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作者:曆史的使命

前言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毛家祖孫三代(毛岸青、兒子毛新宇、孫子毛東東)

毛岸英犧牲後,毛岸青是毛主席唯一的兒子。他的存在,及他的後代的存在,是毛主席生命的延續,有某種象征意義。

毛岸青童年遭受的苦難,是毛主席心裡永恒的傷痛

對于毛岸青,毛主席有一種既心痛又疼愛的複雜情感。如果說大兒子毛岸英的犧牲對毛主席來說是一種驕傲的痛,那麼,毛主席對毛岸青則是一種内疚的痛。

1923年11月13日,毛主席的第二個兒子出生在長沙東鄉闆倉的楊家。此時,毛主席正在北京,獲悉兒子出生的消息,在信中和楊開慧商議,給兒子取名為“岸青”,寓意“明媚的岸邊”。

毛岸青從小就跟随父母辛苦的東奔西走,1924年到上海,1925年落腳韶山,1926年去廣州,之後又輾轉長沙、武漢兩地,直到大革命宣告失敗。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1925年,32歲的毛主席

那幾年間,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龍過着奔波不定的生活。毛主席曾感慨:“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走萬裡路啊!”

奔走,短暫停留,繼續奔走,構成了毛岸青童年的生活内容,也給他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别樣的影響。

在童年毛岸青的記憶裡,毛主席留給他的印象并不深刻。但在為數不多的幾件事裡,能夠看出毛主席愛子、教子的與衆不同。

有一次,毛岸青拿着一塊玻璃玩,保姆發現了急忙把他手裡的玻璃要回來。毛主席看見後制止她:“随他去吧,沒關系的。”

保姆說:“那劃破了手怎麼辦?”毛主席說:“流血了,他就記住了,下次就再也不敢玩了。”由此可見,毛主席教育孩子不是嬌縱溺愛,他鼓勵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

此後的日子,毛主席和楊開慧聚少離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毛岸英沒能像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樣得到父親的關心和照顧。

1927年,毛岸青4歲,毛主席奉命發動秋收起義,不得不和妻兒揮手告别,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

1930年10月24日,毛家被國民黨士兵團團圍住,他們用槍托撞門,闖進屋裡。毛岸青和毛岸英被突如其來的聲音驚醒,睡眼惺忪地爬起來,看見媽媽被壓着朝外走,絲毫沒有反抗之力。

毛岸英站到媽媽面前,口裡喊着:“不去不去,我媽媽是好人,哪也不去!”敵人用力把他推開,惡狠狠地說:“好,把你這個小共産黨也一起帶走。”

11月14日,楊開慧英勇就義,年僅7歲的毛岸青永遠地失去了母親,從此和母愛無緣了。黨組織考慮到毛主席三個孩子的人身安全,将他們接到上海,安置在大同幼稚園。1931年,毛岸龍因患腹瀉性痢疾,救治無效身亡,留下毛岸青和毛岸英相依為命。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毛岸青和毛岸英在大同幼稚園(第二排左一為毛岸英,右一為毛岸青)

1932年3月,大同幼稚園解散,毛岸青和毛岸英被人領養,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還要忍受無休止的打罵,他們一怒之下離家出走,開始在上海街頭流浪。

毛岸青和毛岸英當過學徒,受盡老闆的欺壓淩辱。逃出後,兩個人靠做雜工維持生計,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毛岸青還曾被上海警員毆打頭部,頭痛欲裂,在地上打滾,起不來身,被趕來的毛岸英背回去後一病不起,因沒能及時救治,便留下了後遺症。

自那以後,毛岸青常常神情恍惚,看人總是怯生生的,幾乎很少與人交流,隻有和哥哥毛岸英在一起才會露出笑臉。

1936年,上海地下黨找到了毛岸青和毛岸英,此時毛岸青13歲,毛岸英14歲。毛主席得知孩子們平安的消息,告訴收養他們的地下黨員:不必将孩子送來陝北,如果有機會就将他們由上海直接送到蘇聯。

6月底,毛岸青和毛岸英乘坐法國遊船從上海啟程,途經法國,最終到達蘇聯,進入共産國際所辦的國際兒童院。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毛岸青和毛岸英在蘇聯

1937年,毛主席率領紅軍到達陝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經常向西北方眺望。每當這一幕出現,從業人員就知道毛主席是想念遠在異國他鄉的孩子們了。

1938年,有人從蘇聯捎來了毛岸青和毛岸英的照片。看着照片上兩個茁壯的少年,毛主席樂不可支,他一遍一遍看着手中的照片,來回在房間裡走來走去,不禁淚流滿面,那份埋藏在心底的思念和牽挂湧現出來。

看着朝思暮想的兒子,毛主席百感交集,一件件往事浮現在眼前,一半是喜悅,一半是愧疚吧。尤其對曾遭毒打,頭部受過傷的毛岸青,他既難過又心疼,充滿恻隐之心。不久之後,有人要去蘇聯,毛主席親筆寫了一封信,交由他帶去。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毛主席在延安

1938年3月,毛岸青和毛岸英生平第一次收到來自遙遠的祖國延安的來信,寄信人是他們最親愛的父親毛主席。

毛主席在心中寫道:

親愛的岸英、岸青: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并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現因有便,托緻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

一個月後,毛主席又給毛岸青和毛岸英寫了一封信,并附上自己的照片。信的一開頭,毛主席就寫道:“早一月給你們的信收到沒有?收到了,寫點回信給我……”

8月26日,毛主席再一次托人捎來一封信:

岸英、岸青二兒:你們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歡喜!你們近來好否!有進步否?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裡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不知收到否?來信告我,下次再寫。祝你們發展、向上、愉快!”

