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8年栉風沐雨 健康相伴幸福長丨壤塘縣醫療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綜述

作者:美麗阿壩

1954年,壤塘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個醫療機構——壤塘衛生所,結束了農牧民有病無錢醫、有醫也無錢請的現狀;

1959年衛生所擴建為縣人民醫院;

1972年建立縣衛生防疫站;

1977年建立縣婦幼保健站……

從第一個衛生所建立至今68年,壤塘縣從“軟體”與“硬體”兩方面入手,提高衛生機構标準化建設,改善診療環境,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讓群衆能夠切實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和資源,“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看病有補助,醫療有保障”已成為該縣農牧民健康保障的真實寫照。

服務提質醫療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自古以來,生有所靠,病有所醫是人們的樸素願望。

4月6日至7日,壤塘縣衛健局組織相關人員到茂縣醫療集團考察學習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曆經60多年的艱苦奮鬥,壤塘縣衛生醫療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從建縣前僅能進行一般疾病防治和簡單的“清創術”,發展到現在建成百級手術室及重症監護室、新生兒科等一系列先進科室,能進行開顱術、骨關節置換術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手術。從最開始的1頂帳篷,4、5名醫療人員,發展到現在縣醫療機構65個。建立了縣級醫療衛生機構4個,其中二級甲等醫院2個:縣醫院、縣藏醫院,二級乙等衛生機構2個:縣疾控中心、縣婦計中心;12個鄉(鎮)衛生院,1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48個村衛生室。全縣床位數300餘張,衛健系統在崗人員39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94人,鄉鎮衛生院96人,每名衛生技術人員服務面積20.08平方公裡。

自2012年省衛健委定點幫扶壤塘縣以來,省衛健委為壤塘出謀劃策、内引外聯、牽線搭橋,10年的傾情幫扶,時間跨度長、定點幫扶實、幫扶成果好,真正成為壤塘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的“加速器”。省衛健委始終把項目圍繞民生謀、資金圍繞民生投,直接投入各類資金共計6963.3萬元,幫助壤塘縣建立縣人民醫院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縣婦計中心業務用房、縣疾控中心辦公大樓,改建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樓,改建立面積達2萬平方米,極大地提升了全縣衛生健康基礎設施水準。

加速醫療改革程序,在省衛健委的直接關心下,2021年3月綿陽四〇四醫院正式托管縣人民醫院,托管工作啟動後,完善了縣人民醫院管理體系,制定了縣醫院改革方案及發展計劃,拟定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及優勢專科建設計劃,積極推動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使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有了較大提升,2021年縣醫院醫務人員職稱考試取得了曆年來最好成績,托管工作成效顯著。

創新壤塘發展模式,省州衛健委精心指導,結合縣域實際,為全縣明确了“三級共建(省州縣)、五級關聯(省州縣鄉村)、三醫協同以及“5G+遠端醫療”體系”發展模式,明确了三個方面9項重點工作任務,描繪了宏偉藍圖,制定了施工圖,細化了作戰圖。

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省衛健委始終弘揚無私大愛,先後18餘次組織省醫院和省婦幼保健院等省級醫療機構專家共計240餘人赴壤塘開展義診巡診、體檢、白内障手術等,開展免費診治2600餘人,免費體檢6萬餘人次,實施白内障複明手術450例。

加快培育人才隊伍建設,壤塘缺項目、缺資金,但更缺乏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省衛健委找準着力點,把人才結對作為重要内容,接收縣醫護人員免費進修,并挑選經驗豐富、帶教能力較強的醫務人員進行“一對一”幫帶,教育訓練專業技術人才4萬餘人次。特别是派駐35人次優秀幹部,争做加快壤塘建設的參與者,建構和諧壤塘的奉獻者,引領培養了一大批本地基層幹部、醫療衛生骨幹,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幹部隊伍人才。特别值得稱贊的是以古熙等同志為首的各批幫扶力量,拼搏奮戰在壤塘的各條戰線上,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動了定點幫扶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随着幫扶工作的深入,群衆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民心回歸了、人心回暖了,對美好生活的信心和追求越來越濃了,團結一緻向前沖的幹勁越來越足了,社會越來越和諧穩定了,壤塘社會大局自2013年以來連續8年保持穩定,并在2018年成功建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改革整合群衆就醫獲得感攀升

一直以來,壤塘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民生實事的重要抓手,作為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組建成立了以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壤塘縣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上司小組,建立了牽頭上司帶頭抓,責任部門具體抓的工作上司體制,形成了工作有分工、責任有落實、項目快推進的高效工作機制。

