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瓜分”傳統車企,百度準備好了嗎?

“瓜分”傳統車企,百度準備好了嗎?

深途(shentucar)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艾小佳

從2013年啟動無人車研發開始,百度交過很多個“朋友”。

比如寶馬,2015年百度在北京五環路測試的那輛無人車,就是寶馬3系GT;再比如長城, 2017年百度開放Apollo平台,長城是加入的第一批OEM廠商;還有北汽,去年百度推出Robotaxi第五代車型,就是跟北汽旗下的極狐合作。

類似的“好朋友”還有很多,而且基本都是傳統車企。

百度做自動駕駛,這些車企很支援,紛紛表示要合作。但過去這些年,口号居多,落地偏少,量産很難。

以江淮汽車為例,這家給蔚來代工的主機廠,曾在2017年8月跟百度達成合作,宣布将借力百度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在2019年中量産800台L3級自動駕駛汽車。

北汽也在當年放出過類似的豪言,在傍上了百度之後,說要在2019年前後實作L3級自動駕駛車輛量産。

日後證明,量産很難,衛星放的草率了。

“這給外界形成了一種印象,就是百度的技術是很牛,但沒法商業化落地,要賺OEM的錢很難。”一位業内人士對深途說。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去年5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對外說,百度Apollo賺錢的方式有三種,比如,為汽車主機廠商提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他把這排在了第一位——還是要賺車企的錢。

他接着說,2021年下半年,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搭載Apollo套件的新車上市,未來3-5年内預計前裝量産搭載量達到100萬台。

時間過去快一年了,百度做了很多布局,傳統車企有很多新車上市,自動駕駛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同時,百度的對手也多了。

過去一周多時間,東風旗下的岚圖汽車宣布跟百度合作智能駕駛,長城旗下的毫末智行釋出“毫末城市NOH”,比亞迪宣布要搭載地平線晶片征程5進而實作行泊一體。

自動駕駛技術在傳統車企加速“上車”,一場争奪戰開始了。

百度的“朋友圈”

百度正在大力拓展車企客戶,目标指向量産。

去年5月李彥宏定下目标後的半年時間裡,百度一共公布了6款量産車——分别跟北汽極狐、廣汽埃安、威馬合作的三款共享無人車Apollo Moon;長城汽車的WEY摩卡;廣汽埃安的中期改款車型AION V Plus;更新後的威馬W6。它們都搭載了百度的自動駕駛方案。

今年以來,百度又傳出兩個重量級合作,一是有消息稱比亞迪選擇百度為其智能駕駛供應商,不久将實作合作車型量産;二是岚圖汽車與百度宣布,将圍繞汽車智能化展開深度合作。

百度似乎已經在自動駕駛量産上找到了章法。

“瓜分”傳統車企,百度準備好了嗎?

來源 / pexels

梳理百度的自動駕駛“朋友圈”,我們會發現,主流的傳統車企,基本都跟百度建立了合作。

三家大型央企,一汽、二汽(東風)、長安,已經有所行動。

一汽拿出來的量産車型是紅旗EV,百度Robotaxi的第四代車型就是基于此開發;長安去年下半年傳出消息,說百度與長安聯合開發的基于L3自動駕駛方案的車輛,已經傳遞通過驗收;最讓人意外的是東風,東風全力打造的新品牌岚圖,竟然也會選擇百度。

再看三家地方國企,上汽、廣汽、北汽。除了上汽,廣汽和北汽對于百度的合作很開放。

上汽比較特殊,堅持要自己把握“靈魂”,跟自己投資的Momenta深度綁定,将百度和華為這種供應商視為“野蠻人”。廣汽和北汽都跟百度有量産車型,百度的第五代無人車Apollo Moon現在有三款車,其中兩款就是分别跟廣汽和北汽的新品牌合作,另外廣汽埃安的多款車型,都用到了百度的AVP自主泊車方案。

最後看三家傳統民企,吉利、長城、比亞迪。吉利自不用說,已經和百度成立了合資公司集度,百度的全套自動駕駛方案,肯定會全面用到集度上。長城一直以來都跟百度走的很近,旗下多個系列車型的泊車系統,都是用的百度。雖然比亞迪跟百度關系鐵,但百度要向比亞迪提供行泊一體的智能駕駛方案,還是讓外界多少有點措手不及。

勁邦資本合夥人王榮進對深途說,“百度之前一直盯着算法這塊,後來覺得需要盡快落地,是以也從ADAS開始切入。”

百度轉向實用路線,車企們也開始看重方案的可落地性。大家不再單純炫技,量産這個詞越來越被行業重視。

百度想要抓住這一波量産潮,讓自己的系統快速裝車。在這一點上,外界可能低估了百度推進自家方案量産的決心,也低估了傳統車企為之買單的意願。

自動駕駛的“底牌”

