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藝術就是要給人們帶來快樂”

提及哥倫比亞,你會想到什麼?或許是毒枭、綁架和暴力,又或許是馬爾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獨》。但如果我們願意将視線從曆史的長河拉回更具現實意義的當下,就會發現在某種程度上,藝術家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也許更能展現當代哥倫比亞的榮耀與信仰。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費爾南多·波特羅繪畫作品:The Street(1995)。波特羅繪制本作品最初的靈感來自麥德林(哥倫比亞的城市之一),但畫中的這條街同時也是拉丁美洲衆多城鎮的縮影。

上月底,藝術家紀錄片《波特羅》在中國台灣上映。雖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波特羅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你一定見過他所創造的那個圓滾滾、胖乎乎的奇特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費爾南多·波特羅與其繪畫作品 Menina (after Velazquez) ,1991的合照。本作是對西班牙著名畫家委拉斯貴支畫作《宮娥》(Las Meninas)的重新诠釋。

01

“失敗”的鬥牛士

1932年,費爾南多·波特羅出生在麥德林城的一個小鎮。作為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它不同于首都波哥大那般天空陰沉、降水頻繁,麥德林城四季如春,麥德林河穿城而過,向北流淌,無聲地滋養着此處的住民。當然,這座城市最大的名氣,還是來自于上世紀因販毒而臭名昭著的麥德林集團,以及它所經曆過的那些腥風血雨。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Pablo Escobar muerto(2006),這是費爾南多·波特羅為1993年12月2日在麥德林去世的毒販創作的畫作,Pablo Escobar是毒販的名字,他希望借此來留下關于哥倫比亞的殘酷曆史記憶。

波特羅就是在這樣充斥着暴力、犯罪和困苦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在那裡,金錢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标準,是以他從小就對慷慨與貧困之間的界限有着極其敏銳的認知。很多年後,波特羅回憶起那段日子,說道:“當你一貧如洗時,會發現生活就像是一場非凡的冒險。”

他4歲時,身為推銷員的父親死于心髒病發。親戚們幫襯着寡居的母親,承擔起小波特羅的學費和其他開支。而他的叔叔在許多重要場景下,都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12歲那年,波特羅被送進了一所專門訓練鬥牛士的學校——這在西語國家,可謂是一夜成名的捷徑。不過很快他的叔叔就發現,比起與公牛搏鬥,自己的侄子顯然對畫公牛更在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Afarolado(1983),鬥牛是費爾南多·波特羅繪畫作品中的重要主題之一。波特羅說:“我喜愛繪制它的原因是鬥牛場景裡同時包含色彩、運動和荒謬。”

而波特羅的第一批作品,就是一疊畫着鬥牛士與公牛的水彩畫,後來賣給了當地一個兜售鬥牛門票的小販。是以他總是自嘲:“我之是以從事藝術家這一行業,完全是因為我沒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鬥牛士。”

02

去往歐洲的船票

1948年,16歲的波特羅在麥德林當地的報紙之一《哥倫比亞人報》上發表了插畫,這讓他攢下了一筆錢。很快,他如願搬到了馬德裡,在聖費爾南多藝術學院進修。和許多學生一樣,波特羅在空閑時會去臨摹普拉多博物館陳列的畫作,然後在周邊出售自己的素描和其他繪畫作品,以此謀生。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紀錄片《波特羅》(Botero)劇照。年輕的費爾南多·波特羅與他的繪畫作品Young Girl(1962)的合影。

而在這之前,他年輕的生命中,從未受到任何來自外界的文化刺激。他的世界就存在于那個叫做麥德林的城鎮中,而年少的生活場景經曆了長久的年月,仍舊完整地儲存了下來。波特羅曾這樣描述自己:“我是一個出生在第三世界的藝術家。換句話說,我并非是在博物館周圍或某種既定傳統的藝術圈中長大的。是以,從一開始,我就在以一種全新的眼光接近、看待這個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A Family(1997),家庭同樣是波特羅的創作母題之一。波特羅描繪的是哥倫比亞的中産階級家庭,他用家庭主題來追溯自己的起源、記憶與經曆。

