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銀機器人,“慌不擇路”

軟銀機器人,“慌不擇路”

前幾日,機器人“狂魔”軟銀又開始了新動作。

這次,軟銀将重心放在了公共衛生領域,4月份,軟銀宣布将政策性注資铠耀環境,交易完成後,軟銀機器人将擁有铠耀消毒業務約5%的股權。2020年是機器人從科技層面落地到現實生活的關鍵分水嶺,無接觸服務赫然改變了這個世界,也改變了某些行業的運氣。

機器人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消毒、物流、協作……機甲戰士守護地球的的劇情輪番突破次元壁,回看企業端,去年一年之内,僅中國服務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就暴漲78.92%,達到10.5萬家,融資113起,融資金額總計超過440億人民币。這幾年,軟銀的機器人帝國頻現裂痕,赫赫有名的 Pepper 一度停産。

時至今日,風再吹起。隻是相比于從前,大批智能商用機器人落地已人滿為患,就在2021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達到146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32.2%,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增長率峰值。

亂拳打死老師傅,軟銀也有些急了。

孫正義的“阿童木”還未誕生

軟銀在機器人領域的濃墨重彩總共有兩筆,一筆是2015年,Pepper正式開始面向市場銷售,這個号稱擁有“情感引擎”的機器人一度寄托了孫正義對阿童木的美好期待,兒時因為一部漫畫,機器人夢便在孫正義的心裡生根發芽。

第二筆便是2017年,軟銀以9.21億美元将波士頓動力收入麾下。隻不過,這兩項在外人看來足以睥睨機器人圈的大動作并沒有完美地孵化出孫正義的阿童木,就商業化的角度而言,甚至可以說是折戟沉沙。

Pepper叫好不叫座是不争的事實。據悉,從2015年前後推出以來,總共隻生産2.7萬台,由于銷售價低于成本價,軟銀機器人一度虧損高達10 億美元,2017年3月底,公司還差點陷入資不抵債。

軟銀機器人,“慌不擇路”

目前,有傳聞說Pepper已停産,更令人詫異的是,軟銀計劃裁掉其機器人公司在法國的半數員工。而波士頓動力,更像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最有名的四足機器人“Spot”,截至2020年底僅售出約400台,最終軟銀還是将其轉賣給了現代汽車。

Pepper與Spot的商業化征程為何如此艱難?

坦白來講,由于勞動力稀缺,社會嚴重老齡化,導緻日本的機器人應用領域十分寬泛,金融、旅遊、醫療護理業……行行催生出新的服務模式。以醫療為例,根據厚生勞動省的資料,2025年日本護理人員的供需缺口約為38萬人,日本機器人市場預計2025年為490億美元,2035年為910億美元。

市場看似龐大,而孫正義卻遲遲沒有成功的症結便在于此。事實上,放眼全球,機器人的滲透率都微不足道,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機器人滲透率僅為0.9%,機器人占勞動力市場比例約為1%,到2040年機器人滲透率或許能達到7%-18%。

僅囿于本國市場,軟銀一時間很難找到全球客戶群。另一方面,Pepper所強調的情感引擎未必能引起人工智能的狂歡,碳基生物與矽基生物之間的倫理界限盡管有些杞人憂天,但涉及商業範疇,總有些許敏感。

據悉,軟銀出售給企業的機器人産品基本都關閉了情感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9年,索尼就曾推出一款概念與Pepper相似的家庭陪伴機器狗AIBO,但整整七年,AIBO也隻在全球售出15萬台,結局與Pepper同病相憐。

至于波士頓動力,一款售價接近50萬人民币的機器人在目前市場陷入冷寂,實屬意料之中。仿生機器人的研發是科技迷舍不下的朋克夢,但對于資本來講,不成正比的投入與收益注定無法為這場終極遊戲頻頻買單。

從2015年到如今,七年時間終究被錯付。但孫正義依舊沒有放棄他的阿童木,公開資料顯示,軟銀目前投資的人工智能相關獨角獸企業約有300家,其中與機器人直接相關的就有18家,而波士頓動力雖然被賣給了現代,但軟銀還保留着20%的股份。

孫正義的阿童木至今還未誕生,但很明顯,軟銀沒有要放棄的意思。

軟銀還在等待一個“場景”?

毫無疑問,孫正義還在等待一個讓阿童木們現身的機會。但究竟何時何地才能讓機器人落地成為普遍意義上的現實,不僅是孫正義,無數人都在猜測觀望。《科學機器人》雜志上曾經發表過一個調查結果,未來将會有1000 個工作崗位的自動化風險升高。

麥肯錫的相關報告也顯示,自動化早期應用會使2.2億勞動者需要變更職位,并讓5160億個工時被取代。這兩年,醫療、物流、倉儲、教育……種種行業勾勒出資本對機器人行業的仰望圖鑒。盡管目前還沒有一個頭部品牌橫空出世,為整個行業提供樣本,但資本顯然不想繼續龜潛,這條路終究還要走下去。

