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佳凡 商湯智能産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編輯/謝文曉 商湯智能産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2年4月21日下午,田豐院長受邀參加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标準院)組織的中國電子工業标準化技術協會元宇宙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會)籌備研讨會。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司及資訊技術發展司上司出席了本次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通過線上方式參會并發言。
研讨會中,田豐院長提出建議聚焦三類标準:(1)數字空間連接配接标準;(2)數字資産确權标準;(3)元宇宙倫理标準。
田豐院長指出,新科技時代的序章已經出現:新基建、新終端、新互動、新服務,這四樣東西在重新地定義新時代生活。
圖檔 圖:新科技時代序章:新基建、新終端、新互動、新服務
新基建旨在實作國家生态化、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結構對稱态,它正成為國家政策和各地方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是實業界和資本市場的重大新機遇。
新終端包括智能車、AR眼鏡、折疊屏等,它們将逐漸取代智能手機進一步便捷化人們的生活。
新互動則表現為,一切互動方式都在變化,除了電腦和手機螢幕,使用者将迎來更寬廣的互動空間,人臉、自然語義、手勢,甚至腦電波,都會成為新的互動手段,它們螺旋上升、孕育和淘汰彼此。
新服務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現代資訊技術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的背景下加速發展,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國内消費更新,推動服務業創新層出不窮。
在四新産業範式提出的基礎上,田豐院長進一步分析了AI實作的三大基石:資料效能、算法效能、算力效能。
圖檔 圖:AI三大基石:資料、算法、算力
資料是資源,要得到資源的價值,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資料分析,在今天,有效的資料分析主要依靠機器學習算法。人工智能熱潮主要就是由于機器學習,特别是其中的深度學習技術取得巨大進展,而且是在大資料、大算力的支援下發揮出巨大的威力。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發展,與算力、晶片發展之間有互相促進的作用,這幾方面要素互相促進、互相支撐。
圖:專家分享
最後,田豐院長分析了實作元宇宙的硬體與軟體需求。元宇宙的底層由基礎設施和終端硬體裝置組成,包括但不限于:人機互動、3D引擎、GIS、設計工具、遊戲渲染、圖檔渲染、隐私計算、AI、作業系統、工業網際網路、内容分發、應用商店和智能合約;在此基礎上,元宇宙還需要大量的軟體和技術協同,包括但不限于基礎設施端的5G、6G、雲計算、區塊鍊節點、邊緣計算節點和DPU;使用者端路由器、傳感器、晶片、VR頭顯示器、顯示器及腦機接口。基于此,元宇宙可以衍生相應的應用程式,并基于元宇宙的各種應用程式開發潛在的内容載體。因為,技術的發展将成為元宇宙時代的決定性趨勢,達到提高使用者體驗的最終目的。#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