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澎湃思想周報|馬斯克的推特收購企劃;全球通貨膨脹持續升溫

馬斯克的推特收購企劃

4月5日,社交媒體平台推特(Twitter)宣布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在收購該公司9.2%的股票之後,将會進入公司董事會。坐擁8050萬推特粉絲的馬斯克此前曾經嚴辭抨擊推特不尊重言論自由,發起了一項投票調查,并得到諸多呼應。而随着馬斯克加入董事會的消息傳出,推特的股價也在當時一路走高。不過馬斯克此舉也引發了不少争議,不少保守派人士更是借助他發起的民意調查,呼籲解除對前總統特朗普的推特禁令——在去年的美國國會山莊動亂過後,作為極端活躍的推特使用者的特朗普被該平台永久禁言。

澎湃思想周報|馬斯克的推特收購企劃;全球通貨膨脹持續升溫

不過按照推特現有規定,盡管馬斯克已經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但是直到2024年之前,他都将是推特的二級董事。對此,馬斯克的應對是買下推特。而馬斯克對推特的批評,以及随之而來的收購企劃,也極有可能成為美國保守勢力攫取民意的突破口。就在上周,馬斯克又對外宣布,他已經完成了一項高達465億美元的融資方案,以期買下推特。這其中有他自籌的210億美元款項,還抵押了部分特斯拉汽車的資産作為擔保,而摩根士丹利也提供了13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1]。

為了避免馬斯克的收購計劃繼續推進,推特的董事會已經采取行動阻止馬斯克在未經其準許的情況下增持手頭股份——手頭已經擁有推特9.2%股權的馬斯克将被禁止擁有超過15%的公司股份。當然,支援馬斯克收購推特的其他股東也有可能迫使董事會放棄他們采取的毒丸計劃。不管馬斯克的收購能否最終成功,在CNN的評論看來,他的所作所為都将對推特公司産生巨大的震蕩[2]。盡管馬斯克聲稱自己是擁護言論自由的極端民主主義分子,但是他的諸多言論本身就自帶争議色彩,包括諸多厭女言論。CNN這則評論也援引國際特赦組織在去年釋出的報告,稱推特這個平台本身就存在着線上騷擾行為,并且缺乏有效的管控;這其中女性和弱勢群體又成為施害者慣常針對的目标。如果保持一定程度的樂觀,我們或許有機會看到推特方面在受到馬斯克的收購施壓之後,轉而優化自己的營運方式和算法機制,并緻力于打擊違法内容以及假新聞的傳播。

除去推特董事會的不少成員之外,在美國矽谷也存在諸多不願意看到馬斯克收購成功的人。《華盛頓郵報》近日刊發的一篇名為《誰害怕馬斯克?》[3]的評論文章就指出,馬斯克為推特帶來的将是和前總統特朗普一樣的恐懼,即通過自身龐大的影響力,将所謂的言論自由極端化,進而煽動各種極端言論,包括但不限于性别歧視和暴力威脅等。另一方面,盡管這位億萬富翁在SpaceX和特斯拉等項目上大獲成功,但他并不是沒有過失敗的經曆——又或者說,他并不是一位能夠恪守信用的商人,一旦他掌握推特,所謂的完全的言論自由和民主環境到底能夠得到何種程度的貫徹,也值得打上一個問号。再有,盡管在美國傳媒史上不乏大亨打造出品牌媒體的事迹,但在當下,将一個社交媒體巨頭完全交給一個言行招搖且頗具争議的巨富,本身就是對馬斯克所說的為了民主的言論自由的諷刺。

馬斯克到底為什麼想收購推特呢?Politico和《紐約客》兩家媒體都試圖對這位世界首富的此舉展開分析。在Politico看來[4],馬斯克此舉是一個無關金錢的決定,因為推特在自身業務發展上已經落後競争對手臉書和抖音海外版一個身位,買入推特并不能為他帶來多大的利潤,哪怕他試圖入主的消息傳出之後推特的股價一度狂飙。這篇評論又将馬斯克與亞馬遜的掌門人貝佐斯相提并論,後者數年之前把老牌媒體《華盛頓郵報》收入囊下,此後更讓這家媒體重獲新生,貝佐斯本人也一躍成為和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一樣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大亨;而布隆伯格旗下的彭博社,也曾經曆了從最初的虧損狀态到成為業界标杆的發展曆程。