如今的軟銀,再創機器人帝國多少有些無頭亂撞,錢多人闊一直是孫正義在投資領域最矚目的标簽,錢撒出去,能不能聽到回響是後話。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到底會在哪裡爆發?在沒有明确答案之前,似乎隻能看運氣。

除了公共醫療,軟銀還緊鑼密鼓地進攻倉儲、教育等智能服務領域。近十年以來,物流與電商行業強勢哺育了倉儲自動化,去年4月份,在賣掉波士頓動力不久後,軟銀就斥資28億美元收購專注倉庫機器人技術的AutoStore System 40%的股權。

據悉,AutoStore擁有2萬台機器人,分布在35個國家,客戶包括Puma、百思買和西門子等全球藍籌客戶群。與此同時,軟銀還陸續宣布與專注教育的RobotLAB合作,與日本電子制造商 Iris Ohyama 共同開發餐飲服務機器人,投資 Bear Robotics運輸機器人……

盡管此前的計劃都打了水漂,但似乎隻要與機器人沾邊就會在軟銀的考慮範圍之内,孫正義一向強勢,且行事瘋狂,對于機器人的焦慮情緒更是躍然紙上。這種急切的心情不難了解,機器人大戰随着無人服務持續推進,各國資本下手不比軟銀慢。

據《洞見 2021-新興産業投資機會》報告,在細分領域中,公共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領域的投資金額較多,分别占總金額的49.7%與23.7%。僅僅是專業清潔機器人,現實生活裡最常見的消殺機器人,全球有50家企業能夠提供這種終端裝置。

軟銀機器人,“慌不擇路”

倉儲更是服務向機器人領域的兵家必争之地,PitchBook 的資料顯示,全球向倉庫自動化公司注入的風險資金量在2020年翻一倍多。

不難看出,全球機器人列陣以待,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機器人應用每年将産生1.70至4.50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可想而知,跟孫正義一樣瘋狂且焦急的科技狂魔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蟄伏。

這個領域一波三折,軟銀從自信滿滿到慌不擇路,其實總共也沒有幾年時間。現在的舉棋不定,實則将資本的胃口暴露無遺,一種緊張且微妙的局勢正在全球機器人市場慢慢鋪開。

軟銀需要中國市場,但中國未必需要軟銀

早在2013年,中國機器人就穩居世界最大的市場佔有率級,并保持逐年持續增長。2018年,中國光工業機器人消費總額就高達13.5萬台,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服務領域,由于國内智能服務端熱潮興起,預計到2025年智能個人終端助理将覆寫90%的人口。

不可否認,軟銀的商業嗅覺十分敏銳。從去年開始,孫正義就格外看好中國市場,不僅是市場,軟銀還格外支援中國企業,接連領投優艾智合、思靈機器人、擎朗智能,仿佛重新将資本的光環放在了國内企業頭上。

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承載着孫正義不少夢想,放眼全球,孫正義的選擇無疑是理智且正确的。根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全球估值超10億美金的人工智能行業的獨角獸達到63家,其中有1/3來自中國,國内很多AI獨角獸的背後,都不乏有軟銀迫切的腳印。

另一方面,國内人工智能需求市場逐漸呈現出一種外微國強的趨勢,以機器人領域為例,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國内外資品牌與本土自主品牌共同分食這個偌大的市場,直到這兩年才有所改變,2018年,外資機器人在華銷售91908台,同比下降10.98%。

相反,中國自主品牌機器人銷售43555台,同比增長16.2%,其中,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中占比32.2%,比2017年回升5.5個百分點。這也就意味着,外來品牌想要繼續馳騁中國市場的難度連年上升,軟銀如此青睐國産企業不是沒有道理。

機器人企業燒錢迅速毋庸置疑,饒是波士頓動力也填不起一個接一個的窟窿,這是資本把持機器人市場的關鍵所在。

國内機器人領域最需要用錢的地方在零件上,由于關鍵零部件一度由海外把持,生産成本才遲遲難以降低。廣發證券一則研報顯示,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電機占機器人總成本的比例接近70%,而一台減速器的進口成本大約為國外價格的3~4倍。

但令人欣慰的是,國産零部件替代率逐漸增加。資料顯示,中國受理機器人相關專利總量為162485件,占全球已公開的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總量的44%,上遊技術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多,達到37%。

國内機器人配套供應鍊完善後的成果顯著,國外某類型機器人的基本報價為20-30萬元,國内一台同等性能的機器人價格已經不足3萬元。與此同時,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演講中也提到:在整個機器人産業鍊,無論是上遊底層硬體,從AI晶片、伺服舵機、減速機、傳感器等技術,中國擁有全球最長的産業鍊。

成本降下來,技術已就位,一旦企業能自力更生,軟銀想要借大陸實作孫正義的機器人夢恐怕并不容易。更何況,孫正義對人工智能有濃厚的興趣,國内資本顯然也不是吃素的,就目前看來,騰訊、小米、位元組紛紛傾巢而出,軟銀的機會便更渺茫了。

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網際網路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衆号:道總有理(daotmt)。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