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會欣賞平凡

學會欣賞平凡

2022024

學會欣賞平凡

生活被改變後,我們猛然發現,原本由忙碌和安靜拼湊出的不起眼的平凡,竟是如此美好、如此珍貴。

三年前,我寫下一篇文章,記錄的是丹麥藝術家威廉·哈默休伊( Vilhelm Hammersh i )的作品與經曆。這位名字不夠響亮的畫者,用一生的時間,隻勾畫了一個主題——平凡的美好。這份美好,對今天的多數人來說,太過珍貴,是以再次與大家分享此文(文字有調整)。

學會欣賞平凡

陽光 1900 年

我們身邊充斥着虛假的魅力。不過,虛假的問題,并不在魅力本身,而在于我們一緻認定的有魅力的事物上。就像司空見慣的一扇窗、一縷陽光,是否值得欣賞,又是否算得上美好?

哈默休伊的答案,非常明确。他在不同光線下,反描畫同一個場景又或是一些瑣碎細節,不厭其煩——那些可能被稱為枯燥的平淡、被忽略的平凡,那些因時間、天氣甚至心境不同而出現的細小入微的變化,對他來說,都是鮮活生動的。

學會欣賞平凡

室内的女人 1909 年

學會欣賞平凡

室内 1909 年

哈默休伊畫出的人物,亦是普通而生動的。

她們如往常一般讀着信件、縫補着衣服,專注于自己的事情,宛若生活在畫中,并不在意哈默休伊的畫筆。或者說,這就是畫中人的真實生活,平平淡淡,卻又散發着一種别樣的美感。

學會欣賞平凡

沏茶的女孩 1884 年

學會欣賞平凡

縫衣服的女孩 1887 年

學會欣賞平凡

女人的背影 1888 年

欣賞平凡,與時代格格不入,并非是潮流。在當時,歐洲的藝術家們滿是熱情,藝術運動風起雲湧——陷入僵化的學院派依舊頑固,印象派通過幾次展覽建造了自己的陣地,而野獸派和立體派正在醞釀新的變化。

哈默休伊對這些争鬥毫無興趣,他就像畫中的女士們,自顧自地忙着手中的活計,感受着房間裡的光線變化,十分滿足。因為那看似平凡細微之處,有着無法回避的吸引力。

學會欣賞平凡

畫架 1910 年

學會欣賞平凡

畫架 1912 年

對這樣一位藝術家,過往的藝術史書籍,并未做太多記載。在少有的關于哈默休伊的文字中,他留下了一段自述:線條是驅使我選擇某一個主題的主要因素,我稱之為繪畫的建築性。然後自然是光線。當然還有很多别的東西,但對我而言,最為重要是線條。

另有一段:我個人喜歡老房子,老家具,整個氛圍從所有的這些東西中散發出來。同時我也不會忽略一個事實:以放棄新的東西為代價而偏愛老的東西是錯誤的——當然是指好的新東西。現代人應該住在現代的房屋中,追随現代的品味比追随古老要好得多。

學會欣賞平凡

白色的門 1899 年

學會欣賞平凡

室内 1907 年

這是兩段邏輯結構極為相似的表述。讀這些文字,我們大緻可以勾勒出哈默休伊的輪廓:他有些木讷,不會輕易發表觀點,但每次講話,為了把前後關系理得清楚,為了不遺漏什麼,其語言時常會出現跳躍。

他畫中的人物也是如此。她們有着濃重的顔色和清晰的輪廓,哈默休伊通過數次顔色覆寫,使人物與周圍的一切都區分的十厘清楚。

學會欣賞平凡

窗前的兩個人 1895 年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哈默休伊走過了 52 年的生命時光。1916 年,他因癌症離世。

在此之前,未滿 30 歲的霍珀( Edward Hopper )完成早年教育來到歐洲,他與哈默休伊一樣沒有跟随抽象繪畫的潮流,而是走向了更為具象的現實題材。不過,沒有資料顯示二人曾經相識,他們一個選擇了平凡靜谧,一個選擇了獨孤疏離。

學會欣賞平凡

卧室 1890 年

讀哈默休伊的畫,我們還會想起更早的維米爾( Johannes Vermeer )。

他們都畫過讀信的女子,隻是,面對平凡的瞬間,兩人展現出了不同的氣質。哈默休伊的平凡偏向靜谧,維米爾的平凡則注重溫情,在那幅《讀信的藍衣女子》中,一束暖陽照進屋内,溫和地灑在女子身上,她似乎是突然從椅子上站起,又似乎是久久站立忘記了坐下,她站定在那裡,嘴角微開,文字之間的溫度真實可感。

學會欣賞平凡

讀信的艾達 哈默休伊 1899 年

學會欣賞平凡

讀信的藍衣女子 維米爾

對于哈默休伊的作品,德國詩人裡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 )曾如此描述:

他不是一個應該被草率介紹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往往在某一個時空中轉譯為冗長而舒緩的步調,并且提供觀賞者談論藝術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元素。

學會欣賞平凡

四個房間 1914 年

裡爾克的叙述還是過于詩意繁複了。在我看來,觀看哈默休伊的畫,不必刻意積蓄太多情緒,我們隻需去感受這些畫作,感受畫中的瞬間,就像感受自己的平凡生活那樣。

作者:莫一奧,文字工作者,長期從事中西藝術史和人文曆史等泛文化内容寫作,目前所有文章均釋出在微信公衆号“LCA”和“莫一奧的”。

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