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夏有良,字修緣,畢業于杭州科大繪畫系。書香門第,祖上夏超曾任浙江省省長,大禹後裔。受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書畫宗師李文釆、李震堅教授。現為研究館員(正高)、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世界漢詩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杭州市人民政府采購評審(咨詢)專家、省市文化專家庫成員、浙江省政協詩書畫之友社理事,杭州書法院執行院長、杭州東南書法研究社常務副社長秘書長、杭州市老年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杭州市政協書畫研究院副秘書長等。

『藝術中國』夏有良

原浙江省政協主席劉楓題

文以載道 書畫兼修

—感受夏有良先生書畫藝術

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系密切,兩者的産生和發展,都是相輔相成的。自從書畫相會,本同質而異體書法與繪畫。中國畫就發生了根本變化。莽莽天宇、恢恢地輪,一切有形有影、有聲有色的萬象,都是書畫家匠心的依據、創造的源泉。中國繪畫充分運用書法藝術的線條,書法的用筆。書法中的線條和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線條和用筆,很難想象中國畫會是什麼樣。夏有良先生特别注重書畫同源,書法與繪畫同時兼修,将書法中的線條運用到自己的繪畫藝術中,又将繪畫中的空間挪用至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兩者相輔相成。

『藝術中國』夏有良

夏有良先生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小耳聰目染詩書畫引,後又堅持學習書畫。夏有良先生從事書畫教育40餘載,在當今身兼數職的他,一直堅持自己所熱愛的書畫藝術。同時在當代書畫名家李震堅、林锴、朱關田、呂邁、李文采、陳振濂、王冬齡、馬世曉、俞建華等諸先生的指點下,對中國畫和書法有他自己一定的了解。

『藝術中國』夏有良

夏有良先生是一位忠于傳統、恪守法度、耐得住寂寞的中國畫畫家及書法家。他在創作中一直很注重線條和筆墨,而同時不丢“境界”“氣象”“氣韻”“意境”不是夏有良先生山水畫的全部,也不是他山水畫的靈魂。欣賞夏有良先生的作品,其突出特點在于他較好地繼承了“以書入畫”的文人傳統。在他筆下的青山秀水,以線立骨,構圖不求奇險,總是平中無奇,充實、飽滿、大氣,筆墨則凝重、堅實,用線筆筆中鋒。他的作品不刻意追求風格的獵奇,而強調自然而然,有感而發,用心寫來,水到渠成,流露出深遠、淡雅、凝重和煙雲流潤的意境。無論是小橋流水,還是寥寥幾筆的茅屋,在他的筆下始終充滿了一股靈氣,一股活力。在咫尺之中營造自然景色,筆墨滋潤,風格清雅。在景與情的營造上盡得真山水之神韻。雨水充沛的江南,滋潤着大地,給萬物以生機,這就是悠遠而又古老的江南風韻。我想,水,是他畫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一種文化,或者是一種感情的象征和寄托,是一種靈感的源泉。他把江南雨季的煙雨朦胧,水墨畫式的清淡,靈動變幻的激情,豐富涵蓄生機的感覺融入畫中,給人以無限美感。那溫馨的畫面,溪水般地流入讀者的心田,慢慢地把人帶入和諧、甯靜的詩的境界。

『藝術中國』夏有良

夏有良先生對書法的了解和練習,都有他自己的一面。他一直孜孜不倦學習書法,從摹碑臨書入手,注重書法的基石。他在書法作品的創作中,“實”與“虛”互相結合。“實”的有形,下筆正确、結構明晰、章法自然;“虛”的無形,空間得體、氣韻連貫。“實”與“虛”兩者互相依存,互相為用,共同表現出書法作品的審美價值。他用筆有遲急、起伏、曲折之分,筆鋒有正側、藏露之别,筆畫形态有方有圓,還要講求筆力與筆勢;結構有奇正、疏密、違和等法理;寫形與神,他熟練技巧,運氣達毫端,以氣行筆,點畫之間氣脈相通,氣韻和神采才表現出來。他書法中的意境美,我們是可以通過他作品中字裡行間确确實實地感觸到的。

『藝術中國』夏有良

中國畫與書法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在這樣的作品面前,第一感覺是“自然”。這是與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觀念、風格分不開的,是以在藝術創作實踐中應強調書畫同源,注重藝術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闫大海/文

現為:

西泠印社社員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美術傳媒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浙報傳媒藝術品投資聯盟副理事長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夏有良祖上民國第一任浙江省省長夏超題匾額及西泠印社保護碑

