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納絲塔夏》:如何與大自然共存?

作者:微讀書堂

就像張德芬老師說的,《阿納絲塔夏》這本書充滿傳奇色彩,故事極具吸引力。閱讀的過程,很快就能進入到心流狀态,書中内容猶如一部電影,透過文字會不由自主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節中。雖然書裡出現了很多奇異的情節和現象,但我相信它是真實存在的,裡面提及的觀點和啟發也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阿納絲塔夏》:如何與大自然共存?

一、初到西伯利亞泰加林

作者弗拉狄米爾是名企業家,為了建立西伯利亞的貿易網格,他帶領團隊駛船向北極圈進行商務考察。途中,他們經過許多個城市,船隻在城市裡停靠,然後與當地居民進行物品交易。

當團隊靠近北極圈時,神奇的故事将開始發生于這個人煙稀少的泰加林。船隻停靠後,作者主動和村莊的兩位老人打招呼,這兩位老人便是書中女主阿納絲塔夏的祖父和外祖父。老人們想請求弗拉狄米爾幫忙砍伐一顆正在鳴響的雪松樹,并把它切成小塊送給身邊的親朋好友,接着給他講述了關于雪松可以給人帶來的神奇力量。不過,這些言語對弗拉狄米爾來說,簡直是無稽之談,因為這種現象與事實不符,而且沒有科學依據。是以,經過一番交流後,他和老人們沒有達成協定,最後駛船離開泰加林…

《阿納絲塔夏》:如何與大自然共存?

在雪松這個插曲裡,老人提到:神創造了雪松來儲存宇宙能量。當一個人處于愛的狀态時,就會産生明亮的射線。這些射線會在短短的一瞬間,被這個人上空的星體反射回來,回到地球,為一切帶來生命。人被負面情緒影響時,産生的射線就是黑暗的。黑暗的射線無法升空,隻會墜入地球内部深處,碰到地心之後反彈,以火山爆發、地震、戰争等形式回到地表。黑暗射線反彈回來導緻的後果,以作用在人身上的效應最為極緻——直接加深這個人的負面情緒。

雖然我對雪松沒有太多的了解,但通過老人的描述,我能感受到這股對人體有益的能量,那種感覺就類似平時在打坐冥想時,頂輪産生的強大能量光一般,它向四周發射,讓自己和周圍充滿了正向能量和愛,我也不确定自己的體會和描述是否正确,不過我能覺知到這股能量帶來的力量。

《阿納絲塔夏》:如何與大自然共存?

二、遇見阿納絲塔夏

當弗拉狄米爾回到新西伯利亞後,身體不堪重負,生了一場大病。在此期間,他想到了兩位老人的話,于是開始大量收集關于雪松的文獻資料和曆史資料,讓他感到驚訝的是,所有關于雪松的記載都和老人說的屬實。最後,他決定再次出發來到泰加林進行考察…

來到村莊,他遇到了阿納絲塔夏,從此他的人生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與阿納絲塔夏相處的短短三天裡,他三觀毀盡,重新認知了這個世界。

阿納絲塔夏自小生活在這片森林裡,與大自然、動物和諧共處。在這裡,沒有我們現代生活的任何物質,房子、車子…一切東西在這顯得格格不入。這兒隻有樹木、動植物、湖,生存所需都就地擷取,阿納絲塔夏甚至不需要衣物。閱讀這部分内容時,我大腦不自覺浮現出猿人時代,但猿人時代與阿納絲塔夏的生活方式又存在很大的差異,它們之間的差別,我能想到的隻有“和諧”兩個字,阿納絲塔夏與這裡的一切和諧共存。

《阿納絲塔夏》:如何與大自然共存?

在這裡,阿納絲塔夏遵循大自然規律,與我們的現代生活模式完全不同,但她的智慧和能量卻超乎我們的想象,她和作者講授的觀點聽上去有些深奧,卻又蘊藏着被我們忽略的真理。例如:

關于植物。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每一株小草、每一種昆蟲,都是為人類創造的,它們有各自的使命要來為人民服務,種類如此繁多的藥草就是最佳的證明。但很多時候,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充分利用它們,導緻它們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阿納絲塔夏說,植物會對人産生反應,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當你和植物建立連結時,植物們就會主動治療、照顧你,各種植物本身就具備治療疾病的作用,隻是人類遺失了辨識它們的能力。疾病即代表一個人脫離了原本保護他身體健康、支援他生命能量的自然機制,這些自然機制和任何疾病對抗都不成問題,因為這就是它們存在的意義。

關于昆蟲和動物。阿納絲塔夏和動物的關系,就猶如我們在電視節目裡看到過的荒野嬰兒被狼哺育一樣,她與環境和諧共存,和動物世界的關系迥異于我們,松鼠為她送來剝好的堅果,冬天,母熊和她共享體溫,母狼在領地裡保護她的安全,其它動物與她共舞。阿納絲塔夏還提到,我們人類最初是具備抗寒與耐熱能力的,如今冬天怕冷夏天怕熱,是因為人類進入遮蔽場所躲避冷和熱,身體才漸漸失去了适應環境的能力。

關于飲食。我們平日裡最在乎的問題是:應該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吃多少?這些問題在阿納絲塔夏看來,沒有誰可以比每個人自己的身體回答得更好,感到饑餓和口渴是身體我們的信号,它告訴我們該進食了,這才是最合适的時候,人該在身體提出建議的時候就去進食。阿納絲塔夏說,世界一開始就被創造成不需要人為了找食物,或是找什麼樣的食物而浪費精神能量的地方,一切都按照人的需要依序生長、成熟。進食就該像呼吸一樣,不需要将注意力分散在食物上面,讓思想偏離。

……

閱讀到最後,我大腦思緒萬千,現有的認知不足以理清阿納絲塔夏的洞見。一系列問題需要尋找答案,但又無從下手,就像作者說的,在我們的文明社會裡,我們的教育體系和撫養小孩的方式,足以讓每個人了解存在的意義嗎?足以讓每個人安排自己的人生、知道什麼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嗎?這個體系幫助了我們,還是妨礙了我們了解人的本質與生命目的呢?

《阿納絲塔夏》:如何與大自然共存?

三、總結與啟發

無論阿納絲塔夏是否真的存在,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她對世事知之甚祥的事實,她具備我們沒有的智慧和洞見。在書裡,她多次提到了思想的純淨,沒錯,就像基米說的一樣,破壞了自然環境,就等于破壞了你的生活。我們隻有遵循自然法則,才能讓一切回歸到初生時的純淨,反之,懲罰毫無遲疑的降臨。就好比現今的大氣污染、農田土壤污染、河流污水…

雨果曾經也說過: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人類本來就應該與大自然共存,栽種各種植物,和植物溝通,為大自然效力,這些都是此刻地球急切需要的,我們應該回歸自然,與動植物為友,和土地共同生活,保護地球、人類,不再錯失我們生命的美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