20歲那年,波特羅在一場藝術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他用獎金換取了一張前往歐洲的船票,與一群藝術家同行。先是去了西班牙——那裡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藝術畫廊,收藏了數以千計的珍貴作品。波特羅花了不少時間去臨摹大師們早期的畫作;然後是巴黎,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盧浮宮在法國乃至世界文化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接着是佛羅倫薩,他在那裡迷上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家擅用的構圖和筆法……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費爾南多·波特羅20歲時繪制的畫作:Portrait of a Young Indian (1952)。

歐洲的遊學經曆,讓波特羅生平第一次直面那些原生的真迹。他發現,繪畫比他所意識到的要更複雜、更重要。于是,就像是在黑暗中擦亮了一根火柴,使他對于藝術的領悟獲得了一刹那的靈光。自此,波特羅開始更誠懇、熱切,并且堅決地投入藝術創作,在一路磕磕絆絆中摸索着屬于自己的風格與信念。

03

他們才不是

充了氣的“胖子”

如果說哥倫比亞的記憶賦予了他永恒的靈感,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經曆激發了他的熱情,那麼在墨西哥城一次無意間的嘗試,則點燃了波特羅畢生對于“體積”(volume)的探索。

離開佛羅倫薩後,波特羅前往了墨西哥。受到墨西哥“壁畫三傑”的影響,他開始将現實生活與事件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中。那一天,波特羅正在繪制一幅曼陀林的素描,他在上面畫了一個非常細小的音孔,頓時,樂器的比例和體積變得誇張、有趣起來。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上:費爾南多·波特羅與其繪畫作品系列 Circus 的合影。波特羅的馬戲團系列有近200幅作品。

下:Bodego n con mandolina(繪于1957-1958)。

波特羅對于這種新鮮的可能性感到無比興奮。他覺得自己仿佛打開了一扇門,進入另一個房間,在那裡他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巴洛克風格,并将它延續至今。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飽滿的世界——所有人物、靜物以及周遭的一切都有着圓潤的線條,豐滿的體型,像是充氣的皮球一般,讓人想起《哈利·波特》中被施了魔法變成氣球的瑪姬姑媽,又想到莫泊桑對于羊脂球的描寫:同樣光潤而繃緊的皮膚,同樣被箍出一節一節、像是一串短香腸似的腿肚和小臂。氣色鮮活,被人們垂涎又追逐。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左:The Bathroom(1993)

右:Tribute to Bonnard

但這并沒有給波特羅帶來一勞永逸的成功。事實上,這種被稱為“Boterismo”的戲谑風格讓他面臨了無數尖銳的批評和質疑。上世紀60年代,他曾搬去紐約生活。提及那段經曆,波特羅在紀錄片裡說自己像“麻風病人”一樣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紐約時興畫派對他的手勢和筆觸頗為不屑,甚至百般責難,認為他的作品完全是在嘩衆取寵,這些玲珑的“胖子”看上去十分輕佻,毫無深意。

然而,波特羅卻始終聲稱,他畫的從來不是什麼“胖子”。他關注的一直是“體積”。借用這種方式,他描繪和反映各種主題,比如重新诠釋大師們早期的繪畫作品,再現拉丁美洲的街頭場景與家庭生活,再比如借此諷刺貴族或政壇人物……對“體積”的誇大,讓他更為直覺地強調和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以此增加一些影響力。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上:費爾南多·波特羅與其繪畫作品 Abu Ghraib 46 之一 (2005)的合照。本系列作品表現的是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

下:Entombment of Christ / Entierro de Cristo(2010),本畫是卡拉瓦喬畫作《基督下葬》(The Entombment of Christ)的再創作作品。

波特羅一直認為,一名畫家真正的财富,就在于他所創造的影響力。每當作品觸達了更廣闊的人群,釋放出強大的訊息,那麼他也就獲得了新的、不可替代的财富。

在紐約生活了18個月後,波特羅經曆了一場改變他一生的邂逅。當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多蘿西·米勒前去拜訪波特羅的一位鄰居,鄰居建議她見見波特羅。當她走進他的工作室時,一眼就看到了那幅波特羅版本的蒙娜麗莎肖像——藝術家将蒙娜麗莎定格在了少女的12歲。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費爾南多·波特羅繪畫作品:Monalisa(1978)。

