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網際網路“大廠”裁員的傳聞不斷在社交媒體發酵,#阿裡裁員##騰訊裁員##京東裁員##B站裁員#等話題相繼登上微網誌熱搜榜,同時,不少網民曬出裁員通知單和辦理離職時前台堆積如山的廢舊工牌。據筆者不完全統計,3月1日至今,全網涉及“裁員”各類文章超過100萬篇,僅在微網誌平台,#京東裁員##阿裡裁員#兩個微話題閱讀量超8億次。引起熱議的還有網際網路公司把裁員叫做“畢業”,網上流傳多份“畢業須知”的熱度甚至蓋過了裁員事件本身,字裡行間的“恭喜畢業”讓被裁員工五味雜陳。

企業本身根據現實環境和戰略發展需求進行自我調整,是無可厚非的市場選擇。特别是在疫情反複、業态疲軟等多重因素疊加下,網際網路行業在經曆無序擴張後,必然會來到節流降本增效的新階段。從網際網路公司披露資訊來看,人員優化原因有多種,經營業績下滑是最直接動因。比如,京東2021年淨虧損36億元,虧損的大頭是社群團購京喜拼拼和面對下沉市場的京喜,這也是網傳裁員較多的業務線。百家号“中國企業家雜志”刊文稱,從這一輪裁員的結果也可以看出,網際網路“大廠”裁員最多的業務部門,多是不賺錢的邊緣業務,或是正在探索但卻沒有明顯成效的新業務,抑或是受政策影響的業務。
受到輿論關注的還有勞工權益保障問題。對于網際網路企業而言,不管是叫“結構性優化”“恭喜順利畢業”,或是“放棄平庸員工”“鼓勵狼性,淘汰小資”,都應做到依法規範裁員。《中國婦女報》刊發《“大廠”裁員要有風度》一文稱,如此裁員潮之下,不論用人機關使用何種花式手段,其前提都是不能違法。一是要遵守勞動法相關規定,二是要展現人文關懷,三是要履行社會責任,把裁員人數控制在合理範圍。
網際網路輿論場對“大廠”裁員的熱烈讨論,并非公衆不能接受裁員的事實,畢竟企業不是鐵飯碗。引起聚焦的是對今年就業形勢的整體認知與社會情緒。《經濟日報》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076萬人,求職畢業生存量、增量疊加,勞動力市場上需要求職的畢業生人數将再創新高,總量壓力明顯加大。不容忽視的是,随着春招季到來,一波又一波“大廠”裁員輿情發酵,自媒體趁機販賣焦慮,誇大渲染裁員規模,對就業形勢煽風點火,容易在網上制造認知偏差并傳染焦慮情緒。一些大學生在社交媒體提到就業壓力大,透露出一定悲觀預期。适度焦慮讓畢業生更有動力,但過度焦慮會成為壓倒畢業生的稻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高校畢業生“要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政策支援和不斷線服務”。網際網路行業已經成為大陸吸納就業的重要陣地,在輿論場中,規模大、待遇好、知名度高的“大廠”,是不少年輕求職者心中的向往之地。當降本增效成了時下網際網路“大廠”頻頻談起的關鍵詞,還需要營造網際網路行業高品質發展的環境,鼓勵企業積極應對目前各種困難,通過穩步發展穩住就業面。環球網評論稱,“要穩住網際網路行業的就業,就必須加快網際網路行業自身轉型調整的步伐,立足于技術創新,盡快在經營管理模式方面取得新突破”。針對“大廠”裁員相關讨論中網民裹挾的一些焦慮情緒,仍需多方努力,增加全民就業信心和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