骨肉分離十幾年,這短短的幾封信,傾注了毛主席對兒子們多少思念之情,字裡行間,都是毛主席對孩子們深深的牽挂。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1946年,毛主席在延安打乒乓球

而遠在蘇聯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十分想念父親,隻是相隔萬裡,他們隻能靠書信表達思念。

在蘇聯,毛岸青還是性格沉靜,默不作聲的青年,他最大的興趣愛好是看書,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拿着一本書,友善随時浏覽。

當時,兒童院的學生吃飯需要飯票,毛岸英常常這一頓吃了下一頓的糧,不到月底糧票就用光了,隻好餓肚子。

餓急的時候,他會到柳克斯旅館,這裡住着羅榮桓一家。毛岸青輕手輕腳地走進家裡,也不說明來意,隻是坐在一邊看書。羅榮桓妻子林月琴一看就知道他又沒有糧票了,趕快打開冰箱給他拿吃的。

雖然有哥哥毛岸英的陪伴,但毛岸青童年,少年、青年時期仍是缺少關愛的。作為毛主席的兒子,毛岸青的人生經曆與衆不同,而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同樣慘痛。他所經曆的人生坎坷和生死離别不是普通人所能體會的。腥風血雨中的颠沛流離,政治的驚濤駭浪,情感的悲痛欲絕,毛岸青體會得更具體也最深刻。

毛岸青生病,毛主席又痛又悔

1951年,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傳來,毛岸青一時難以接受,一病不起。毛主席獲悉消息後,心情十分低落。

建國後,毛主席身邊隻有兩個孩子,毛岸英為國犧牲,毛岸青又深受疾病的困擾。這對一位年近60歲的父親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

有一天,毛主席和李敏沿着中南海湖邊散步,一路走到毛岸青的住處看望他。進屋後,李敏拉着毛岸青說話,毛主席靜靜地坐在一旁看着這一幕。他從毛岸青所說的話中,能夠看出兒子病得很嚴重。

毛主席用悲傷的語氣對李敏說:

我愛岸青,也非常同情他。他很小的時候,就跟岸英一塊淪落在上海街頭,受盡了苦難與折磨,曾多次遭到警察的毒打,這些摧殘對他的刺激太大了。他苦啊!因為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

毛岸青要搬出中南海住了,毛主席很傷感,他放心不下,囑咐李敏:“他要搬出去了,要離開我了,我很難再常見他的面,更難照顧他。我很難過,以後,你就代我多多照顧岸青吧……”毛主席的神色有說不出的苦澀,李敏看着父親落寞的樣子,心裡很難過,五味雜陳。

在毛主席的内心深處,博愛與痛苦交織。那份博愛,我們可以從他為人民所做的貢獻看出來。但他内心的痛苦,不是尋常人能夠體會的。

1952年,毛岸青去蘇聯接受住院。經過幾年的治療,毛岸青的病情大為好轉。1956年,黨中央派醫生赴蘇聯把毛岸青接回國。

1957年毛岸青來到青島休養,在這裡,毛主席依然沉默寡言,很少和别人說說笑笑,但他會和小孩子玩耍,從來不發脾氣。

毛岸青心裡是孤單、寂寞的,可是毛主席太忙了,唯一的哥哥又犧牲了,毛岸青心裡的苦,不知道該向誰傾訴,他的病情反反複複。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青年毛岸青

幾個月後,毛主席專程來到青島看望正在這裡療養的毛岸青,并且詳細地詢問了他的身體和生活狀況。

見到父親,毛岸青露出了心裡柔軟的一面,他告訴毛主席:“爸爸,你說怪不怪,幾十年沒有見到媽媽,昨天她來了,笑眯眯地說:‘孩子,我不能給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練好字給他抄啊!’”

話還沒說完,毛岸青已經泣不成聲,毛主席心裡不是滋味。他溫和地對毛岸青說:“你看看,這是不久前我寫的一首詞。”

這首詞叫《蝶戀花·答李淑一》,毛岸青輕輕地讀了起來:“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

讀着讀着,毛岸青忍不住失聲痛哭,嘴裡呼喊着:“媽媽!”毛主席也眼含熱淚。過了許久,毛岸青的情緒逐漸恢複平靜,毛主席和他講述了這首詞的創作過程,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接着,又叮囑毛岸青好好保重身體,早日恢複健康。

毛岸青還告訴毛主席,自己已經34歲了,想找個女朋友。醫院裡有一個女護士對他不錯,但他拿不定主意。認真的毛主席決定替毛岸青把把關,他請警衛處的徐永福對那個護士的情況做了了解,認為不太合适。于是,他找到毛岸青,勸說道:“這個護士别談了,另找個合适的吧!”

