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打破偏見,妹妹也來醒獅啦!

世界時裝之苑ELLE五月雙城特輯,我們一路南下,來到花城廣州,在這裡遇到一群特别的女孩——她們是國内少有的一支全女子的醒獅隊。面對鏡頭,她們依舊活潑開朗,聊起了與醒獅相伴的青春時光。ELLE Wonder Talents“非凡未來計劃”,講述醒獅少女的成長。

三個醒獅隊的隊員,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自己的故事:擔任鼓手的鐘子瑩,回憶起自己第一次爬杆時邊爬邊叫;“獅尾”琪琪, 記得元宵節全隊一起吃湯圓;“獅頭”淑賢拉起褲腳,講述起自己腿上的傷疤的來曆。“上星期剛摔的,”淑賢說,“很辛苦的啊,每天都很累,但是第二天還是會爬起來繼續訓練。”她們都是來自廣州白雲人和南興合興堂醒獅隊的女子隊,一支少見的全員女孩、同時又獲獎無數的醒獅隊。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從左到右依次為:獅尾琪琪、獅頭淑賢、鼓手子瑩

人和鎮坐落在廣東的城郊,挨着白雲機場,每天數不清的飛機從村子上空轟鳴而過。一進村,傳統濃郁的嶺南氣息撲面而來,跟頭頂這些現代化的“大鳥”形成了有趣的反差。高大粗壯的榕樹安逸地生長在村中心的廣場上,老人們在樹下下棋聊天。紅色的木棉花落滿地面,獅隊的姑娘們說,被落下的木棉花砸到頭的人,會成為英雄,這是廣州民間口口相傳的說法。

周五的晚上,姑娘們在木棉樹下訓練,鑼鼓聲铿锵,月光下她們的額上滲出密密的汗珠。即使沒有木棉花砸在她們頭上,舞動起來的她們也像英雄一樣。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醒獅是一項有長久曆史的傳統活動,2006年被收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廣東地區,以南獅為主,傳說南獅的獅頭來自年獸的造型。舞動起來充滿勇毅和力量感的獅子,被認為能夠驅邪鎮妖,保佑平安,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慶典活動,延續到今天。

這些曆史,是一加入獅隊時就要學習了解的,這幾個女孩子都聽過師兄上的“曆史課”。不過,就算不知道這些由來,她們也對醒獅并不陌生,她們從小就開始看獅隊表演。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上衣VERSACE

淑賢2018年加入獅隊,她舅舅曾經就是合興堂的隊員,推薦她來學,她自己也覺得好玩,随後成了女子隊初始陣容中的一員。鐘子瑩的阿叔和阿伯,“以前都是獅隊的,我姐姐以前也是獅隊的,現在高三了是以才沒有繼續練。”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套裝 Messential

鐘子瑩家和獅隊的淵源頗久,根據教練餘衛钊的介紹,合興堂的組建正是來自鐘氏一族。1990年代時有一年宗祠祭祖時,發現東華村的同宗沒有自己的獅隊,另一支鐘氏的獅隊就送了一頭“獅子”來。當時村裡還負擔不起一支完整的獅隊,不同家族之間拼拼湊湊,出錢出力才得以組建,是以就有了合興堂這個名字——“合” 字寓意着獅隊背後,是集合了衆家之力。

女子隊的組建也經過類似的階段,一開始缺錢也缺人。2018 年時幾個女孩子加入獅隊,人數不多,餘衛钊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順手也就帶着教了。要組建一支完整隊伍的時候,要有獅頭獅尾,要有鼓手、镲手。他跟女孩子們說,隻要能找到足夠的人,做女子隊,“什麼隊旗、鼓,我都給你們置辦齊。”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夾克 CELINE by Hedi Slimane

現在在隊裡擔任“獅尾”的琪琪,就是這樣被拉進隊伍裡的。她在初三時才加入獅隊,到現在算是年紀較大的隊員了。醒獅講童子功,最好的參訓年紀是四年級左右,身體條件還沒有定型,同時又具備了對一些複雜指令的了解能力、同夥伴搭檔的協作能力。但琪琪沒覺得年齡造成了什麼阻礙,她繪聲繪色地講着自己在獅隊的生活,語速不由自主地變快,“那個時候同班同學在練,跟我說有多好玩,我有了興趣就來嘗試一下。一開始是辛苦大于好玩,慢慢反而覺得苦中作樂,真的享受、沉浸其中。”

