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8年栉风沐雨 健康相伴幸福长丨壤塘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作者:美丽阿坝

1954年,壤塘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医疗机构——壤塘卫生所,结束了农牧民有病无钱医、有医也无钱请的现状;

1959年卫生所扩建为县人民医院;

1972年建立县卫生防疫站;

1977年建立县妇幼保健站……

从第一个卫生所建立至今68年,壤塘县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入手,提高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诊疗环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能够切实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和资源,“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看病有补助,医疗有保障”已成为该县农牧民健康保障的真实写照。

服务提质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自古以来,生有所靠,病有所医是人们的朴素愿望。

4月6日至7日,壤塘县卫健局组织相关人员到茂县医疗集团考察学习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历经60多年的艰苦奋斗,壤塘县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建县前仅能进行一般疾病防治和简单的“清创术”,发展到现在建成百级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等一系列先进科室,能进行开颅术、骨关节置换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手术。从最开始的1顶帐篷,4、5名医疗人员,发展到现在县医疗机构65个。建立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个:县医院、县藏医院,二级乙等卫生机构2个:县疾控中心、县妇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个村卫生室。全县床位数300余张,卫健系统在岗人员3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4人,乡镇卫生院96人,每名卫生技术人员服务面积20.08平方公里。

自2012年省卫健委定点帮扶壤塘县以来,省卫健委为壤塘出谋划策、内引外联、牵线搭桥,10年的倾情帮扶,时间跨度长、定点帮扶实、帮扶成果好,真正成为壤塘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加速器”。省卫健委始终把项目围绕民生谋、资金围绕民生投,直接投入各类资金共计6963.3万元,帮助壤塘县新建县人民医院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县妇计中心业务用房、县疾控中心办公大楼,改建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新建面积达2万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水平。

加速医疗改革进程,在省卫健委的直接关心下,2021年3月绵阳四〇四医院正式托管县人民医院,托管工作启动后,完善了县人民医院管理体系,制定了县医院改革方案及发展计划,拟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优势专科建设计划,积极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2021年县医院医务人员职称考试取得了历年来最好成绩,托管工作成效显著。

创新壤塘发展模式,省州卫健委精心指导,结合县域实际,为全县明确了“三级共建(省州县)、五级联动(省州县乡村)、三医协同以及“5G+远程医疗”体系”发展模式,明确了三个方面9项重点工作任务,描绘了宏伟蓝图,制定了施工图,细化了作战图。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省卫健委始终弘扬无私大爱,先后18余次组织省医院和省妇幼保健院等省级医疗机构专家共计240余人赴壤塘开展义诊巡诊、体检、白内障手术等,开展免费诊治2600余人,免费体检6万余人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50例。

加快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壤塘缺项目、缺资金,但更缺乏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省卫健委找准着力点,把人才结对作为重要内容,接收县医护人员免费进修,并挑选经验丰富、带教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帮带,培训专业技术人才4万余人次。特别是派驻35人次优秀干部,争做加快壤塘建设的参与者,构建和谐壤塘的奉献者,引领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基层干部、医疗卫生骨干,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干部队伍人才。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以古熙等同志为首的各批帮扶力量,拼搏奋战在壤塘的各条战线上,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了定点帮扶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民心回归了、人心回暖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追求越来越浓了,团结一致向前冲的干劲越来越足了,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了,壤塘社会大局自2013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稳定,并在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改革整合群众就医获得感攀升

一直以来,壤塘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的重要抓手,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建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壤塘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领导小组,建立了牵头领导带头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的工作领导体制,形成了工作有分工、责任有落实、项目快推进的高效工作机制。

通过对比涉藏地区医疗改革模式,结合全县医疗卫生服务半径大、服务体系“小弱散”的难题,壤塘县认真分析,科学谋划,多次征求省、州卫健委意见,先后召开多次领导小组会议,形成了《壤塘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行动方案》,明确了“1+2+N”发展格局,全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全面启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工作,积极申报年度项目5个,资金1.21亿元;申报“十四五”规划项目25个,资金5.466亿元。已明确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大楼改扩建选址,正在办理县粮油储备中心3亩地征用相关手续。

68年栉风沐雨 健康相伴幸福长丨壤塘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壤塘县卫健局召开2022年局党委第三次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加快构建区域布局合理、资源结构优化、服务功能齐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壤塘县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联合体,全面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百姓就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资源集约化、专业化,建立“1+2+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县人民医院+上寨、南木达医疗卫生次中心+蒲西乡伊里村、斯跃武村、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上杜柯乡鱼托村、南木达镇阿斯玛村、上壤塘乡查卡村)。整合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计中心职能,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分类运行、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提高农牧民群众就医质量。使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达到“二甲”硬性标准,县妇计中心达“二乙”硬性标准,县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二甲”疾控中心,组建有效运行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建设完善县域内信息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逐步建成能满足全县分级诊疗的县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构建县域内医疗卫生智慧服务体系。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整合县、乡、村信息资源,构建医防融合、县域一体的业务协同服务体系。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5G+远程诊疗”,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培训等应用。到2025年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的远程应用体系,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做强做优县人民医院。聚焦县人民医院达到硬“二甲”医院能力标准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提升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按“二甲”标准建设8000平方米左右的住院部综合大楼,配齐设施设备,设置住院部、急救中心、传染病区、发热门诊以及亚专业等功能科室。二是与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第三人民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更加深入合作,利用帮扶契机,形成省级帮扶医联体。三是继续深化浙江三级公立医院、绵阳四〇四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不断提升壤塘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完善医院硬件设施设备配置,使县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设备全面达标。

发挥中藏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治未病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做优做强藏药浴、针灸、推拿及胃病、妇科、大骨节病等现有中藏医优势专科专病,加强骨伤、老年病科等薄弱专科专病培育,发挥好中藏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作用,打造中藏医康养融合基地。

打造县乡检验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检验设备自动化水平,在上寨、南木达2个医疗次中心卫生院设立检验中心,采取“本地医院采样,上级医院出具检验结果”的模式,增加农牧民群众对检验结果的信赖度,让信息数据多跑路、让农牧民群众少跑路。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该县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多渠道吸纳、引进人才、自身培养人才,形成一支编配数量适宜、人员结构优化、综合素质优良、学科梯队健全的全县卫生人才队伍。制定卫生人才引进机制。加快招录,确保各医疗机构满编运行,积极引进优秀卫生人才与智力,开展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培养。积极实施人才培育工程。通过“传帮带”“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开展优势学科建设。整合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在建设上寨、南木达2个医疗次中心的基础上,实行由医疗次中心负责片区医疗任务,其余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片区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模式,抽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充实到医疗次中心,乡镇卫生院留下足以承担基本医疗、公卫服务、妇幼保健的医务人员。

新时代,新起点,壤塘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州卫健委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