1959年,毛主席派李敏去看望毛岸青,知道他喜歡外國古典音樂,又出錢讓李敏去王府井外文書店買一些唱片帶去,足足裝滿了兩大箱子。毛主席和全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對兒子的愛表面平淡無奇,卻是體貼入微的。

此後,毛岸青的病情又出現波動,毛主席心裡放心不下,尤其操心毛岸青的婚事。他經常寫信寬慰毛岸青:“一定要安心,不要急躁。”

有一次,毛主席試探着問毛岸青:“你嫂子的妹妹怎麼樣?”這一問,問到了毛岸青的心坎上。毛岸青是嫂子劉思齊的妹妹,名叫邵華,與毛氏兄弟從小就認識。

當時,邵華在北京大學學習。毛岸青很喜歡邵華,隻因常年在外地療養,很少與她聯系,更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為了撮合兩個年輕人,毛主席鼓勵毛岸青多給邵華寫信:“岸青吾兒,聽說你的病情好多了,極為高興。聽說你同邵華通了許多信,是不是,你們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呢?你可以好好地同她談一談。”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毛主席和邵華(左一)

在毛主席的支援和鼓勵下,1960年,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婚。那一年,毛岸青37歲,邵華22歲。

1962年,毛岸青和邵華回到北京工作。邵華一邊上學,一邊照顧丈夫。由于耽誤了不少功課,她覺得學習很費力,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心裡很失落。

再加上毛岸青的病情不穩定,新婚夫妻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争吵和不愉快。于是,他們倆都分别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

此時的毛主席正好在上海、長沙、天津等地來回視察。他在百忙之中,抽空給邵華寫了一封信:“你好,有信,拿來,想看。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

這是毛主席家書中唯一沒有擡頭的信件,在這封信中,作為長輩的毛主席,無疑最了解兒子毛岸青的健康狀況。他沒有對兒媳邵華進行說教,而是用平易近人的口吻囑咐她加一點男子氣,勇敢地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可謂用心良苦!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毛主席和毛岸青夫婦

1970年1月17日,邵華誕下一子,毛主席喜出望外,為孫子取名為“毛新宇”。雖然毛主席沒能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孫子,但兒子毛岸青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他對毛岸青的擔憂終于可以落地了。

毛岸青親寫悼詞:您的重孫子已經上幼稚園了

毛岸青對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1976年毛主席逝世,毛岸青在家裡設定了靈堂,放滿了花圈和挽聯,吃飯時,兒子毛新宇看到父親在抹眼淚。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1994年,毛岸青夫婦和李讷夫婦參觀毛主席紀念堂

除了中南海,東湖飯店是毛主席晚年住得時間最長的地方。70年代,毛岸青曾3次來到這裡。1991年10月,毛岸青再次來到東湖飯店。這一年,毛岸青已經68歲。由于腿腳不便利,他走起路來有些慢。

走進東湖飯店,毛岸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毛主席的房間,看一看父親留下的遺物。看到父親用過的東西,父親的音容笑容仿佛近在眼前。有些遺物,毛岸青不能立馬想起來那是父親什麼時候用的,邵華會在一旁認真講解。

看到毛主席的照片,當邵華說到“這是父親的照片”時,毛岸青瞬間流下眼淚,轉過身用俄語和邵華交流。

東湖飯店的從業人員說:“毛岸青看到毛主席的照片時,他仍然能夠很清楚地辨認。我們雖然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但是不難感受到他深切的懷念之情。”

2003年12月26日,毛主席的重孫子毛東東出生了。巧合的是,他和毛主席的生日是同一天,更是毛主席生命的某種延續。

1957年,毛岸青思念母親傷心落淚,毛主席安慰:這是我寫的一首詞

毛岸青夫婦和孫子毛東東

2006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30周年的日子,毛岸青懷着深深的懷念之情寫下悼詞,其中一段是:“您的重孫小東東在您誕辰110周年之際的2003年12月26日出生了,現在他已上幼稚園念書識字啦,會用稚嫩童聲朗誦您的詩作、為您咿呀唱歌……敬愛的父親,當您離開我們的日子越久,我們的思念越深,敬意越濃。”

幾個月後,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逝世,毛新宇撰文悼念父親:

也許在另外一個世界,父親正和爺爺毛澤東、奶奶楊開慧、伯父毛岸英、叔叔毛岸龍,以及所有為中國革命犧牲的親人們、前輩們含淚相見。我向他們獻上衷心的祝願:祝他們在九重天上幸福地團聚,也祝爺爺毛澤東遺留給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的思想财富,能夠鼓舞全國人民。

毛岸青永遠的離開了,但毛主席的血脈仍然在毛新宇、毛東東的身上延續着。薪火相傳,這不僅是血脈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