馬斯克是想成為貝佐斯和布隆伯格一樣的人物嗎?雖說他們之間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比起另外兩人,馬斯克的舉動在外界看來充滿情緒化。首先,馬斯克本身就是推特的忠實使用者——Politico用的比喻是,馬斯克就像因為喜歡牛奶而想要收購奶牛——他收購推特也不是要讓推特像《華盛頓郵報》那樣在他手上重回往昔的榮耀時刻,因為推特目前為止也不需要這麼做。更有可能的,就是馬斯克的的确确對他的言論遭到額外的審查感到不滿。他的憤怒與他在推特上長年以來的一派胡言有着充滿諷刺意味的契合:一個坐擁數千萬粉絲,但又因為屢發怪論而遭到言論規管的億萬富翁,最終試圖用錢來買回自己絕對的言論自由。但即便如此,在特朗普被永久禁言之後,馬斯克之于推特就是僅剩不多的寶貴“财富”了:他對于這個社交媒體的沉迷依然能讓推特在一定程度上受益。

《紐約客》的評論文章[5]和Politico在馬斯克的收購動機論上有不少共識,例如他們都認為馬斯克的所作所為并不完全是為了錢,他不差錢,推特也不見得能掙錢。不過,推特為馬斯克這樣一個熱衷于用言論對其粉絲(乃至信衆)施加影響的名人富豪提供了絕佳的表演舞台。在《紐約客》看來,推特是一個“混亂”但又“極具影響力”的平台,這讓它即便落後于臉書等競争對手時,也不會面臨徹底的邊緣化。相反,因為有此前的特朗普以及現在的馬斯克這樣的使用者存在,推特永遠處在當代持續的“文化戰争”的風暴中心。當然,在取消文化和政治正确等風潮的影響下,既有的極端言論早已遭到更為嚴格的監管或“限流”,但是如前面提到的,諸多線上騷擾行為和煽動暴力的言論在推特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目前看來,馬斯克倒也可以說是試圖恢複推特的“往日榮光”,隻不過他更多地是想讓以前那種在推特上可以随便說話,但又不必為冒犯他人乃至帶有歧視性、煽動性的極端言論負責的日子重新到來。

在《紐約客》的報道眼中,推特目前處于對違規言論展開管控的掙紮之中,尤其是考慮到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人們對于社交媒體的依賴越發明顯,這種掙紮随着網絡言論的敵意交鋒而更加明顯;而馬斯克“絕對的言論自由”的倡議,則是在把這趟渾水攪得更渾。反過來,馬斯克所主張的“任何人可以說任何想說的話”這樣一種“言論自由”,其實是讓推特更加掙紮的重要原因。無論他的收購是否成功,推特在言論自由和言論規管上遭遇的困境都将愈發清晰,而該公司也将難以像之前那樣對他們所處的困境采取消極對策。

參考資料:

[1] Elon Musk secures $46.5bn to fund possible hostile bid for Twitter: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2/apr/21/elon-musk-twitter-secures-fund-possible-hostile-bid-tesla

[2] Opinion: By spurning a board seat, Elon Musk could wreak havoc for Twitter: https://edition.cnn.com/2022/04/12/opinions/twitter-elon-musk-barack-obama-misinformation-alaimo/index.html

[3] Opinion: Who's afraid of Elon Musk?: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2/04/20/in-defense-of-elon-musk-twitter-bid/

[4] Why Elon Musk Is Buying into Twitter: 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2/04/04/elon-musk-anti-media-mogul-00022838

[5] Why Would Elon Musk Want to Buy Twitter?: https://www.newyorker.com/culture/infinite-scroll/why-would-elon-musk-want-to-buy-twitter

全球通貨膨脹持續升溫

4月19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部落格發表了一篇文章[1],指出随着全球通貨膨脹的持續,俄烏之間的戰事将會讓全球經濟發展前景趨于黯淡。文章表示,首先全球經濟活動依然處在從新冠疫情大流行之中逐漸恢複的過程當中,此前疫情已經導緻了多國出現供需失衡,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一直在上升,促使當局采取緊縮的貨币政策。而即便不少國家已經逐漸放開疫情管控,但新一輪疫情仍然會對全球市場産生沖擊。另外,随着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展開所謂特别軍事行動,無論是烏克蘭遭到的炮火洗禮,還是針對俄羅斯的制裁,經濟增長放緩以及通貨膨脹的惡化看來都将會是不可避免的;與之相伴的,則是各國可能出現的經濟風險劇增。

澎湃思想周報|馬斯克的推特收購企劃;全球通貨膨脹持續升溫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總部。

與1月份的預測相比,IMF已将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增長預期下調至了3.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俄烏兩國都将由于戰争和制裁經曆急劇的收縮。極不穩定的政治局勢将會讓本已遭受沖擊的全球經濟體系受到新一輪沖擊,并通過商品市場、貿易和金融聯系傳播得更遠。俄羅斯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的主要供應國,另外該國也和烏克蘭一樣,是小麥和玉米的主要供應國。這些商品的供應減少,将會導緻價格急劇上漲,進而将歐洲、高加索、中亞、中東、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各個地區的商品進口卷入其中。除了這些地方的進口商之外,食品和燃料價格的飙升将讓諸多低收入家庭陷入困境。在東歐和中亞,不少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有着大量直接貿易和彙款往來。此外,約有500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其中很多人逃難到了波蘭、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匈牙利等國家,這無疑也将增加這些地方的經濟壓力。