這幅畫後來便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很快,波特羅的畫作席卷了全球,鮮豔豐富的調色、獨特而前所未有的風格,讓他迅速收獲了公衆的關注,人們為這些活潑可愛的“胖子”津津樂道。“有人認為藝術如果讓人感到愉悅,那就是它的堕落。這太荒唐了,藝術就是要給人們帶來快樂。”

波特羅以繪畫聞名世界,但同時他也是一位雕塑家。那些引人注目的雕塑品,就像是他的二維作品的延伸,以更顯著和立體的方式遍布紐約、巴黎、巴塞羅那等各地,向世人揭示了這位能用多種媒體表達自己藝術理念的藝術家的獨特之處。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上:費爾南多·波特羅在雕塑工作室,攝于 2001 年。照片:Pool Cochard / Merillon / 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下:在波特羅博物館中央的費爾南多·波特羅雕塑作品:Eva(1983)

04

曾經的麥德林小鎮青年

人們總是描繪那些自己最熟知的事物,而它們恰恰根植于一個人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零星記憶中。對波特羅來說,在麥德林和哥倫比亞所見識到的一切——那些穿着正統甚至稍顯刻闆的男女,裝飾華麗的天主教堂以及牆壁上刻畫着的受難的聖徒,那些日常中随處可見的遊行、野餐、鬥牛、士兵、舞蹈、婚禮、葬禮——無一不在他的頭腦中經年累月地閃爍。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The Street(2013),本作與其他The Street 畫作一樣,都是以哥倫比亞為背景進行創作的。

盡管定居于巴黎,但他似乎與國際藝術界任何一場時髦的運動都毫無關聯,自稱是“最哥倫比亞的哥倫比亞藝術家”。而這個國度,同樣以自己的方式認可、欣賞着波特羅。在家鄉麥德林,波特羅的名字被用來命名當地的廣場和街道;波哥大建有一座波特羅博物館,收藏了100多件他的作品,包括油畫、素描等等。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波特羅博物館内景。畫面中央的畫作為費爾南多·波特羅繪畫作品The Studio(1990)。

聲名狼藉的犯罪組織曾在波特羅創作的雕塑下放置炸彈,以威脅哥倫比亞當局。波特羅的兒子時任國防部長,專門從波哥大飛往麥德林調查這起爆炸案件。而波特羅得知此事後,把另一件作品“和平鴿”捐贈給了故鄉,它就擺放在被炸毀的雕塑殘片旁邊。

對于波特羅來說,成為一名頗具名氣的藝術家,最大的好處可能在于擁有足夠多的錢可以随心所欲。現在,他的房産遍布世界各地,不過他不用來投資,也不為了度假——這些住宅被波特羅當成創作不同形式藝術作品的場域。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費爾南多·波特羅在紐約的工作室,内景。

巴黎的那間鋪滿大幅的油畫,藝術家在其中盡情塗抹;位于蒙特卡洛和紐約的住宅,則是他創作水彩和蠟筆畫的地方;在芝華塔尼歐和哥倫比亞,波特羅習慣于創作些素描;而托斯卡納的陽光,見證了無數青銅雕塑作品的誕生……他總說,藝術是對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而這些形式和媒介各異的藝術作品,則是他嘗試将自我觸及更多個體的不同手段。

正如紀錄片《波特羅》之中所說,一個慷慨、浪漫、謙遜的人,永遠不會忘記他來自哪裡,以及他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費爾南多·波特羅,一個真正正直和天真的人。也許藝術史不會永遠垂憐他,評論家的無知與傲慢還會常伴其左右,但波特羅從未停止走向世界與人群的腳步。他與他的作品一樣,戲谑、熱烈而真實。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費爾南多·波特羅與其繪畫作品 Menina (after Velazquez)的合照。

來聊

你印象深刻的關于“體積”的描寫/作品是?

撰文/牧羊少年

編輯

/Waffle

排版

/左

NOWNESS

更多「藝術家」相關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歡迎來到一個胖乎乎、圓滾滾的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