杭州日報記者:孫樂怡/文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耳濡目染詩畫書印,後又堅持學習書畫。夏有良從事書畫教育四十餘年,如今,身兼數職的他,仍然堅持着自己所熱愛的書畫藝術。

轉益多師 從小與書畫結緣

『藝術中國』夏有良

1964年,夏有良剛滿十二歲,進入上泗中學學習的那幾年,可以說影響了他的一生。其中有兩位老教師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是美術老師汪執之,他教我畫‘歐陽海之歌’的插圖,給我講色彩、構成、虛實,講中國畫的染、填、塗、勾等正常技法,同時給我講‘齊以靜心,解衣般礴的境界’”。五十多年過去了,老師的教誨和傳統的審美觀念,夏有良記憶猶新。“另一位是管圖書館的老師吳綠莺,她每次都會主動向我推薦書籍,講解人物故事,曆史背景,在她的推薦下,我讀了很多名著。”1979年,夏有良在杭州量具廠工作,做過翻砂工、鉗工、磨床工等職,因為文字功底不錯,調入廠部任宣傳幹事。爾後夏有良跟随李文采學習書法,“他不光在技法上給予我指導,還經常帶我去看許多書畫真迹。”也正是從那時候起,夏有良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藝術中國』夏有良

1985年,夏有良考入杭州成人科技大學(浙江美術學院教學點)繪畫專業,在王伯敏、徐永祥、闵學林、周詩成、鄒廣明、王冬齡等浙江美院優秀教師的指導下,系統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四年後,畢業創作時要找一位指導老師,李文采先生帶我去李震堅先生家,李震堅先生沒有問我一句和繪畫有關的事,就問書法如何?”夏有良回憶道,“李文采先生說我已經跟他學了五年,李震堅先生說‘那就行了!’在教繪畫時,他教我仔細看他沾多少水、多少顔料,用筆的層次……”

一路以來,夏有良遇到了許多好老師,呂邁、林锴、朱關田、陳振濂、馬世曉等,他們的教育觀念也時刻影響着他的人生,他的生活與書畫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藝術中國』夏有良

潤筆和墨聯研習書畫是每天的必修課學無止境,藝無止境。夏有良的書畫藝術,這與他多年的苦心鑽研是分不開的。以書畫為媒,他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砥砺、共同進步。從藝以來,他不問名利,潛心翰墨,找到了一條快樂之路。忠于傳統,恪守法度,耐得住寂寞。在創作中,他十分注重線條和筆墨,同時不丢境界和氣韻。他的書法作品,虛實互相結合,用筆有遲急、起伏之分,筆鋒有正側、藏露之别,以氣行筆,點畫之間氣脈相通。他的山水畫,常給人無限美感:江南雨季的煙雨朦胧,水墨畫式的清淡典雅,欣賞他的山水畫,令人心境舒朗、恬淡從容。

『藝術中國』夏有良

在夏有良看來,書畫早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臨帖2小時,這和吃飯一樣,是每天必修的功課。”除了利用空餘時間,在書桌上揮毫潑墨,夏有良總能從生活中尋到書畫的靈感,他也一直在琢磨研究如何把字寫好、畫畫好。如今,書畫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及家長們的關注,作為一名教師,夏有良想要把更多好的東西傳承下去,仍在帶班教書的他,願意将正确的方法技法傳授給下一代,帶領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

『藝術中國』夏有良

翰墨飄香 三十多年堅持送春聯1989年起,夏有良堅持在每一年春節前,親自手寫春聯送到各個基層去。“算一算也有三十多年了,每年年前給各個鄉鎮基層送春聯仿佛都成了一種習慣,每年至少得寫兩三千幅。”過年前的那段時間,也成了夏有良特别忙的時候,有時甚至還要“趕場”,一天參加幾場寫春聯送祝福活動。在送春聯下鄉前,夏有良還會根據當年的生肖設計一些頗有創意的形式。“要想每年的春聯都有新意,必須要做‘功課’,一個‘福’字在我這裡就有一百種寫法。”

『藝術中國』夏有良

“很多東西你一旦喜歡它,愛上他,你就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上面了,并把他當成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三十多年來,夏有良寫的春聯走進了千家萬戶,也帶去了萬千祝福。“多年的堅持,我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基層老百姓也得到美的享受。”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向廣大群衆義務書贈春聯,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弘揚傳統書法藝術,讓更多市民群衆了解書法和楹聯,另一方面讓書法藝術紮根基層,紮根群衆,深入人心,“這也是每一位書法家應盡的責任和時代擔當”。他說,“送春聯送福,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小事情’,在做這件事的同時,我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藝術中國』夏有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