IMF認為,目前當務之急是盡快讓戰火平息,使交戰雙方都能夠逐漸恢複正常。此外,各國政府也需要格外注意自身的經濟政策與金融安全,并且需要緻力于全球金融安全網有效運作,以保證穩定的資金流動。否則,一旦有國家出現金融危機,除去勢必出現的更大範圍的經濟危機之外,還會讓更多貧困家庭受到傷害,進而可能引發新一輪的人道主義危機。

全球通貨膨脹并不是在今年初的戰争之後才成為熱點話題的,實際上,早在2020年底,一系列通貨膨脹現象就已經引發了各方關注。在IMF之前,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也在4月5日刊發了一篇文章[2],試圖說明本次全球通脹出現的原因,并就其持續性展開預測。文章指出,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的通脹率其實都處在下降趨勢當中,然而2020年底以來的這波通脹,很有可能讓全球步入高通脹時代。除了疫情和戰争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外,許多元持此前低通脹率的因素都面臨各自的拐點——全球化一度帶來開發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以及低廉的制造業成本,但是随着過去幾年來貿易保護主義的擡頭,這種紅利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增長與女性勞動力的增加雖然為降低勞動力價格帶來助益,但這一趨勢也将面臨又一個拐點,全球範圍内的老齡化也會使得儲蓄率降低,通脹壓力高企。

除去前面提到的東歐和中亞之外,過往的全球化架構讓亞洲與大洋洲也不可避免地陷入通脹泥沼。在亞洲,日本、印度和南韓等國近期的通脹資料都顯示不容樂觀,彭博社就指出[3],亞洲多國出現了食品和能源價格飙升,與英美等國家實作了通脹的同步化,并且這種同步化将會使彼此之間形成惡性的互相影響。而在紐西蘭,最新的消費指數顯示該國已經步入了近30年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路透社認為該國央行勢必要采取更加強硬的應對政策以遏制物價壓力,同時不使經濟陷入衰退[4]。紐西蘭統計局在上周四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國第一季度的通脹率從去年第四季度的5.9%上升到6.9%,這是自1990年中期的7.6%漲幅以來最為嚴重的通脹現象。與之相應地,紐西蘭國内食品、汽油、建築和住房價格均持續上漲。

可以看出,随着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統計資料出爐,全球多國都将面臨另外一場“戰争”,即便是那些政局穩定的國家,如非洲的加納——該國大量依賴俄烏進口的糧食、鋼鐵和石油等大宗商品[5]。加納的外債相當于該國生産總值的78%,這讓當地政府在經濟靈活性上的操作範圍變得頗為狹小。不同的國家面對通脹有着各自需要采取的手段,但加納這樣的國家面臨的窘境可能是,一旦西方發達國家為抑制國内物價而提高利率,他們的外債問題或許會顯得更加糟糕。這便是這次大規模通貨膨脹可能帶來的高風險——發達國家可能會為了自保而采取一系列的強硬措施,進而沖擊新興經濟體[6];無論是出口國還是進口國,債權國還是債務國,一方的應對措施都将牽動另一方的經濟局勢乃至金融安全。如果說疫情和戰争引發的危機就像地震波,那它帶來的後果就不僅僅是東西變貴這樣的“表象”,還可能會導緻更為深層的結構震蕩。當然,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即便是表象,物價的高漲帶來的經濟壓力卻又是最為明顯且實際的。或許這一系列負面影響都要等待戰争和疫情的終結,才能夠讓全球經濟都迎來喘息之機。

參考資料:

[1] War Dims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as Inflation Accelerates: https://blogs.imf.org/2022/04/19/war-dims-global-economic-outlook-as-inflation-accelerates/

[2] Is high inflation here to stay?: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future-development/2022/04/05/is-high-inflation-here-to-stay/

[3] Charting the Global Economy: Inflation Pressures Mount in Asia: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4-16/charting-the-global-economy-inflation-pressures-mount-in-asia

[4] New Zealand 30-year high inflation flags need for more tightening: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new-zealand-first-quarter-inflation-rate-rises-30-year-high-2022-04-21/

[5] A global response to global inflation: https://news.yahoo.com/global-response-global-inflation-154706447.html

[6] Emerging economies, global inflation, and growth deceleration: https://www.thestreet.com/economonitor/news/emerging-economies-global-inflation-deceleratio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