初步建構起公開市場能力;2014 年,伴随着 4G LTE 的迅速發展,憑借着在 4G LTE 領域的核心專利優勢,華為消費者業務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實作了收入和利潤的雙豐收。

需要注意的是,To C 性質的華為手機業務一路狂奔,與華為 To B 的底層創新業務是并駕齊驅的;不僅如此,即使是在 To C 體系下,華為也在海思晶片層面進行技術創新。

比如說華為将手機晶片業務從海思體系轉移到手機公司來做,手機公司還給了海思前期投入以數千萬美元的費用,基于這個前提,華為手機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其手機 SoC 晶片業務也在迅猛發展,2014 在品牌層面變為 “麒麟”,并且在後續的不斷發展中成為與蘋果、高通、三星等世界級巨頭旗下相關産品并駕齊驅的高科技産品。

華為曆史性巨變:餘承東十年磨一劍,終端業務 “涅槃重生”

是以某種程度上,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發展,也是站立在華為整個技術體系的支撐之下,這也是華為相對于小米、OPPO 和 vivo 等後進廠商的優勢所在。

當然,華為消費者業務一方面受益于華為平台,但另一方面也為整個平台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至少可以展現在營收層面:

2011 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營收為 446.2 億元,占據總營收的 21.88%,但那一年華為的淨利潤出現了 52.9% 的同比下滑,很明顯是因為手機業務導緻的虧損——但是到了 2018 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營收達到了 3488.52 億元,營收占比達到 48.4%,而華為在這一年的淨利潤同比增加了 25%,這其中華為消費者業務功不可沒。

需要說明的是,在 2018 年,華為還在全公司進行了架構調整,成立了 ICT 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和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其中由後者直接來管理消費者 BG,某種程度上,這也增強了消費者業務在華為體系下的 “獨立王國” 的意味。

這時候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可以說是如日中天。

從 To C 到 To B + To C

2019 年,華為消費者業務 BG 的營收占比第一次超過 50%。與此同時,華為品牌也在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支撐之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實際上,憑借華為消費者業務在産品創新、生态建構,以及零售、服務等領域的不斷提升,全球消費者對華為品牌的認可度和美譽度不斷攀升——來自品牌調研機構 Ipsos 的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全球品牌知名度為93%,比 2018年增長 4 個百分點 ;全球消費者品牌考慮度則從 2018 年的 49% 提升至 2019 年的 58%。

當然,華為品牌地位的提升,也少不了中美關系下 2019 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動用國家力量對華為這一中國企業的制裁和打壓。

實際上,這也正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的轉折點。

在美國制裁的大背景下,華為消費者業務在 2019 年就開始了在國内市場戰略發力的過程,其中華為手機業務在 2019 Q3 的國内市場占比超過 40%,其全年成績也接近 40%。

需要注意的是,那時候,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全球化布局就已經開始收縮,而中國市場的角色更加重要。

到了 2020 年,在新冠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華為再次遭遇美國多輪制裁,麒麟處理器無以為繼,手機業務也受到重大阻礙,為了生存,華為甚至出售了榮耀業務。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如此,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占比也在 2020 年得到了增強,達到了 54.2%。

不過,從華為出售榮耀業務的那一刻起,華為消費者業務就注定了一條走向轉型之路。

從 2021 年的情況來看,華為一方面在繼續勉力維持華為手機的市場存在感,推出了 P50 系列産品,一方面則是與小康合作推出了汽車産品,并且也在華為的龐大管道體系下開啟了汽車銷售業務。這實際上就是華為在利用消費者業務所積攢的管道、設計和品牌能力,來推進其汽車業務的長遠發展——當然,這也是為了生存。

華為曆史性巨變:餘承東十年磨一劍,終端業務 “涅槃重生”

實際上,為了生存,餘承東主導下的華為消費者 BG 不僅僅參與到汽車領域,它也在不斷進入到各類 B 端屬性極強的業務領域,比如說 2021 年 4 月華為推出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面向的正是前裝市場,這是一個典型的 To B 業務場景。

而從近半年的情況來,華為陸續面向辦公和企業場景推出了桌面電腦、電子書、列印機等各類生态産品,這些産品由餘承東的消費者業務 BG 團隊所打造,但面向的是中國市場條件下的教育、醫療、金融、能源等各類 To B 場景。

是以總體上來看,為了生存,餘承東和他的團隊 “什麼賺錢做什麼”,他們這一年多以來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以往在消費者業務 BG 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積累的品牌勢能、産品技術能力等,重新注入到 To B 場景中去——這裡千萬别忘了,To B 場景一直都是華為的優勢領域,甚至可以說是華為的根基業務。

就這樣,To C 也就被迫變成了 To C + To B。

小結

總體來看,餘承東上司的消費者業務 BG 正式更名為終端業務 BG,隻是華為在重大變局下多重業務調整之後的最後一個動作,其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

盡管如此,如今的華為終端業務 BG,相對于十二年前的華為終端,已經有了雲泥之别。畢竟,在它以消費者業務 BG 存在的時間裡,完整地經曆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重大曆史機遇,經曆和參與、甚至推動了華為在品牌、管道、晶片、消費者認知、審美能力、行業地位等多個層面的蛻變——用鳳凰涅槃形容之,毫不為過。

當然,在賺錢和盈利能力上,如今的華為終端業務 BG 自然也比當年的華為終端,強太多了。

回望過去十餘年的曆史,華為消費者業務 BG 的發展和由此而來的華為品牌勢能提升,也在時刻提醒着我們:

一個企業的發展,固然要靠自身的努力和進取,但也完全無法離開它所處的時代大環境和曆史機遇;同時,個人的命運在企業組織面前固然是弱小的,而企業組織的發展也幾乎完全依附于國家的發展而沉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