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作者:小象文學說

滿懷遺憾的89歲"少将"

89歲的王曉棠,雖然獲得了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被世人視為人民藝術家的楷模,但她那雙充滿歲月痕迹的眼眸中,卻難掩遺憾的神情。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晚年的她孑然一身,曾經的愛侶言小朋早已離世,唯一的兒子言群也在年輕氣盛時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盡管如此,王曉棠依舊堅韌地活着,在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就連在最困難的時候,她也沒有放棄對電影事業的追求和熱愛。

正是這份對藝術理想的執着堅持,令她在晚年時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焰。她帶領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團隊,先後拍攝了《大進軍》、《大别山》等一系列堪稱經典的影片,用滄桑的鏡頭歌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緻敬那些為理想而犧牲的先烈。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每當提及這些作品時,王曉棠那飽經滄桑的臉上總會露出自豪的神色。盡管她也曾在人生的低谷幾近放棄,但最終還是憑借頑強的意志重新站了起來,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诠釋了什麼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平劇少女的夢想啟航

對于戲劇藝術,王曉棠自幼就懷有一顆癡迷的心。1934年,她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家人大多從事文藝工作。

盡管家境無須操勞,但由于戰火紛飛,一家人還是不得不颠沛流離,逃難東躲西藏。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幼小的王曉棠就這樣目睹了太多生離死别的慘景,她很早便體會到了生命的無常與珍貴。或許正是這些刻骨銘心的閱曆,讓她對追求夢想的決心有了更堅定的了解。

雖然父母起初并不太贊同她從藝,但看到孩子對此如此執着,母親還是給她請了當時最負盛名的平劇老師朗定一。

拜師之後,王曉棠就像一個癡迷的國小徒,日複一日刻苦鑽研,汲取精湛的平劇功底。她的勤奮刻苦令師父贊歎不已,并對她寄予厚望。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待到年紀漸長後,王曉棠毅然決然單身來到了上海,希望能在這裡深造自己的藝術夢想。

雖然一開始屢次碰壁未能如願,但她對夢想的執着追求卻從未動搖。她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上海劇專的門口,執拗地等待着一線新的入學機會。

這份對夢想的渴望和堅持,終于引起了當時上海劇專負責人黃宗英的注意。經過一番考評,黃宗英很快就被王曉棠出衆的天賦和苗子所折服,并最終破格錄取了她,讓她有機會加入了聲名赫赫的總政平劇團。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就這樣,懷抱着對藝術的無限憧憬,18歲的王曉棠正式踏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舞台。在這裡,她不僅将會學習更高深的藝術,更将會邂逅改變她一生的伴侶。

"文革"黑暗歲月磨砺意志

就在王曉棠的事業一帆風順之時,那場橫掃知識分子的"文革"運動卻橫空出世了。僅僅因為家庭出身的原因,王曉棠和丈夫言小朋就遭到了嚴厲的迫害,被關押進了臭名昭著的"牛棚"。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在那個陰暗潮濕的地牢般的環境裡,他們時刻面臨着身心上的摧殘和侮辱。王曉棠回憶起那段日子,至今依舊神色黯然。

她被強光照射雙眼,被粗暴地推搡質問,被要求交代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罪行"。而她當時唯一的願望,就是能與丈夫平安渡過這場劫難,好好地活下去。

在遭受了種種非人折磨之後,他們一家終于被下放到了偏遠的林場勞動改造。在那裡,王曉棠和丈夫用自己飽經風霜的雙手創造着艱難的生活。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他們曾以為,隻要熬過這一段黑暗的日子,就一定能迎來嶄新的陽光。

然而命運卻再次捉弄了他們——年僅18歲的獨子言群在那年染上了一場絕症,由于無錢治療最終不治離世。這無疑是對王曉棠母親的心靈最殘酷的折磨,讓她一度陷入了絕望的深淵。