今年以來,百度的自動駕駛路線日漸清晰了。

一位百度自動駕駛中層對深途介紹了規模化量産的路徑:以泊車為起點,駛上高速,再駛上城市。這對應百度的三代産品,第一代是AVP自主泊車,包含記憶泊車在内;第二代是行泊一體ANP2.0,類似于小鵬的高速NGP(高速導航輔助駕駛);第三代是三域融通ANP3.0,納入ANP2.0沒有覆寫的城市道路場景,實作停車場、高速、城市道路三大場景打通。

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路線,功能慢慢疊代,而非激進式的一步到位。

停車場是大部分車企和自動駕駛公司優先覆寫的場景。因為相比高速和城市道路的高速行駛,自主泊車對技術的要求較低,更容易實作,而且這項功能對車主很實用,車企更願意買單。

“乘用車這塊主要分行車和泊車,行車這塊有些車企自己做了,外采泊車相關的。當然也有車企行車和泊車都是外采或者都是自己做。”王榮進分析。

現在,百度在量産車型中應用最好的就是AVP系統,可實作低速場景下的智能召喚和自主泊車。百度還在牽頭AVP國家标準。這幫助百度打開了市場。

不過要注意的是,最早為百度AVP買單的客戶,不是那些很早就跟百度建立了合作關系的傳統車企,而是造車新勢力威馬。

“瓜分”傳統車企,百度準備好了嗎?

來源 / 視覺中國

百度在2017年底投資威馬,後來又通過增資成為最大機構股東,形成深度捆綁。2020年亮相的威馬W6,使用了百度的AVP自主泊車功能,這是搭載百度AVP方案的第一款量産車。

是以,生意還得從熟人做起。

威馬之後,百度開始進攻傳統車企。目前已經公開使用百度AVP方案,并且有量産車落地的客戶有長城、廣汽。

長城和百度在去年6月就AVP産品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首款合作車型是WEY摩卡。另外,搭載百度AVP系統的長城哈弗神獸車型已經上市。百度對外宣稱的是,長城全系列車型,都有使用百度AVP系統。

廣汽埃安的多款車型也搭載了百度AVP,目前關注度最高的是去年9月上市的AION V Plus,Robotaxi車型也是标配這套系統。

停車場景雖然做的不錯,但這隻是第一步。現在自動駕駛量産競争最激烈的,是行泊一體的輔助駕駛系統。

在這方面,百度目前已經公開的客戶,有威馬、比亞迪。跟AVP一樣,百度的政策也是從威馬開始,先推出量産車型打個樣,然後向傳統車企兜售。威馬W6是首個搭載百度ANP+AVP的量産車型。

至于更高階的覆寫城市場景的導航輔助駕駛,也就是百度的ANP3.0,目前還無法實作。按照百度的規劃,會在2023年或2024年落地,标杆車型可能會是集度。

是以目前,百度作為自動駕駛供應商,能直接對外輸出的方案,就是AVP和高速ANP。

傳統車企的“算盤”

單從合作數量來看,百度積累了大量車企資源。但從落地車型來看,百度的優勢還不是很明顯。

一位智能駕駛系統開發商的内部人士對深途說,“關于業内的合作,我建議得看量産項目,或者項目定點書,戰略合作很難定義,有可能就是雙方先互相選型、預研一個demo,或者某一塊技術的合作。”

合作的深度和開放程度很重要。車企跟百度達成合作,拿出某一款車型搭載百度的方案,不意味着百度就吃定了這塊市場。

就以比亞迪來說,年初傳出百度成為比亞迪的智能駕駛供應商,市場興奮的點在于,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很高,在中國排第一。但比亞迪旗下的車型非常多,具體是哪一款跟百度合作,其實差異很大。

“瓜分”傳統車企,百度準備好了嗎?

來源 / 視覺中國

長期關注汽車賽道的投資人于鶴對深途說:比亞迪跟百度合作不意外,因為百度隻是供應商中的一個。

“車廠一向是AB供的。因為從整個功能安全,從整車廠自己的供應鍊安全來說,他們都不會隻用百度,而是同時也會用一些晶片供應商以及嵌入綁定的其他算法供應商。”他說。

在跟百度合作的同時,比亞迪還跟Momenta成立了合資公司迪派智行,投資了自動駕駛晶片研發商地平線,Momenta和地平線的技術實力不輸百度。

傳統車企的“算盤”打得叮當響,他們不會輕易放棄主動權,即便是接受第三方供應商方案,也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廣汽埃安的高層曾這樣總結其技術研發路徑,第一條路是自主可控,自研電子電氣架構平台,搭載自研的自動駕駛技術;第二條路才是跟第三方供應商合作。“合資合作和自主可控并行發展。”

