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夏有良,字修缘,毕业于杭州科大绘画系。书香门第,祖上夏超曾任浙江省省长,大禹后裔。受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画宗师李文釆、李震坚教授。现为研究馆员(正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杭州市人民政府采购评审(咨询)专家、省市文化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杭州书法院执行院长、杭州东南书法研究社常务副社长秘书长、杭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杭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等。

『艺术中国』夏有良

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题

文以载道 书画兼修

—感受夏有良先生书画艺术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自从书画相会,本同质而异体书法与绘画。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书画家匠心的依据、创造的源泉。中国绘画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线条,书法的用笔。书法中的线条和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线条和用笔,很难想象中国画会是什么样。夏有良先生特别注重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同时兼修,将书法中的线条运用到自己的绘画艺术中,又将绘画中的空间挪用至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两者相辅相成。

『艺术中国』夏有良

夏有良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耳聪目染诗书画引,后又坚持学习书画。夏有良先生从事书画教育40余载,在当今身兼数职的他,一直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书画艺术。同时在当代书画名家李震坚、林锴、朱关田、吕迈、李文采、陈振濂、王冬龄、马世晓、俞建华等诸先生的指点下,对中国画和书法有他自己一定的理解。

『艺术中国』夏有良

夏有良先生是一位忠于传统、恪守法度、耐得住寂寞的中国画画家及书法家。他在创作中一直很注重线条和笔墨,而同时不丢“境界”“气象”“气韵”“意境”不是夏有良先生山水画的全部,也不是他山水画的灵魂。欣赏夏有良先生的作品,其突出特点在于他较好地继承了“以书入画”的文人传统。在他笔下的青山秀水,以线立骨,构图不求奇险,总是平中无奇,充实、饱满、大气,笔墨则凝重、坚实,用线笔笔中锋。他的作品不刻意追求风格的猎奇,而强调自然而然,有感而发,用心写来,水到渠成,流露出深远、淡雅、凝重和烟云流润的意境。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寥寥几笔的茅屋,在他的笔下始终充满了一股灵气,一股活力。在咫尺之中营造自然景色,笔墨滋润,风格清雅。在景与情的营造上尽得真山水之神韵。雨水充沛的江南,滋润着大地,给万物以生机,这就是悠远而又古老的江南风韵。我想,水,是他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一种文化,或者是一种感情的象征和寄托,是一种灵感的源泉。他把江南雨季的烟雨朦胧,水墨画式的清淡,灵动变幻的激情,丰富涵蓄生机的感觉融入画中,给人以无限美感。那温馨的画面,溪水般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慢慢地把人带入和谐、宁静的诗的境界。

『艺术中国』夏有良

夏有良先生对书法的理解和练习,都有他自己的一面。他一直孜孜不倦学习书法,从摹碑临书入手,注重书法的基石。他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实”与“虚”互相结合。“实”的有形,下笔正确、结构明晰、章法自然;“虚”的无形,空间得体、气韵连贯。“实”与“虚”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他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写形与神,他熟练技巧,运气达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他书法中的意境美,我们是可以通过他作品中字里行间确确实实地感触到的。

『艺术中国』夏有良

中国画与书法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在这样的作品面前,第一感觉是“自然”。这是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观念、风格分不开的,因此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应强调书画同源,注重艺术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闫大海/文

現为: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浙报传媒艺术品投资联盟副理事長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夏有良祖上民国第一任浙江省省长夏超题匾额及西泠印社保护碑

杭州日报记者:孙乐怡/文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诗画书印,后又坚持学习书画。夏有良从事书画教育四十余年,如今,身兼数职的他,仍然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书画艺术。

转益多师 从小与书画结缘

『艺术中国』夏有良

1964年,夏有良刚满十二岁,进入上泗中学学习的那几年,可以说影响了他的一生。其中有两位老教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是美术老师汪执之,他教我画‘欧阳海之歌’的插图,给我讲色彩、构成、虚实,讲中国画的染、填、涂、勾等常规技法,同时给我讲‘齐以静心,解衣般礴的境界’”。五十多年过去了,老师的教诲和传统的审美观念,夏有良记忆犹新。“另一位是管图书馆的老师吴绿莺,她每次都会主动向我推荐书籍,讲解人物故事,历史背景,在她的推荐下,我读了很多名著。”1979年,夏有良在杭州量具厂工作,做过翻砂工、钳工、磨床工等职,因为文字功底不错,调入厂部任宣传干事。尔后夏有良跟随李文采学习书法,“他不光在技法上给予我指导,还经常带我去看许多书画真迹。”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夏有良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艺术中国』夏有良

1985年,夏有良考入杭州成人科技大学(浙江美术学院教学点)绘画专业,在王伯敏、徐永祥、闵学林、周诗成、邹广明、王冬龄等浙江美院优秀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四年后,毕业创作时要找一位指导老师,李文采先生带我去李震坚先生家,李震坚先生没有问我一句和绘画有关的事,就问书法如何?”夏有良回忆道,“李文采先生说我已经跟他学了五年,李震坚先生说‘那就行了!’在教绘画时,他教我仔细看他沾多少水、多少颜料,用笔的层次……”

一路以来,夏有良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吕迈、林锴、朱关田、陈振濂、马世晓等,他们的教育观念也时刻影响着他的人生,他的生活与书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艺术中国』夏有良

润笔和墨联研习书画是每天的必修课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夏有良的书画艺术,这与他多年的苦心钻研是分不开的。以书画为媒,他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砥砺、共同进步。从艺以来,他不问名利,潜心翰墨,找到了一条快乐之路。忠于传统,恪守法度,耐得住寂寞。在创作中,他十分注重线条和笔墨,同时不丢境界和气韵。他的书法作品,虚实相互结合,用笔有迟急、起伏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他的山水画,常给人无限美感:江南雨季的烟雨朦胧,水墨画式的清淡典雅,欣赏他的山水画,令人心境舒朗、恬淡从容。

『艺术中国』夏有良

在夏有良看来,书画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临帖2小时,这和吃饭一样,是每天必修的功课。”除了利用空余时间,在书桌上挥毫泼墨,夏有良总能从生活中寻到书画的灵感,他也一直在琢磨研究如何把字写好、画画好。如今,书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家长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夏有良想要把更多好的东西传承下去,仍在带班教书的他,愿意将正确的方法技法传授给下一代,带领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艺术中国』夏有良

翰墨飘香 三十多年坚持送春联1989年起,夏有良坚持在每一年春节前,亲自手写春联送到各个基层去。“算一算也有三十多年了,每年年前给各个乡镇基层送春联仿佛都成了一种习惯,每年至少得写两三千幅。”过年前的那段时间,也成了夏有良特别忙的时候,有时甚至还要“赶场”,一天参加几场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在送春联下乡前,夏有良还会根据当年的生肖设计一些颇有创意的形式。“要想每年的春联都有新意,必须要做‘功课’,一个‘福’字在我这里就有一百种写法。”

『艺术中国』夏有良

“很多东西你一旦喜欢它,爱上他,你就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上面了,并把他当成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三十多年来,夏有良写的春联走进了千家万户,也带去了万千祝福。“多年的坚持,我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基层老百姓也得到美的享受。”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向广大群众义务书赠春联,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书法艺术,让更多市民群众了解书法和楹联,另一方面让书法艺术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深入人心,“这也是每一位书法家应尽的责任和时代担当”。他说,“送春联送福,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小事情’,在做这件事的同时,我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
『艺术中国』夏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