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克龍勝選後,美歐紛紛祝賀,法多地爆發抗議,勒龐:6月見分曉

4月25日,法國内政部公布了總統選舉第二輪的投票結果,馬克龍以58.54%的得票率,大幅領先于得票率為41.46%的勒龐,成功連任。

當地時間4月24日晚間,馬克龍于埃菲爾鐵塔前發表講話。他承認,許多選民投票給他,并非支援他的競選綱領,而是為了阻止極右翼勒龐的當選,這也意味着法國社會深陷懷疑與分歧。馬克龍指出,他會對所有選民負責,希望能夠成為全民的總統,而非某個陣營的總統。

馬克龍勝選後,美歐紛紛祝賀,法多地爆發抗議,勒龐:6月見分曉

據悉,二輪大選投票前,馬克龍的支援率已達56.5%,外界普遍認為他将有驚無險地勝選。但鑒于二輪投票或存在大面積棄票的現象,這也導緻選舉充滿不确定性。法國政治學者莫林評論稱,多數群眾棄票的原因是,他們不認為兩名候選人具備改變經濟現狀的能力。

就在馬克龍勝選不久,勒龐也坦率地承認敗選,但她不忘強調,選舉結果是一場“曆史性”的勝利,超過4成的得票率,使“國民聯盟”在6月的議會選舉中占據了優勢。

馬克龍勝選後,美歐紛紛祝賀,法多地爆發抗議,勒龐:6月見分曉

有評論稱,對比2017年的法國大選,馬克龍的得票率由66%下跌至58%,他的執政方向與政策已經引起部分群眾的懷疑。反之,勒龐所提出的一系列極右翼綱領,包括改革歐盟、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敵視美國、接納俄羅斯等種種方針,卻獲得了一定的支援。該評論進一步指出,極右翼主義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支援,法國政壇的沖突與分歧被公之于衆,如果“國民聯盟”在6月的議會選舉中有所作為,那麼必将給美國、歐盟以及北約帶來不小的麻煩,甚至引起歐洲震動。

但無論如何,西方暫時可以舒一口氣了。當天晚些時候,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分别于社媒發文,祝賀馬克龍連任法國總統。

馬克龍勝選後,美歐紛紛祝賀,法多地爆發抗議,勒龐:6月見分曉

随後,美國總統拜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紛紛發文慶賀,稱法國是美國最古老的盟友,也是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夥伴,兩國将繼續展開密切而深入的合作。4月25日清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撰文稱,馬克龍是“烏克蘭真正的朋友”,兩國将攜手邁向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歐洲。

另一方面,法國國内卻并不平靜。據法新社報道,大選結果剛剛出爐,包括巴黎、馬賽、裡昂等多地均爆發了規模不一的示威遊行。據現場視訊顯示,他們在街頭聚集,呼喊着反對馬克龍的口号,部分激進的群眾甚至與警方發生沖突,警方在封鎖道路的同時,不得不以催淚彈進行回應。

馬克龍勝選後,美歐紛紛祝賀,法多地爆發抗議,勒龐:6月見分曉

《紐約時報》釋出了一篇社評,稱法國大選的結果彰示了法國政局的“分裂”,勒龐作為極右翼民族主義領袖,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呼聲”,或将演變為歐洲政治的常态,中立偏左以及中立偏右的政黨再無生存空間。該評論聲稱,即便馬克龍勝選,他也将面對一個不安且分裂的國家。

巴黎政治學院曆史中心主任拉薩也指出,今次法國大選頗有些“比爛”的意味,投票給馬克龍的選民,并非支援他的政策,而僅僅是反感勒龐。同理,投票給勒龐的選民,也僅是反對馬克龍連任,法國在自由主義與民粹主義抉擇中喪失了方向。

可以想見的是,馬克龍第二任期将面臨更加深重的沖突,以及更加險峻的局勢,這将給歐洲政壇帶來怎樣的變化,極右翼勢力是否會在6月議會選舉中大肆反撲,都值得我們予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