百度是廣汽埃安的技術供應商,但華為也是。去年7月廣汽剛宣布與華為聯合,共同開發首款中大型智能純電SUV車型,投入8億資金,并計劃于2023年底量産。另外,廣汽還投資了Robotaxi公司文遠知行,後者是百度的有力競争對手。

極狐在跟百度合作的同時,也跟華為有合作,而且合作深度超過百度。百度跟極狐合作的重點在Robotaxi車型,而華為跟極狐合作的是乘用車,拿出的是王牌車型阿爾法S,而且不出意外将會在今年6月正式傳遞。

傳統車企很“花心”,他們不會輕易綁定某一個供應商,而是會在多個供應商中權衡利弊,以掌握足夠的籌碼。

對于百度而言,如何将過去積累的傳統車企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訂單,是百度在做商業化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事情。

至于造車新勢力,除了威馬以外,百度能拿下的訂單相對有限。

“頭部車企如蔚來、小鵬等都是自研為主,外采百度行泊一體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不排除采購其中部分子產品;而智能駕駛研發能力能力相對弱的車企,可能會選擇百度行泊一體化方案。”王榮進說。

誰在和百度搶生意?

盯上這門生意的,不隻有百度。戰争其實已經打響了。

去年最活躍的供應商不是百度,而是華為。去年上海車展期間,極狐和華為聯合釋出的新車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在業内引發極高關注。這款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系統和鴻蒙座艙的新車,相當于是正式向外界宣布,華為自動駕駛來了。

華為是一個強悍的對手,也在大力推進其自動駕駛方案裝車量産,它的客戶跟百度會有交叉重疊。

今年最讓人意外的供應商,是毫末智行。毫末智行脫胎于長城汽車的一個部門,現在是長城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也在加速輔助駕駛方案量産。4月19日,毫末智行釋出NOH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并宣布在年内量産。這是繼小鵬、華為之後,第三家推出該功能的科技公司。

毫末智行宣稱,目标是在未來三年裝車量達百萬台。巧的是,這跟百度的目标很雷同,百度計劃“未來3-5年内預計前裝量産搭載量達到100萬台”。

毫末智行和百度之間有一些交集。毫末智行CEO顧維灏,曾是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去年剛加入毫末。2017年李彥宏向外界展示無人車在北京五環上行駛,同行的人就是顧維灏。

毫末智行的野心不隻是服務長城汽車。為了擴大市場,它擴大客戶範圍,專門面向乘用車駕駛領域推出了“6P開放合作模式”,要與外部車企加強合作。

還有一家值得關注的公司是地平線。從去年開始,地平線的自動駕駛晶片開始裝車量産,2021款理想ONE就搭載了地平線“征程3”晶片。李一男的造車項目自遊家,前兩天剛公布配置資訊,也用到了地平線的晶片,而且是基于地平線開發的視覺感覺系統。

地平線也拿下了比亞迪這個客戶。4月21日,地平線和地平線官宣達成定點合作,搭載地平線晶片征程5、行泊一體的車型最早将于2023年中上市。

“瓜分”傳統車企,百度準備好了嗎?

地平線征程晶片 來源 / 微網誌

于鶴對深途說,比亞迪會根據車型選擇多個供應商,“L3以下跟百度合作,L3以上很有可能是跟英偉達合作,中間有一部分過渡的會跟地平線合作。這相當于就是,晶片裡面低端的用地平線,高端的用英偉達,然後算法裡面L2.5以下的用百度。”

整體而言,百度面向的還是中低端市場。百度的ANP2.0方案,定位于國内銷量主流的經濟型乘用車,目标客戶就是售價10萬-20萬元的中低端車型。

成本低是百度的一大優勢。按照百度的說法,ANP2.0是一個千元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OEM車企快速量産上線,大幅縮短研發周期。這比那些堆砌雷射雷達、價格昂貴的方案實用的多。

百度在打的市場,不像華為定位的中高端市場那樣看起來高大上,好處在于能夠走量,更接地氣。

極狐阿爾法S的華為HI版,價格超過40萬,輔助駕駛功能看起來也很炫酷,但問題是傳遞一再延期。上汽和阿裡的合資公司智己,前段時間剛把智己L7正式上市,價格也超過40萬。這些車的品牌聲量很高,但量産之後的銷量怎麼樣,也是未知數。

而在這期間,百度的輔助駕駛方案,已經通過一些便宜車型悄悄落地了。一步步疊代,先“上車”再說,或許是更穩妥的選擇。

輔助駕駛供應商的行業格局尚未成型,玩家們都在跑馬圈地,新勢力加速自研,傳統車企或交出“靈魂”,或停步觀望。在這輪輔助駕駛量産潮中,還沒有出現絕對的赢家。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于鶴為化名。

繼續閱讀