回想起當年的情景,王曉棠至今還會潸然淚下。唯一的兒子就這樣離世,她當時感受到的是無以倫比的痛心和自責。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但正是這一tragically adv。 悲慘地巨大的打擊,反而讓她的意志變得更加堅定了。她發誓一定要為兒子活下去,一定要用雙手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坎坷命運無阻藝術追求

1975年,國家終于重新寬恕了王曉棠和丈夫,讓他們有機會重新回到八一電影制片廠,繼續從事自己熱愛的電影事業。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然而在這之前,命運又給了他們一記沉重的打擊——曾經的親人依靠,丈夫言小朋卻因身體原因與世長辭了。

突如其來的噩耗無疑讓王曉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絕望之中。在最失意、最孤立無助的時候,她的内心仿佛被無邊的黑暗完全吞噬。

如果不是還有一線藝術理想的渴望,或許她真的會徹底放棄人生。幸好,當年那個拼盡全力隻為追求藝術夢想的自己,仍然在心底燃燒着,沒有被磨難徹底撲滅。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而且,那次下放林場的艱苦勞作經曆也給了她全新的藝術視角。她終于真切地體會到了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這無疑也讓她對于創作更加有了獨到的見解。

就這樣,帶着對藝術的執着熱忱,王曉棠一次次拾起自己摔倒的身軀,重新站了起來。重返八一廠後,她将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了編劇、導演的工作上。

她渴望能通過自己獨特而富有同理心的視角,創造出更多質樸感人的藝術佳作。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電影《翔》就是她付出全部心血的孩子。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王曉棠的自傳體電影,她不僅親自操刀編劇和導演,還親自出演了女主角。

從構思到拍攝再到終映,她全程參與其中,用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訴說着一個普通人的不平凡人生曆程。

這部電影一經問世就獲得了觀衆的喜愛,更讓王曉棠圓了導演夢。從此之後,她就以"拼命三娘"的綽号馳騁于編導一線,執導拍攝了無數叫好叫座的佳作,其中包括歌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大進軍》、《大别山》等電影。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每當提及這些作品,王曉棠那布滿歲月印記的臉上總會露出自豪的神色。盡管她一生經曆了無數磨難,幾度陷入人生的絕境,但她最終還是憑借着頑強的意志重新站了起來,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诠釋了什麼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應有的風骨。

人民藝術家崇高風範

如今回首往事,王曉棠用自己的一生诠釋了什麼是一個真正的人民藝術家。她出生在那個動蕩年代,從小就見識過戰火紛飛的慘狀,但這并沒有消磨她對藝術追求的熱忱。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18歲那年,她就孤身一人來到陌生的上海,拼盡全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雖然一開始屢屢碰壁,但她從未放棄過。正是這份對夢想的執着,讓她最終有了展現自身才華的機會,被破格錄取進入了聲名赫赫的總政平劇團。

從那時起,她就全心全意投入到了藝術事業中去。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即便在"文革"的黑暗歲月,王曉棠也從未被磨滅過内心的理想火種。遭受了種種非人迫害後,她和家人被下放到偏遠農村勞動改造。

但正是這段經曆,讓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為她後來的藝術創作赢得了獨到的視角。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她也遭受了生命中最殘酷的打擊--年僅18歲的獨子離世,但她并沒有被完全擊倒。相反,這個巨大的悲痛讓她的意志變得更為堅定,她發誓一定要為兒子活下去,用雙手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坎坷藝術家王曉棠:痛失兒子後丈夫又早逝,傷痛伴随了她一生

重返電影事業後,她一次次實作了自己的導演夢想,并執導創作出了無數具有永恒藝術價值的經典佳作。《大進軍》、《大别山》等影片,用樸實質樸的鏡頭講述了革命理想主義的偉大精神,見證了那個動蕩年代的滄桑巨變。

正是憑借着這份不屈不撓的藝術追求,以及對人民的無私熱愛,王曉棠才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赢得了世人的敬重和肯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