無論男女,入隊都要從最基本的訓練開始。鐘子瑩現在是鼓手,但在她加入獅隊時,一樣從紮馬步、練體能等基本功學起。很快,她展露出打鼓的天分。醒獅的樂器通常是鼓和镲,鼓點分七星、五星、三拜禮等套路,不同的套路裡是鼓點、鼓沿和鼓槌三種聲音元素的排列組合。鐘子瑩沒有學過其他樂器,沒有基礎,“打多了就會了。師兄我在旁邊聽,先是簡單的鼓點,一點點往上加,還是很快就能上手。”一開始也會被罵,學了半天學不會。但現在,餘衛钊認為鐘子瑩打鼓比他更好,“尤其是在融合不同的打法上。我打了十幾年,現在讓我轉(打法)已經不行了,手勢已經定型了。她現在已經是超過我了。”一邊說,他一邊露出驕傲又欣慰的笑容。

“徒弟就是應該超過師父。”餘衛钊眼裡,“應該”的事情有很多,按時按量訓練、遵守獅隊規章制度——但其中,不包括醒獅“應該”隻是男孩的事。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淑賢(左上)外套C+plus SERIES

子瑩(中間)運動套裝、吊帶均為CELINE by Hedi Slimane

琪琪(右上)夾克CELINE by Hedi Slimane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2019年正月初一,獅隊外出商演,商場業主發現即将上場表演的都是女孩,立刻火急火燎地找到教練要求全部換成男隊員。

“理由是會影響風水,”餘衛钊說,這件事成為長久以來梗在他心裡的一根刺,“我自己生的也是女兒,這算什麼意思,都什麼年代了。”入隊比較早的鐘子瑩和吳淑賢都記得這件事,“以前訓練時是沒感覺的,覺得我們也可以上,”鐘子瑩說,“結果那次發現原來是有人會有意見的。”

“男隊聽了也覺得很不開心,”淑賢說,“他們也花了很多心思指導我們排練,當時大家心裡都很難過,練了那麼久上不了。”更晚點入隊的琪琪沒有親曆事件,但也經曆過陳舊眼光的指點,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會投來不可了解的眼光,“我們出去拜年表演的時候,會有阿婆走來走去地說,怎麼女孩也來醒獅呢?”

“從傳統的角度看,是沒有女子隊的。我們現在能成立純女子隊是很罕見的,除非是學校隊,但在村隊裡是沒有的。”餘衛钊1999年進入獅隊,從隊員做到教練,現在幾乎是半個家長,一天天看着孩子們成長,深知她們的進步與改變,同時也知道,建立女子隊是一種對傳統的颠覆。“就像龍舟隊一樣,也是沒有女孩,以前甚至女人都不能靠近船。”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外套均為Messential

長久以來醒獅隊伍就是以男性為主,但傳統和習慣,并不是把女性拒之門外的理由。早在1985年,全國第一支女子醒獅舞龍隊就誕生在廣州,是由當時被稱為“南獅王”的趙繼紅一手成立。他走進廣州水泥廠、廣州航運總公司和第一棉紡織廠,向工廠的女工教授獅藝。

醒獅既是一種慶祝、祭祀的活動,更是一項融合了舞蹈和國術的運動。要在凳枱、梅花樁和高杆上做各種步法、彈跳、托舉等動作,對體能和力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女性在追平力量差距上要付出更多時間和汗水。餘衛钊對女隊員的訓練要求跟男隊員完全一樣,跑步大家都是兩公裡起步,“有時候準備比賽的話,女隊的強度甚至會更高,超過男隊。”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淑賢剛入隊時,手臂力量薄弱,教練讓她搬磚頭增強上肢力量。“放下磚頭就完全不一樣了,”淑賢說,“反差感特别強。”現在她擔任獅頭的角色,道具有五六斤重,“看師父示範覺得很靈活很輕松,自己舉的時候是真的很重。”

