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

作者:心

導語

1959年,美國太空探險者帕爾薩薩稱,宇宙中一定存在直徑達1光年之巨的恒星。

如此一來,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的體積接近那些巨大的星團。

是以,如果從這樣的恒星的角度出發,這種巨大的星團在它們面前都相形見拙。

1979年,克羅地亞天文學家羅斯姆漢慧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年會上公開表示,巨大的史蒂文森2-18恒星至少有着1光年的直徑。

在随後的幾年中,史蒂文森2-18的直徑被認為比較合理的評估出在30億公裡左右。

那麼,究竟存在1光年直徑的恒星有多大?

它有什麼特殊之處?

那麼,讓我們今天來探讨一下!

一、核聚變反應。

宇宙中的第一顆恒星的形成,是從原始星雲的引力崩縮開始的。

并且,随着引力的作用,這些氣體的密度會逐漸增大,進而使溫度也逐漸提升。

最終,當溫度達到臨界值,核聚變反應過程就會開始進行。

同時,這也是一顆新生恒星的誕生。

這種現象已經在大量的較為年輕的星際區域被發現,是以人們對于這種新生恒星的形成過程也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然而,盡管我們已經發現了無數新生恒星,但是,要實際觀測到一顆核聚變反應過程,卻是另一回事。

目前為止,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核聚變反應過程隻有一些在相對較遠處的更為遙遠的恒星。

對于這些恒星的内部狀态,目前人們還沒有找到什麼辦法。

是以,對于這一研究,目前還有待加強。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

在理論上,核聚變反應過程發生在新誕生的恒星的核心區域。

這種反應會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出恒星的能量,這也是恒星亮度的來源。

與此同時,氫氣會最終被轉化成氦,并且維持恒星的亮度,直到核心的氫資源用盡。

但是對于品質較大的恒星來說,核聚變反應不僅局限于氫氣,還會繼續進行,直到最終的結果是鐵。

而鐵是維持恒星亮度的能力最為薄弱的元素。

是以,鐵的核聚變反應會瞬間耗盡恒星的核心資源,進而瞬間崩潰,最終導緻超新星事件的發生。

同時,這種爆炸也是一個臨時的超亮光體——暫紅新星的誕生。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

二、史蒂文森2-18。

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恒星的規模是最為複雜的物體之一,同時它也是物質在宇宙演化過程中的終點。

可以說,恒星擁有非常複雜的實體結構,這也導緻許多不同的人們對于這種物質的争議。

在當時人們對于恒星的結構還存在争議的時候,有一些學者在看到有着非常龐大的恒星的時候,提出了一種非常大膽的猜測,那就是,宇宙中一定也存在着巨大的恒星。

而直徑達1光年之巨的恒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大家注意到的。

史蒂文森2-18在1979年被發現的時候,有一些天文學家曾認為,這顆恒星是一顆品質極大的年輕恒星。

但是,後來經過細心研究,人們發現,史蒂文森2-18與新生恒星的成因沒有任何關系。

綜合多個方面的因素,人們最終認為史蒂文森2-18是一顆直徑極大的恒星。

史蒂文森2-18的直徑可以被了解為,這顆巨大的恒星的邊緣可以被認為是在恒星的光圈中斷了多少光線。

是以,人們可以根據這一資料推算出這顆恒星的體積。

史蒂文森2-18的體積相當于多少太陽呢?

根據地球上的科學家所知,史蒂文森2-18的體積甚至比恒星團中最大的恒星都要大。

在1993年,土耳其的天文學家艾約布·德克教授做出了精确的估算。

在他的研究中,他發現史蒂文森2-18的最少直徑是20億公裡。

這意味着,史蒂文森2-18和我們的太陽相比,體積要大上近200億倍。

是以,史蒂文森2-18的品質是無法估量的。

隻能用太陽的品質去估量。

根據目前為止的研究,最重的巨大恒星品質大概是太陽的300多倍。

但即便是這樣重的恒星,也無法與史蒂文森2-18相比。

是以,史蒂文森2-18的品質很可能會大于太陽的數百上千倍。

而如果史蒂文森2-18是紅超巨星的話,那其品質可能會高達太陽品質的1萬億倍。

而史蒂文森2-18如果是一顆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的話,那麼其品質可能會更加驚人。

當然,紅超巨星的品質非常的大,但如果史蒂文森2-18是一顆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的話,那麼其品質将會更加驚人。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

具體而言,史蒂文森2-18的品質将會是太陽的1萬億倍,這幾乎等于銀河系當中所有恒星的總和。

三、直徑1光年的恒星。

綜上所述,宇宙中并不存在直徑達1光年恒星這種存在。

即便是史蒂文森2-18這種巨大的恒星,也僅僅是一個極限,沒有超過它的巨大恒星。

而對于理論上來講,最大的恒星,它的品質也不會超過萬億倍太陽品質。

因為一旦恒星的品質超過了這一極限,那麼恒星就會消耗氫氣非常迅速,進而導緻恒星的亮度非常的低。

同時,氣溫也會降到非常的低,這也導緻恒星無法進行兩個氦原子核之間的碰撞反應。

是以,如果有這麼一顆品質非常大的恒星,那麼在經過演化之後,這顆恒星将不會轉變成紅超巨星,而是一顆非常緻密的黑洞。

是以,史蒂文森2-18具有如此大的體積,而且能夠維持一顆正常恒星幾百萬倍的亮度,這就意味着它的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内。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

那麼1光年大小的恒星又是什麼樣的呢?

對于這種恒星,它的品質甚至會超過我們所知的恒星的最大品質。

是以,在如此大的重力作用下,史蒂文森2-18會被壓縮到非常小的範圍。

即便如此,史蒂文森2-18也無法成為黑洞,因為它的品質還不足以形成。

但是,受到這種重力的影響,若是有一顆恒星靠近史蒂文森2-18,那麼這顆恒星将會被撕成碎片,最終墜入史蒂文森2-18的體内。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

在宇宙中,有一顆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是非常罕見的,但并不是不存在的。

在大量的恒星聚集體或者星團之中,總會存在一些巨大的恒星。

而恒星也是在巨大的星雲中凝聚而成的。

如果一顆巨大的恒星能夠穩定的存在,那麼還附近的一些恒星的形狀也會受到影響。

是以,這顆巨大的恒星會被周圍的恒星所拖拽,進而逐漸形成直徑1光年的恒星。

另一方面,這種直徑1光年的巨大恒星在宇宙中是非常不穩定的。

是以,這種恒星可能已經發生爆炸,但人們還沒有找到真正的爆炸原因。

要知道,這種爆炸是非常強大的,足以讓整個星團中的恒星都全部消失。

但是我們卻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爆炸痕迹。

結語

理論上,宇宙中不存在一顆直徑達1光年的恒星的可能性非常低。

盡管如此,我們對于恒星的研究也僅停留在表面水準,不能簡單的根據理論就得出結論。

我們還有很多不了解的領域,也許,新的科學理論或者科技的發展,我們還有許多未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