通過對比涉藏地區醫療改革模式,結合全縣醫療衛生服務半徑大、服務體系“小弱散”的難題,壤塘縣認真分析,科學謀劃,多次征求省、州衛健委意見,先後召開多次上司小組會議,形成了《壤塘縣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行動方案》,明确了“1+2+N”發展格局,全力提升醫療健康服務能力。全面啟動醫療衛生高品質發展工作,積極申報年度項目5個,資金1.21億元;申報“十四五”規劃項目25個,資金5.466億元。已明确縣人民醫院住院部綜合大樓改擴建選址,正在辦理縣糧油儲備中心3畝地征用相關手續。

68年栉風沐雨 健康相伴幸福長丨壤塘縣醫療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綜述

壤塘縣衛健局召開2022年局黨委第三次會議,安排部署相關工作

加快建構區域布局合理、資源結構優化、服務功能齊全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實作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壤塘縣抓緊抓實重大項目建設,努力完善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醫療聯合體,全面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百姓就醫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推進縣域醫療資源集約化、專業化,建立“1+2+N”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模式(縣人民醫院+上寨、南木達醫療衛生次中心+蒲西鄉伊裡村、斯躍武村、中壤塘鎮布康木達村、上杜柯鄉魚托村、南木達鎮阿斯瑪村、上壤塘鄉查卡村)。整合縣人民醫院、縣藏醫院、縣婦計中心職能,實作醫療衛生資源資訊共享,醫療機構分類運作、錯位發展、互補發展,提高農牧民群衆就醫品質。使縣人民醫院、縣藏醫院達到“二甲”硬性标準,縣婦計中心達“二乙”硬性标準,縣疾控中心成功建立“二甲”疾控中心,組建有效運作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建設完善縣域内資訊平台和業務應用系統,逐漸建成能滿足全縣分級診療的縣醫院資訊系統內建平台,開展電子病曆系統應用,建構縣域内醫療衛生智慧服務體系。以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整合縣、鄉、村資訊資源,建構醫防融合、縣域一體的業務協同服務體系。實作電子健康卡“掃碼就醫”,“5G+遠端診療”,開展遠端會診、遠端影像診斷、遠端教育訓練等應用。到2025年建構省、州、縣、鄉、村五級資料共享、互聯互通的遠端應用體系,實作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關聯的醫共體分級診療模式,切實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衆健康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提高全民健康水準。

做強做優縣人民醫院。聚焦縣人民醫院達到硬“二甲”醫院能力标準目标,補短闆強弱項,大力提升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一是按“二甲”标準建設8000平方米左右的住院部綜合大樓,配齊設施裝置,設定住院部、急救中心、傳染病區、發熱門診以及亞專業等功能科室。二是與省人民醫院、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第三人民醫院、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更加深入合作,利用幫扶契機,形成省級幫扶醫聯體。三是繼續深化浙江三級公立醫院、綿陽四〇四醫院與縣人民醫院對口幫扶關系,不斷提升壤塘縣人民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四是完善醫院硬體設施裝置配置,使縣人民醫院硬體設施裝置全面達标。

發揮中藏醫藥特色。充分發揮中藏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複、治未病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做優做強藏藥浴、針灸、推拿及胃病、婦科、大骨節病等現有中藏醫優勢專科專病,加強骨傷、老年病科等薄弱專科專病培育,發揮好中藏醫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複”作用,打造中藏醫康養融合基地。

打造縣鄉檢驗中心。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檢驗裝置自動化水準,在上寨、南木達2個醫療次中心衛生院設立檢驗中心,采取“本地醫院采樣,上級醫院出具檢驗結果”的模式,增加農牧民群衆對檢驗結果的信賴度,讓資訊資料多跑路、讓農牧民群衆少跑路。

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該縣人才強縣戰略,通過多管道吸納、引進人才、自身培養人才,形成一支編配數量适宜、人員結構優化、綜合素質優良、學科梯隊健全的全縣衛生人才隊伍。制定衛生人才引進機制。加快招錄,確定各醫療機構滿編運作,積極引進優秀衛生人才與智力,開展急需緊缺專業大學大學生培養。積極實施人才培育工程。通過“傳幫帶”“請進來、送出去”等方式,重點培養學科帶頭人、開展優勢學科建設。整合基層衛生人才資源。在建設上寨、南木達2個醫療次中心的基礎上,實行由醫療次中心負責片區醫療任務,其餘鄉鎮衛生院主要承擔片區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模式,抽調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充實到醫療次中心,鄉鎮衛生院留下足以承擔基本醫療、公衛服務、婦幼保健的醫務人員。

新時代,新起點,壤塘縣将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順應新時代,展現新擔當,彰顯新作為,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州衛健委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