獅頭是醒獅的魂,要結合步法和道具控制,同時獅頭必須要表現出靈動的姿态和神情,眼睛可以眨,耳朵可以聽,嘴巴可以吼,這意味着演員要有很強的靈活性和柔韌性。但淑賢恰恰是“天生骨頭很硬的那種”,“教練讓我們練一字馬,我練了三個月還是沒什麼進步,就多下去了那麼一點點。”她攏起手指,比劃起自己說的一點點是多少,她常常在句子的結尾加語氣詞,說得快了,顯得分外可愛,“很難哒,要練很久哒。”

淑賢謙虛地說自己最沒天分,她10歲加入獅隊,堅持到今天。戴上獅頭的那一刻,白白淨淨的她像變了一個人,眼神裡是超乎年齡的定力、沉穩和犀利。拿下獅頭,她立刻跟琪琪跑到一旁的光影下開始了少女的自拍時間。

看過一次醒獅的人就會感受到,獅頭的飒爽英姿,是建立在獅尾的支援和奉獻上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獅尾的難度更高:獅尾的演員在後,視線被獅頭的演員完全擋住。“要憑感覺,”琪琪說,“平時的訓練裡要跟獅頭磨合,一開始是自己練,練熟之後再舉獅頭(的隊員),再上道具,一起練步法。”

琪琪前前後後換了四個搭檔,每一次換搭檔都是一個互相熟悉的過程,“技巧是一樣的,但要去熟悉獅頭的發力習慣。這是一個互相糾正的過程,獅頭感覺到了什麼問題會告訴我。我們還會拍視訊,下來一點點看自己哪裡有問題。”醒獅是一項協作運動,完成一個節目需要獅頭和獅尾間的默契和每一隻獅子對鼓點的熟悉。這一切當然是日複一日訓練的成果,同時也是隊員之間長期相處、彼此熟悉後的結果。“我們的女隊員都不嬌氣的。”琪琪自豪地說。

隊裡的隊員住得近,在同一所學校就讀,她們經常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來獅隊訓練。在編排節目時,也是所有人共同商量、集思廣益。“動作的編排,師兄會給我們建議,比賽的時候可以臨場發揮,臨場可能還會有更好的效果。”她們參加第五屆廣州市青少年醒獅表演賽的節目《桃園結義》,就糅合了隊員們的創意。

女孩也醒獅,這是屬于她們的少女時代!

“女生在動作方面做不到男生那樣,但是呢,女生表演出來(獅子)的神情呢,是比男生好的。”餘衛钊說。《桃園結義》裡,吳淑賢身披一隻定制的紫色獅子,身姿活潑靈動,表現醉倒時少了幾分粗犷,多了細膩和憨萌,是以往男選手難以表現出的狀态。《桃園結義》最終不僅拿到了群獅金獎,還拿到了最佳鼓樂組合,給了餘衛钊極大的驚喜,“我們隊一去到比賽場上,就是大殺全場,不管平時有些人怎麼用傳統偏見看待女子醒獅,到了台上我們就是震撼、犀利,不比任何人差。”

因為這支獅隊,每個人都收獲了驚喜,女孩子們收獲了友誼和成就感,學會了如何正視自己,如何勇敢地直面偏見。而我們也看到了一種新舊交織的力量:年輕的“10後”們愛着傳統的醒獅,這種力量無比珍貴。就像淑賢說的:“喜歡醒獅,更喜歡訓練的時候那種團結的氛圍,大家都在一起。”

*原刊于《ELLE世界時裝之苑》六月刊

攝影:wenjun

造型:awing

化妝/發型:JogoStudio

制片:邱曉雯、momo

美術:Joe

采訪、撰文:向幽

編輯:Sherry

導演/剪輯:Yushu Wang

視訊攝影:蔡泓鋒

視訊燈光:錢闖

調色:王堅

混音:小草

美術設計:夏飛

錄音師:蘇志堅

視訊燈光助理:劉波 張偉 劉浩宇

鳴謝: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政府、廣州白雲人和南興合興堂醒獅隊教練餘衛钊、張哲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